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薇
他是话剧《茶馆》中命运曲折的秦仲义,他是电视剧《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一个个戏剧角色深入人心,一个个荧幕形象活灵活现,他就是把戏看得比天大的表演艺术家、话剧导演蓝天野。
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蓝天野神采奕奕走上领奖台,在那里,习近平总书记为他郑重佩戴上“七一勋章”奖章。这份殊荣,是对蓝天野70余年艺术生涯所取得成就的褒扬,也是对他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信念的礼赞。
蓝天野,1927年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刚刚满月时,便跟随家人迁居北平。那时的北平,深陷战火,民不聊生。年幼的他,满眼都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统治下,百姓艰难而凄惨的生活窘况:三九天清晨,整个北平寒意肃杀,“路有冻死骨”不再是诗文里的描绘,而是触目惊心的现实。这些令人痛心又胆寒的画面,在他的心灵里扎了根,那时的他,便悄悄种下了一个心愿:不能当亡国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在探寻实现理想的路途上,蓝天野的三姐成为他的领路人。那一年,他18岁,正在国立北平艺专学习绘画,一心想要完成自己的画家梦。然而,他的人生轨迹,却被离家数年突然归来的三姐打破。
三姐石梅是一名地下共产党员,此次从解放区回家的任务,便是在北平发展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因为家中隐蔽性较好,不易被人发觉,蓝天野的家很快就成为北平地下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对于三姐的活动,蓝天野看在眼里,感怀在心中: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共产党员真了不起!
三姐见弟弟萌生了革命意识很是欣喜,立马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白皮小册子塞到弟弟手中,《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拿到这些书的蓝天野如获至宝,读起来更是津津有味、废寝忘食,那字里行间的深邃思想,帮他心中的种子生了根、发了芽:我要从事革命工作,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
理想一旦被点燃,奋斗的脚步便不会停歇。在马克思主义书籍的指引下,蓝天野的革命信念日益坚定,他开始主动帮姐姐分担革命工作,记录来自解放区电台的重要情报,还骑着自行车风一般从西直门赶往西山传递消息,俨然成为一名地下党交通员。
1945年6月,蓝天野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于当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忆起入党那日的情景,76年后的他仍然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与激动:“就像人会记得自己的生日一样,我永远不会忘记這个日子,从那天起,我就对自己说,我是个党员,我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党,一辈子听党的话。”
入党后,根据上级党组织安排,蓝天野进入由国民党军方控制的演出队伍,从事戏剧表演工作。他在国民党少校身份的掩护下,冒着生命危险在解放区与白区之间传递情报、护送人员、运送物资与书籍,并将自己所在的演剧二队和祖国剧团,逐渐演化为共产党领导的地下据点。1948年,演剧二队和祖国剧团先后奉命撤到解放区,蓝天野这才结束了自己惊心动魄的“潜伏”生涯。
与此同时,一心跟党走的蓝天野,人生轨迹也随着入党而悄然发生了变化,自此,他徜徉于表演艺术的海洋,默默耕耘,开花结果。
“表演没有最高峰,只有更高峰。”这句话,是蓝天野的信念与追求。
蓝天野曾在自传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演员创造角色从何时开始?不是在你接到剧本和角色时,应该是从你决心当演员的那一天起,就不断在心中酝酿种种人物创造的愿望和积蓄,也许还没有这样一个剧本和人物,但你心中总在琢磨这样那样的人物形象。”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成为北京人艺的第一批话剧演员。此后,他凭借着“搞艺术不要将就,要讲究”的信念,在戏剧表演这块土地上深耕细作,收获颇丰。
进入人艺后,蓝天野并没有急着登台,而是把功夫用在了台下,用在了体验生活上。为了演好老舍先生名作《茶馆》中的秦二爷,他遍访京城大小茶馆,花大量功夫暗暗观察茶客、说书人、店伙计的一举一动,并一一记录在册;回家后,他继续“练苦功”,读剧本、查资料,细细推敲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特征。经过一番“厚积”,蓝天野出演的秦二爷不仅立得住,而且颇具灵性,话剧《茶馆》也获得了空前成功。“演戏必须要扎在生活里,失了生活,角色就没了根、丢了魂,更不能打动人、影响人,如果这样,表演也就失去了意义。”蓝天野的话语里,充满着对演戏的较真与执着。
2011年,北京人艺排演了庆祝建党90周年大戏《家》。已经84岁高龄的蓝天野,怀揣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毅然在阔别舞台19年后重新登台。排演话剧任务繁重,读剧本、揣摩人物、背台词、排练……事无巨细,样样都马虎不得。凭借着“戏比天大”的信念,蓝天野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全身心投入排演工作。在一次排练过程中,他不慎摔伤,手指骨折。在被众人搀起后,他强忍疼痛,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从医院回来的第二天,他又准时出现在排练场,并一直带伤坚持排演到正式演出结束。
“只要他在排练厅,精神就特别好,比年轻人的激情还足。他身上有一种难得的高贵气质,这种气质来自于他的信念,因为他懂得献身、懂得忠诚于自己的信仰。”蓝天野的挚友、北京人艺原导演苏民曾如此感慨。
凭借着把演戏当作一生事业来做的执着,蓝天野先后在《茶馆》《北京人》《蔡文姬》《家》等70余部话剧中成功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还在《渴望》等多部影视剧作品中一展实力演员的精湛演技。无论是在话剧舞台上还是在电视屏幕中,他都把“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那份一丝不苟的钻研、那份对“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好演员应有的精神风貌、职业操守与信念追求。
逝去的是年华,永恒的是对艺术高峰的不懈追求。
早在1964年,蓝天野便开始尝试做导演,着手执导话剧。近年来,他更是把传承表演艺术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为表演培训班学员授课、参与青年演员培养计划,还手把手带出了多位在话剧界立得住、叫得响的高徒。
在后辈眼中,蓝天野是德高望重的前辈,更是传道授业的严师。
2012年,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暨纪念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剧院倾力打造了一部现实题材大戏《甲子园》,85岁的蓝天野出任该剧主演兼艺术总监。本着精益求精、奉献精品的原则,他在琢磨研究自己角色之余,又把大把时间留给了青年演员。有时,他是严师,一点一滴指导演员们如何感知角色、体验角色、演绎角色;有时,他是慈父,语重心长点拨年轻人如何在纷繁的社会环境中拨云见日,如何学艺先学德。
2015年,已经88岁高龄的蓝天野再次执导瑞士德语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贵妇还乡》。在排练现场,蓝天野日日早来迟走,对参演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细细抠、慢慢磨,若演员对讲解理解不到位,他便袖子一挽、大步一迈,亲自上台示范。见他如此卖力,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免担心:“您这么大岁数了,这样亲身示范很危险。”每每听到这样的善意劝阻,蓝天野总是摆摆手,然后语气坚定地回答:“培养人才是我分内的事,不要顾虑那么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85岁、88岁、94岁……蓝天野不断刷新着年龄最大话剧导演、演员的纪录;《家》《大讼师》《吴王金戈越王剑》……蓝天野在自己的离休岁月里,依然倾尽心力,为观众奉献着一场场精神盛宴。
蓝天碧野,赤子情怀。蓝天野用70余年共产党人的坚守,见证了话剧民族化的辉煌历程,更见证了中国话剧事业的壮大与腾飞。
如今,蓝天野已获“七一勋章”“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荣誉。但是,荣誉之下,他赤子之心未改、初心使命未移,依旧深耕舞台、步履不停,而这样的奋斗脚步,也印证着他自始至终的坚守:“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