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彦明 陈涛△ 曹娜
(韩城市人民医院(1.神经外科;(2.神经内科,陕西 韩城 715400)
高血压脑出血指因为在血压骤然升高时,高血压疾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出现破裂,造成原发在脑实质内的出血和非外伤性的出血[1]。现研究发现,有效的内科保守治疗在促进血肿吸收、控制颅内压及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2]。本文研究脑血疏口服液对颅内血肿继发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均继发神经功能损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纳入标准:均经NIHSS评分和颅脑CT检查确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有精神性疾病者;具有凝血功能障碍、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以及血小板异常等者;动脉瘤、外伤、血管发育畸形、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等因素导致的脑出血者。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9.73±14.46)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1~10 h,平均病程(4.17±0.59)h;出血量14~29 mL,平均出血量(21.75±1.93)mL。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73±15.29)岁;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1~10 h,平均病程(4.26±0.73)h;出血量14~29 mL,平均出血量(21.49±1.57)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止血、脱水、抑制胃酸以及营养神经等神经外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脑血疏口服液,3次/d,10 mL/次。两组均治疗30 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疗效[3];比较两组有效率和半年生存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肿量、NIHSS评分和血肿周围水肿量;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判断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3 mL,用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和IL-6水平。
2.1两组临床有效率和半年生存率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半年生存率66.67%;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半年生存率86.67%。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和半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血肿量、NIHSS评分和血肿周围水肿量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血肿量、NIHSS评分和血肿周围水肿量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肿量、NIHSS评分和血肿周围水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肿量、NIHSS评分和血肿周围水肿量对比
2.3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心理、社会、环境和生理领域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心理、社会、环境和生理领域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2.4两组血清IL-4、TNF-α、IL-10和IL-6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4、TNF-α、IL-10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4、TNF-α、IL-10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IL-4、TNF-α、IL-10和IL-6水平对比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及早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4]。其治疗宗旨为: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改善脑组织炎症反应和缺血缺氧,加速恢复神经功能[5]。脑血疏口服液的成分包括黄芪、水蛭、石菖蒲、牛膝、牡丹皮、大黄和川芎等药材,上述药材均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效果[6]。其能有效控制患者局部血小板的黏附状态,增强吞噬细胞以及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作用,改善患者血肿周围的血液循环,有效促进颅内血肿的消失[7]。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和半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脑血疏口服液能提高颅内血肿继发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肿量、NIHSS评分和血肿周围水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脑血疏口服液可以提高血肿的吸收速度,减少或者避免血肿的进一步扩大,改善神经功能。治疗后,两组的心理、社会、环境和生理领域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心理、社会、环境和生理领域评分明显更高(P<0.05);表明脑血疏口服液能提高颅内血肿继发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4、TNF-α、IL-10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4、TNF-α、IL-10和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脑血疏口服液能快速清除颅内血肿继发神经功能损害患者体内的自由基,减轻脑组织损伤及脑组织炎症反应,本研究与段吉强等[8]结果相一致。
综上,脑血疏口服液能提高颅内血肿继发神经功能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