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修宁
(海安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海安 226600)
高血压为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血压水平处于异常状态会对心、肾、脑等重要器官产生影响,引发严重并发症,脑出血即为常见并发症[1]。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突然,变化迅速,致残致死率较高,血肿扩大是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临床需提前预测、尽早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2]。血肿扩大是因为患者存在活动性出血,血肿体积不断扩大,其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因子,目前诊断多依赖于CT检查。CT血管成像(CTA)具有明显的征象特点,在血肿扩大预测中有较高的敏感性,但CTA并不属于常规检查,急诊一般多进行CT平扫检查,因此寻找CT平扫诊断血肿扩大的征象尤为重要[3-4]。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CT平扫征象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现总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5.21±4.39)岁;体重44~92 kg,平均体重(68.21±3.46)kg;高血压病程2~17年,平均病程(8.34±2.07)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②首次进行头颅CT平扫者;③未经药物或手术治疗者;④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由外界暴力导致的脑出血者;②伴有脑部肿瘤者;③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④脑出血经治疗后再次出血者;⑤拒绝参与本次研究者;⑥情况危及,需立即进行手术抢救者。
入选者均进行颅脑CT检查,首次检查时间在患者发病的6 h内,并于发病8 h、12 h、24 h时复查。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以头顶部至第2颈椎作为扫描范围,选择德国西门子双源CT机进行扫查,扫描参数:管电流200 mA,管电压120 kV,矩阵512×512,层厚、螺距均为1.0 mm。扫查过程中对出血部位、血肿边界进行仔细观察。由两名影像科医师根据CT图片判断脑部出血情况,观察出血量、有无混合征或黑洞征、血肿边缘是否规整。
血肿扩大判断标准:较基线血肿,绝对体积增加超过6 cm,相对体积增加超过33%。通过多田公式测量脑血肿,最长径(cm)×宽(cm)×层厚(cm)/2=血肿体积(mL)[5]。CT征象表现:(1)黑洞征:①高密度血肿中包含相对低密度区;②低密度区有辨识的边界;③低密度区不可接壤周围组织,可呈卵圆形、圆形或棒状;④高、低密度区CT差值≥28 HU。(2)混合征:高密度区不能包裹低密度区,高、低密度区混合,两种密度有明确分界,且差值>18 HU。
以临床判断标准作为参考,分析黑洞征、混合征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价值。a表示真阳性,以d表示真阴性,以b表示假阳性,以c表示假阴性,以n表示总例数。准确度=(a+d)/n×100%,灵敏度=a/(a+c)×100%,特异性=d/(b+d)×100%,阳性预测值=a/(a+b)×100%,阴性预测值=d/(c+d)×100%。
采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次检查血肿体积为(23.42±4.35)mL,最后一次复查体积为(32.71±5.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69,P=0.000<0.05);其中19例(32.76%)患者出现血肿扩大。
黑洞征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准确性为70.69%(41/58)、灵敏度为47.37%(9/19)、特异度为82.05%(32/39)、阳性预测值为56.25%(9/16)、阴性预测值为76.19%(32/42);混合征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准确性为93.10%(54/58)、灵敏度为84.21%(16/19)、特异度为97.44%(38/39)、阳性预测值为94.12%(16/17)、阴性预测值为92.68%(38/41)。见表1、表2。
表1 黑洞征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价值 单位:例
表2 混合征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价值 单位:例
高血压脑出血为严重并发症,受长期高血压影响,脑底小动脉出现病理变化,致使血管壁强度减弱,甚至出现扩张,形成小动脉瘤,当过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时导致血压骤升,病变的小动脉发生破裂,引发出血[6]。若未及时控制出血,随着出血量增加会形成血肿,压迫脑组织及其周围神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血肿形态分为规则与不规则两种类型,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因此密切监测血肿体积变化有重要意义,尽早发现血肿变化,并采集积极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7]。
影像学检查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重要的筛查手段,CTA准确度、灵敏度较高,但大部分患者发病初期并不会进行该项检查,一般急诊多进行CT平扫,临床越来越重视CT平扫征象表现及其意义,以提高血肿扩大检出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5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次检查血肿体积低于最后一次复查体积,其中19例(32.76%)患者出现血肿扩大。黑洞征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准确性为70.69%、灵敏度为47.37%、特异度为82.05%、阳性预测值为56.25%、阴性预测值为76.19%;混合征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的准确性为93.10%、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97.44%、阳性预测值为94.12%、阴性预测值为92.68%。由此可见,CT平扫征象中黑洞征、混合征均能够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且混合征准确性、特异性更高。分析其原因为,黑洞征主要与不同时间出血有关,高密度区受凝血血清析出影响,低密度则受流动血液影响;而混合征发生机制主要受血肿密度不均匀影响,密度不同表明同时存在新旧血肿,两种CT平扫征象均能够预测血肿扩大情况[9]。血肿的CT值与血液成分中的血红蛋白和出血时间关系密切,混合征较黑洞征表现更加明显,其预测血肿扩大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可作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10]。
综上所述,CT平扫征象中黑洞征、混合征均能够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临床应缩短CT复查时间,尽快发现血肿扩大情况,积极展开相应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