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手机网络游戏成瘾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2021-11-12 13:18尹宏飞
安防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青少年

摘要: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背后蕴含的利润不可小觑,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游戏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18年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游戏市场。广大青少年是网络游戏的重要用户群体。引导青少人适度使用网络游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本文将立足于高校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实背景,通过调查问卷及深度访谈,了解分析手机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游戏成瘾对学生发展的危害,提出帮助青少年戒除手机网络游戏成瘾的新方法,为今后青少年手机网络游戏成瘾戒除方面工作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青少年;手机网络游戏;成瘾戒除

一、研究背景

据统计,2020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2786.87亿元,游戏用户数量达6.65亿人。《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中有62.5%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近年来,随移动通信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手机网络游戏也如雨后春笋般日见壮大,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量不断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42亿,占整体网民的57.2%,较去年增长2457万人。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较去年底增长明显提升,达到4.07亿,较去年底增长5543万人,占手机网民的54.1% [1]。以上数据不难看出青少年已然成为了网民的主力军。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防止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就摆了我们的眼前[2]。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调查问卷》,在蚌埠市大学城随机向学生发放1000份调查研究,回收问卷966份,回收率为96.6%,其中有效问卷912份,有效率为91.2%。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发现,大学生中非常爱玩网络游戏的人数占总体人数的65.12%,平时不玩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只有18.57%,网络游戏成瘾的学生占16.31%。随后调查小组通过对网络游戏成瘾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分析其沉迷游戏世界的原因及对自身造成的伤害。

二、青少年手机网络游戏成瘾因素

(一)青少年个体原因

网络成瘾青少年自我封闭,亲社会行为少,对很多事情都缺乏兴趣,情绪低落,缺乏追求和抱负,希望他人接纳和认可,但又害怕被拒绝。常常以“退缩”、“逃避”、“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其中人格特质在网络社交成瘾和网络游戏成瘾的作用存在差异。网络游戏玩家的自尊水平越低,成瘾倾向越强;自我控制和网络游戏成瘾显著负相关,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与自尊之间起着中介作用[3]。

(二)家庭教育

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一方面,由于思维活跃的青少年了解最新的互联网知识技术,另一方面其家长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素养却不高,使家长与青少年之间的代沟逐渐拉大,阻碍了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直接导致青少年通过网络这一途径寻求自己情感上的支撑。进而接触网络游戏并且沦陷无法自拔的状态。

(三)网络监管不力

网络游戏开发公司人员一心想着扩大游戏者的规模进而获得巨大盈利,但缺少对游戏时间设限的管理,使得大学生玩游戏可以长达十几个小时不停歇[4]。同时,调整网络游戏市场的现行法规仅有《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这一文化旅游部门规章,随着手机游戏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游戏形式、内容等不断变化,现行法规已无法约束所有违法行为,无法可依现象广泛存在[5]。由于对于网络游戏这一领域,政府出台的政策与法规不太健全、造成不良网络游戏良莠不齐,通过各种渠道呈现在学生面前,导致青少年一步步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

三、青少年手机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

(一)長时间沉迷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

根据有关的相关报道显示,许多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玩游戏可连续低头沉迷长达十小时以上,更有甚者长达几十个小时不休息。可想而知,当他们瞬间抬头脱离手机游戏进入现实生活中的那一刻,自己的身体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已经无法应对环境的突然改变,大多数青少年都表示会有头晕目眩的症状,我们也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某某某青少年因长时间打游戏未休息,在网吧通宵,而在网吧猝死的悲痛事件发生。相较于不玩或者少玩游戏的青少年,沉迷手机等终端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往往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如前者,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更是浪费了自己的宝贵青春。

(二)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影响人格发展

网络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相较于网络游戏未成瘾青少年群体,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群体在不断地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络游戏中去,其中不乏有许多带有攻击性的、暴力的网络游戏,这无疑会影响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发展,将攻击性概念变为网络游戏成瘾者自我相关概念。部分大学生在沉迷网络游戏过长时间后会对现实生活产生一些幻觉,具体表现在:注意力集中能力差、灵敏反应度差等。

四、青少年手机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研究

对今天的许多青少年来说,网络空间是他们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景。我们不应、也不可能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但必须为他们健康上网保驾护航。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不仅是家长烦恼的问题,也是全社会都必须思考的现实课题,帮助青少年成功戒除手机网络游戏成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净化网络游戏环境,出台配套法律法规

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巨大且发展迅速,需要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规范游戏市场行为。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游戏沉迷,相关的实名认证系统在2007年就已投入使用并在全国推行,起到了积极效果。近年来,从建立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到指导网络游戏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等,国家有关部门持续发力,推动防沉迷工作不断迈出新步伐。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开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相关政策的落地见效,必将有利于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社会效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同时,对于租卖游戏账号乱象,也应强化监管、着重治理,及时堵住防沉迷的漏洞。

(二)学校丰富教育方式,增设心理辅导机制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学校文化环境建设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十分重要,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学校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为此,全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应督促当地学校多举办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学校更应该加大对社团经费的投入于支持,给新时代青少年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的兴趣、爱好乃至潜能得到发展,走出网络,投入美好的现实生活。同时,各学校领导班子应对教师大规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模拟培训,让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多多对学生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教导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不应荒废学业,浪费青春等,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调控能力。

(三)增进家庭成员沟通,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否积极向上。父母不合理的培养方式很容易让孩子步入歧途,一错再错,因此增进家庭成员沟通,构建和谐家庭关系对改善改善青少年沉迷手机网络游戏显得十分重要。家长要学会肯定自己的孩子,通过不断的鼓励,让他们找到自信,发现自己的特长所在。同时,家长要经常跟孩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最新动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父母的关爱,这样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找家长倾诉,在家人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就自暴自弃,在网络游戏中迷失放纵自己。

五、结语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久久为功。在政府部门严格监管之外,游戏企业必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决落实防沉迷工作各项要求,避免出现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同时,造成网络游戏沉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与陪伴,到教育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学校、家庭等各方面都携起手来,才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沉迷的陷阱。

参考文献

[1]蒋泽林. 青少年手机网络游戏成瘾戒除的实务探究[D].郑州大学,2018.

[2]刘萍.解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对策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2):207-208.

[3]李弘扬,张云鹤,刘贺,嵩钰佳.网络游戏成瘾与青少年心理发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5):110-112.

[4]荊忠国,王星,万舟.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文化学刊,2020(01):123-125.

[5]石宇波. 关于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进行干预的对策建议[N]. 贵州政协报,2019-10-25(A02).

作者简介:尹宏飞(2001—01月)男,汉族,安徽阜阳人,

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手机网络游戏成瘾因素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202010378458)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张子振。

猜你喜欢
青少年
“You’re Just Bored”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