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廓 高丛谦
“十四五”时期是规划数字农业全面布局和重点破局的关键阶段。作为新阶段乡村振兴和数字化赋能“三农”工作的总基调,我省正全面布局数字农业,意在通过产业数字化向数字农业要市场,向数字农业要红利,向数字农业要未来。到2025年,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现代农业网络化资源体系初步建成,并着力构建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持续为“三农”科技注入新动能。
一、发展数字农业,牢牢稳固农业基本盘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应切合实际始终围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一是要始终清醒认识当下面临的风险挑战,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稳产丰产,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要在全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二是要持续强化与现代生产和经营相适应的高标准智慧农田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数字农业建设,重点提升种植业科技创新举措,以数字化带动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全面保障粮食安全。
经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字农业将产生万亿生产规模。在此背景下,应当立足省情实际,发挥我省农业优势,牵头农业联手互联网科技企业深耕农业创新领域,建立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在土壤、育种、灌溉、控温涉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展开深度研发和推广应用。重点在农业科技领域集中发力,把握其发展动向,真正掌握影响数字农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一是物联网技术。主要实现对环境的联动、实时监测,并确保农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二是区块链技术。主要针对农产品实现信息防篡改和质量安全追溯。三是人工智能技术。为装备端赋予智能感知、精准识别的“大脑”,同时为数据管理提供决策辅助支撑。事实证明,这些核心技术能够精准融入农业性生产和经营,代表着最先进农业生产力,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从现在着手落实数字农业技术研发、模式集成、市场创新机制、政策,对稳定粮食安全,保障供需平衡这项基本国策意义重大。
二、发展数字农业,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省上下正团结一致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要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创新为指引,围绕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精心谋划、精准发力。一方面,坚持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深耕农业大数据,打造“数字农业新生态”,充分挖掘“互联网+农业”在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识别中的潜力,实现农民与数字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农业数字化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农民收入,是实现“脱贫后不返贫”的重要前提,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的重要样本,也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离不开“数字助攻”,在“战疫助农”的过程中能真正帮助农业复工复产,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持续“造血”功能。除此之外,农业数字化有效突破农产品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通过电商协助在“数字云端”直连全国大市场,使得农业“两端(生产端和销售端)分散”难题迎刃而解。因此,数字化必将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从大趋势看,数字农业正在开拓乡村振兴新路径,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石,更是破解目前农业难题的良方。
三、发展数字农业,迎合消费升级大势
数字经济正在重塑中国消费市场,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新消费大有可为,为引领新兴消费市场提供重要动力,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顺应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消费升级赋予农业的新机遇,完成数字化资源快速向农业领域挺进的目标,应加快构建消费和投资互促共进的市场格局。一是致力创建现代农业数字新生态,采用多项高新技术打造农产品上行、农业闭环生态链系统,结合现代流通体系厚植特色农业优势,孵化出一个产、销、供、存一体化信息平台,并助推市场主体实现数字化转型,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融合,增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效益,继而培育农业数字消费新动力。二是继续推动电商渠道下沉,继续保持农村数字消费良好发展势头,激励阿里巴巴、京东等龙头电商企業继续深耕我省农村市场,以“互联网+农业+消费”高效链接农产品供需两端,辅助以直播代售的模式创新,将上行通道的效率最大化,持续强化产销对接,助力农产品线上流通渠道畅通,推动农产品流通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我省发展数字农业的大好时机,乘势而上,全力以赴为迎合消费升级大势打基础、补短板、促创新,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发展数字农业,拓展产业创新前景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牢固树立数字意识,集中优势力量、资源持续推进数字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在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的同时,也要顺应新发展格局,不断创新、完善新的理念、服务意识和内容并加速向农业农村渗透。一是促进农业生产从以人为核心向以数据为核心升级。高效利用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作为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依靠人为经验积累判断、决策导致整体生产环节效率低、波动性大、质量无法控制等问题。要以数字化为依托,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生产设备和关键环节的应用,应用场景实时数据协助生产决策的管控和精准实施。二是促进农业由标准化向定制化升级。因地制宜设立生产记录台账制度,在实现数据定制化和数据模型化基础上实施农产品一物一码溯源管理;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产业链;在消费端,让个性产品、私人订制与农业供给精准、高效对接,以消费者为中心,增强消费者体验,让农民也能更好分享产业数字融合带来的增值收益,为农业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三是促进农业服务向综合赋能升级。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渗透性、融合性和赋能性,把握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移的新契机,加速对传统农业各环节的全方位数字化改造,全面赋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的能级和效率。
围绕农务、商务和公共服务相融合的发展为思想初衷,围绕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为技术初衷,全面持续赋能我省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有“质”更有“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既是从容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途径,又是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