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绍剧司鼓

2021-11-12 01:43阮伟惠
文学天地 2021年7期
关键词:锣鼓唱腔气氛

阮伟惠

司鼓:司者,操作也。演奏操作鼓板者,謂之司鼓,舞台节奏的主宰者。力度,速度的操作者。司鼓的指挥功能,不同的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整套程式性,完整性,规范性的指挥技法以及带领打击乐(大锣、大钹、铙钹,小锣)。一系列戏曲锣鼓(身段锣鼓,唱腔锣鼓,曲牌锣鼓)的指挥技法与运用等等。司鼓者必须要掌握,力求做到打文戏"文而不愠"起伏得当"处理细腻";打武戏"强而不火"章法严谨"鼓点流畅"。它在舞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谓“司者”即掌管,号令之意,"鼓"就是指所操作之乐器。司鼓分有声,无声两种指挥,有声为单击,轮击,滚击。无声,以手势为意,为指、按、边、掷、抄、扬、撤、挥、分、压等。实际操作中以鼓键击鼓为主,手势示意为辅,来指挥乐队演奏,从而来配合舞台表演。它是音乐伴奏和表演调度有机结合的枢纽,起着承上启下,掌握舞台节奏的作用。故绍剧老艺人称之为"龙头位"。一台戏的排演,司鼓作为导演构思,作曲意图重要的体现者,它不能仅仅局限于过去的“鼓板”功能,必须要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的历史背景,准确的把握作品的内容,完整的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兼溶入自身情感所赋予的情景,气氛和情感的变化。它的发挥和剧情息息相关,对整个剧情的理解程度和方式基本决定了舞台节奏的轻、重、缓、急。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为塑造舞台人物,美化语言,烘托和渲染舞台气氛服务,为表现剧情服务,从而形成艺术审美愉悦,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实现舞台艺术创作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绍剧司鼓者,首先必须熟悉本剧种的各种唱腔板式及变化。并要准确掌握表演动作与乐曲,锣鼓之间的尺寸,同时必须把握好“起“、“转”、“收”的三关。“起”指司鼓者引发锣鼓,弦乐的第一声,相当重要。第一声出的好,即能感人肺腑。也包括演唱者的【套板】(亦称“起调”)和琴师唱前的“引弦”,如果鼓乐第一声不情动于中,则直接有碍于之后的表现与感染力。锣鼓也同样,第一声发签含糊不清,节奏时速不稳,以下锣鼓就难以进行,甚至出现乱套。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第一场孙悟空“走边”运用超速的小敲“滚头子”每分钟约500拍左右,第一声起签稍慢一点,就达不到场上孙悟空表演动作气氛烘托要求。又如乐曲的“引子”是无声指挥,司鼓者起音含糊“引子”一定七零八落。要起好第一声,司鼓者心中必须有底,成竹在胸,掌握节奏稳定,才能体现情感的有声有色。戏曲音乐中“转”的变化是无穷的。凡是主要唱段,乐曲或武场的锣鼓铺垫都是通过各种转折变化而形成,而往往不是一转而就,而是一转再转,变而再转,从而达到丰富多彩,曲折离奇,悦耳动听的效果。“转”对司鼓者起到很大作用,虽然有时只有板,签“角大”两声,但能够变换节奏速度快慢的多少,音乐强弱气氛的衬托如何。锣鼓也是同样,转的好,能更好的帮助演员塑造人物性格和增加舞台节奏的灵活性,反之,就谈不上“按指司鼓”,“应人发签”了。“收”它有缓收,快收,急收之分。根据剧情的需要交替使用。司鼓者键点子必须清晰,果断,使演奏员和舞台表演者看的清,听的懂,使舞台调度动而不乱,上下场衔接严丝合缝。因此,司鼓者能把握好“起”转“收”对整个戏成功与否起到关键的作用。作为一个优秀的司鼓者,在把握以上三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还需掌握好“准”、“稳”、“清”、“情”。“准”准确掌握全剧锣鼓,音乐布局及表演动作,念白语气的情感把握,达到丝丝入扣。“稳”稳定曲值,把握唱腔,锣鼓的节奏发展,强弱转换,快慢变化,使其齐而不乱。“清”鼓点清纯,“起”转“收”交待清楚,果断,利落,做到净而不杂。“情”以剧情发展为依据,按情击鼓,应人发签,通过抑扬顿挫的鼓点,打出感情和气氛。“乐的形象在于声,声的变化在于心"。司鼓者须先知“乐

”和“情”之奥妙,唱腔,乐曲,锣鼓的曲折,平仄,回旋,起伏,掌握精准,才能统一演奏员的状态,带着情感演奏,才有生命力,感染力。

以上所述是司鼓在绍剧表演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其指挥、伴奏身兼双职的司鼓艺术,它需要后学者们花精力去学习、总结、研究,这正是弘扬绍剧艺术应该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猜你喜欢
锣鼓唱腔气氛
Creating an Atmosphere
当个努力型“气氛组”成员也不错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除夕赴年夜饭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薅草锣鼓,田间楚音
确定选题,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