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编排创新与守正
——以“讲好脱贫攻坚故事”为例

2021-11-13 04:12
声屏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节目攻坚

脱贫攻坚工作是我国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也是电视媒体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利用好电视时政新闻节目讲述脱贫攻坚故事是电视媒体的一项政治使命,郑州电视台紧跟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扎根现实,不断创新时政新闻节目样态,为讲述好脱贫攻坚故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众所周知,时政新闻节目编排直接体现了电视台的立场和态度,决定着电视新闻节目的总体形象。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也影响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新闻报道内容又制约着节目编排。因此,电视媒体要讲述好脱贫攻坚故事,需要注重新闻节目的编排工作,提高新闻编排质量,从扶贫攻坚故事特征、定位等确立时政新闻编排工作,完整表达脱贫攻坚故事,并最大程度向公众讲述好脱贫攻坚故事,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脱贫攻坚战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的宣传驱动

脱贫攻坚战是重大政治任务,电视时政新闻节目讲述脱贫攻坚故事,不仅真实记录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还为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更是电视媒体的职责所在。为此,郑州电视台深入乡村,持续跟踪报道贫困乡村的发展及变化,利用融媒体平台向公众讲述脱贫攻坚故事,讲述脱贫攻坚的原因及困难、成就。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电视时政新闻节目不但承载着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还肩负着创新电视节目编排,以新节目、新形式、新内容及时向公众宣传国家脱贫攻坚政策、脱贫真实事例,以新颖动人的表现形式向公众讲述农业合作社、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等脱贫故事。通过播报大量脱贫乡村的事例,既展示了我国政府治理贫困的决心和举措,又为脱贫攻坚战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同时,电视时政新闻节目还将镜头聚焦于乡村贫困个体闪耀的人性光环,挖掘其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世界,以其为摆脱贫困而奋斗的感人事迹,使之产生情感共鸣,促使大家关心脱贫、助力脱贫、为脱贫攻坚积极做贡献。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电视时政新闻节目基于基层脱贫奋斗场景,不断创新节目编排方式,打造出许多优秀的宣传报道,发挥了电视媒体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引导作用。在脱贫攻坚宣传战中,电视媒体虽做出了突出成绩,但其在节目编排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创新性不足。一些扶贫攻坚故事的讲述较为表面化,复制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新闻无新意,社会价值和宣传价格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贫攻坚故事的传播成效。

讲述脱贫攻坚故事中电视时政新闻编排存在的不足

编排缺乏创新,表现形式单一。在讲述脱贫攻坚故事中,电视时政新闻节目存在严重的复制现象,缺乏创新性,且编排手段单一,甚至存在不合理编排。主要表现在,电视时政新闻编排没有突出地域特点,没有显现地域特色、地域亮点。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多是千人一面,人云亦云。虽然各地脱贫攻坚故事大不相同,但以相同的编制手段去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很难突出地市特色,更难以真正打动受众,且会给人以“秀”的感觉。这势必影响脱贫攻坚政策、思想及精神的宣传和弘扬,影响地市电视台的舆论引导和影响力。

此外,电视时政新闻节目编排的重复问题也同编排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等因素相关。编排人员专业水平低、专业素质差等因素直接决定着新闻节目的质量。编排人员的大局意识不强,政治敏锐性不够,执行力和落实力欠缺,不能沉下心来广泛搜集扶贫攻坚信息,在制作新闻节目过程中由于缺少一定的素材,制作出的新闻产品缺乏深度和力度,无法引起受众共鸣,进而影响新闻产品的社会价值。

不能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时政新闻节目编排直接体现了编排技巧及新闻态度。在讲述脱贫攻坚故事的时政新闻编排中,电视台代表的是政府的决心和态度,是政府对脱贫攻坚的迫切之情和支持之举。在编排此类节目时必须注重国家政策的解读和统一思想的引领,编排人员要把握好宏观方向,在编辑中凸显出脱贫攻坚这一时政新闻重点。然而,在实际编排中,脱贫攻坚新闻的重点不够突出,对每条新闻的内在价值不够重视,或没能理解其内在价值,更谈不上考量每条新闻的价值和掌握其内在联系了。因此,编排人员应立足新闻特点,掌握传播规模,有效组合新闻,在深度解读新闻内容上下足功夫,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同时,良好的新闻编排能够增强新闻内在节奏感,立足小事件,突出日常性,以新旧对比、长短相济、叙述和对白相宜等方式,以受众的视角,灵活编制脱贫攻坚节目,力戒出现平铺直叙和平淡无趣的报道,以真挚的情感,进行新闻内容的制作和再加工,使制作的新闻作品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

讲述脱贫攻坚故事电视时政新闻的编排创新和守正

创新编排方法,合理统筹脱贫攻坚故事信息。脱贫攻坚故事信息量非常大,市级电视台新闻编排过程中需要仔细筛选和深度挖掘信息,对于相同的时间和素材要科学合理地编排,以突显出脱贫攻坚故事的无形价值,给受众带来心理上和视觉上的共鸣,实现事半功倍之效。通常情况下,电视节目依据时间顺序传递信息,所以,讲述脱贫攻坚故事时电视台必须注重编排次序,注重不同新闻间的内在联系,统筹把握各新闻信息,有效组合整个节目元素。这就要求电视编辑科学合理地编排组合新闻内容,深度挖掘新闻点的内在联系,协调连接词,依据新闻价值大小合理编排新闻点,并充分考虑受众的视听习惯及心理,科学选择和应用各种编排方法,重新组合各种新闻信息,统筹安排和有序协调。

常用的编排方法是将相同内容、区域、主题的新闻编排在一起,各新闻间形成互相协调和补充的关系,可以影响强大的传播态势和提升新闻深度。对比法则是将缺点与成绩、批评与表扬等编排在一起,以形成鲜明对比,使新闻内容更加突出。如在讲述脱贫攻坚故事中,可以将脱贫前与脱贫攻坚中、脱贫后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使脱贫攻坚故事更具说服力,所彰显的精神更加清晰,新闻价值也更加突出,从而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创新结构模式,把控好讲述节奏。传统的电视新闻具有较强的时间性特征,无法实现实时报道。为此,电视台要充分利用融媒体,创新新闻报道结构模式,以开放模式编排新闻节目,使受众能够实时参与和共享,动态性地向公众讲述脱贫攻坚故事。比如,城市台可以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直播脱贫攻坚的“进行时”,这不但能够向受众提供实时、动态化的新闻信息,也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更加贴心,缩短了新闻与新闻对象的距离,也缩短了新闻与受众的距离,从而提高了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

同时,在编排新闻事件和讲述脱贫攻坚故事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各种节奏组合,提升编排的紧凑感。对于脱贫攻坚等重大事件要有提示性的导视,给予受众一定的心理期待,依据较强的导语有机地串联各新闻报道,给人以欲罢不能的感觉。当然,这也要合理控制新闻速度,合理把控新闻时间安排,通常各种信息,以满足受众需求和给其带来新闻报道的全新印象。

以情动人,以小见大,提高节目编排实效。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精准扶贫这一过程,反映了我国反贫困的历史实践。由普通贫困户的“小故事”和“小变化”作好切入点,展现我国脱贫整体工作。选取当地典型贫困农民讲述其脱贫经历,穿插驻村工作组分析其贫困原因,实施精准扶贫,将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补齐精神短板,破除“人穷志短”思想,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贫困户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典型事例,谱写贫困户脱贫过程中的勤劳苦干奋斗精神,在录制过程中,注重讲述者的口语感,画面的亲切感,新旧变化的对比感,远近特写镜头的切换,突出脱贫过程的复杂性、艰巨性,彰显党和政府扶贫、治贫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由脱贫的主体、亲历者和受益者——贫困户讲述自己和身边人的事例,用真实故事来讲好“政府来兜底、致富需自强”的脱贫逻辑,可亲,可信,可敬。

处理好宣传与监督的关系,提高电视新闻公信力、影响力。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的宣传过程中,电视媒体还要注意处理好宣传与监督的关系。坚持宣扬脱贫正面人物、正面事迹,注重社会舆论导向,不断将脱贫攻坚的独特经验和积极成效传播出去。同时,还要注意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问题实施监督。适时适当曝光典型案例,建设性推动问题解决。要多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童等弱势群体,报道他们的真实生活情形,使基层脱贫工作得到更多的保障。另外,节目要让各界人士畅所欲言,集思广议,群策群力,让电视媒体成为助推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总之,讲述脱贫攻坚故事是电视时政新闻的重要政治任务,而时政新闻编排工作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故事的讲述效果,脱贫攻坚故事的价值传播、影响力传播等都取决于时政新闻的编排。为此,电视台要综合应用各种编排方法,合理科学地编排脱贫攻坚故事信息,创新新闻结构模式,利用融媒体充分挖掘新闻价值,科学有效地把握新闻事件的讲述节奏,做到张弛有度,以满足工作的需求,增强其报道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节目攻坚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时政
时政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