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芬
(山东省泰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泰安 271000)
东平湖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最后一级调蓄水库,同时也是黄河滞蓄洪水的大型水库之一,其水质关系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和黄河水质保障,所以东平湖一直备受关注。近年国内对东平湖的研究较多,如Chen Yingying[1]等人对东平湖中磷的分布进行了研究,Wang Yunqian[2]等人对东平湖底泥的空间分布、生态风险和重金属源鉴定进行了研究,Fang Jiaohui[3]等人对东平湖流域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吴春晖[4]等人对东平湖菹草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以上研究都比较具体,而对东平湖整体水环境质量的分析较少。本文意通过对东平湖“十三五”末水环境质量及整个“十三五”时期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以全面掌握东平湖水质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东平湖“十四五”水生态环境规划编制及后期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有效依据。
东平湖总面积627平方公里,常年水面124.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蓄水总量3亿立方米。本文以“十三五”期间,东平湖3个地表水监测点位为研究对象,从南至北依次为东平湖湖南、湖心和湖北。研究数据来自例行监测数据,各监测断面数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本文参与评价的项目主要选取对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监测项目,为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氟化物6项。
“十三五”末东平湖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东平湖三个监测点位湖南、湖北和湖心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具体见表1。2020年度各月监测数据显示,湖南、湖北所有监测项目均不超标;湖心化学需氧量和总磷偶有超标,其余监测项目均不超标。
表1 “十三五”末东平湖监测点位水质定性评价
由东平湖各监测点位污染指数和污染分担率可以看出,东平湖各监测点位污染指数及污染分担率相差不大;湖南、湖心、湖北污染指数依次略微有所升高。与“十二五”末相比,“十三五”末东平湖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氟化物等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等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呈上升趋势。
由监测结果和spearman 秩相关系数法检验得出,“十三五”期间东平湖水质稳定向好,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氟化物变化趋势显著,呈下降趋势;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变化趋势不显著,具体情况见表2以及图1、图2。
图1 东平湖COD、BOD5和CODMn变化情况
表2 东平湖主要污染指标年际变化情况表 单位:mg/L
图2 氨氮、总磷和氟化物变化情况
经过分析得出,“十三五”期间东平湖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总结其水质改善经验,一是大力开展了东平湖环湖综合整治。各级政府,在湖区内先后集中开展了东平湖综合治理“九大攻坚行动”,开展清网净湖、清理水草及漂浮物、改进港区污水处理设备、配套水质监测建设、加强行政执法力度等工作,对湖区内脏乱差的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了综合整治,同时通过行政执法和信息化手段防范点源、面源污染问题。二是对沿湖周边居民进行搬迁安置。为进一步优化东平湖周边环境,留出东平湖生态空间,泰安市及东平县各级政府,对沿湖村居进行搬迁,并对新建社区配套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开展沿湖村落环境卫生整治、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拆迁清障、三体绿化及建设农田林网等工作,极大提升了东平湖周边生态环境。三是开展流域内河流生态修复能力建设。在流域内开展河道清淤、拦污设施建设、岸坡整治、河道生态绿化、湿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河道的蓄水、行洪、净化、景观等综合功能,解决河道淤积问题,极大地促进了水质改善和水生态保护。
本文以东平湖水环境质量为研究对象,以“十三五”期间监测数据为依托,详细分析了东平湖各监测点位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各点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2020年东平湖湖南、湖北和湖心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状况良好。
(2)东平湖各监测点位污染指数及污染分担率相差不大;湖南、湖心、湖北污染指数依次略微有所升高。
(3)通过对各点位“十三五”期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东平湖水质稳定向好,化学需氧量和氟化物显著下降。
(4)东平湖水质逐步改善主要归因于环保力度的加大及一系列整治、搬迁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