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意义评价

2021-11-12 03:31:58许晓燕张连花宋海峰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9期
关键词:误诊率定性符合率

许晓燕,张连花,宋海峰(通讯作者)

(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CT室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诊断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六医院门诊部 新疆 伊宁 835000)

近年来,肺磨玻璃结节的患病率日趋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该疾病属于占位性肺部病变,在诸多疾病中都可出现肺磨玻璃结节,如肉芽肿性疾病、肺部炎症性疾病、良恶性肿瘤等。为了明确患者疾病,需实施准确及时的诊断方法,评估患者的病情,为临床诊治夯实基础[1]。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肺磨玻璃结节实施病理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创伤性,限制了诊断效果。现如今,医疗水平逐渐提高,螺旋CT诊断方法不断完善和成熟,在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实施常规诊断方法,患者的耐受性比较差,不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需对诊断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通过螺旋CT定性诊断方法,能够直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本文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收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观察螺旋CT定性诊断肺磨玻璃结节的意义、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等,现有以下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收的肺磨玻璃结节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常规CT组(行常规CT检查)和螺旋CT组(采用螺旋CT定性诊断),各84例。常规CT组中女性患者为34例,男性患者为50例,患者的年龄为42~78岁,均龄(60.55±3.62)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3.25±0.62)年。螺旋CT组中女性患者为35例,男性患者为49例,患者的年龄为41~79岁,均龄(60.56±3.65)岁,病程为2~4年,平均病程为(3.19±0.54)年。两组基础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本次研究获得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通过病理证实为肺磨玻璃结节;②均为精神正常患者;③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②呼吸衰竭患者;③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⑤中途退出研究患者;⑥合并肿瘤疾病患者。

1.2 方法

常规CT组施行常规CT检查,设备:宝石能谱CT,厂家:GE公司,型号:Discovery CT750 HD,层厚为5 mm,矩阵数据为512×512,病灶区2 mm薄层重建三维观察。在患者屏气的状态下扫描,仪器窗宽保持在1500~2000 HU,窗位保持在500~-700 HU。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查。螺旋CT组施行螺旋CT定性诊断,具体为:相关人员使用螺旋CT扫描仪,合理选择患者扫描区域,一般情况下为肺尖到双侧肋膈角,并对仪器参数进行调整,电压控制在120 kV,层厚调整为5 mm,电流控制在180 mA[2]。在实施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应该注射碘普罗胺,注射速率为5 mL/s。在实施扫描结束后处理传输数据,以此作为基础实施三维重建技术,医务人员将层厚设置为1 mm,并开展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

1.3 观察指标

①诊断符合率,包括:浸润性肺癌、原位腺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微侵袭腺癌,密切观察患者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实施对比[3];②比较误诊率、漏诊率;③肺磨玻璃良、恶性结节CT特征;④病灶直径、实性成分直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述并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述并实施χ2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

病理结果显示168例患者均为肺磨玻璃结节,诊断符合率为100.00%。其中,病理检查显示浸润性肺癌46例(两组各23例)、原位腺癌38例(两组各19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4例(两组各27例)、微侵袭腺癌30例(两组各15例)。常规CT组诊断符合率为88.10%,低于螺旋CT组的97.6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符合率比较[n(%)]

2.2 误诊率、漏诊率比较

结果显示,螺旋CT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常规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误诊率、漏诊率比较[n(%)]

2.3 分析肺磨玻璃良、恶性结节CT特征

结果显示,良性结节的CT特征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低CT值、体积小,恶性结节的CT特征为分叶征、空泡症、血管增粗、边界清晰、胸膜凹陷。

2.4 分析病灶直径、实性成分直径

结果显示,良性结节的病灶直径为(9.27±1.51)mm,实性成分直径为(4.35±0.16)mm;恶性结节的病灶直径为(16.79±3.26)mm,实性成分直径为(6.02±0.59)mm,恶性结节较良性结节更大。

3 讨论

对于肺磨玻璃结节患者而言,发病机制不够明确,属于常见的肺结节表现。根据不同的病理表现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良性肺磨玻璃结节,二是恶性肺磨玻璃结节[4]。对于良性肺磨玻璃结节可实施保守治疗,包括:肺纤维化、肺部炎症等。恶性肺磨玻璃结节主要指浸润性腺癌,除此之外原位癌、微浸润癌属于癌前病变,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尽早实施定性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给予患者螺旋CT诊断方法,对其疾病诊断至关重要。

本文研究可以发现,螺旋CT组诊断符合率97.62%显著高于常规CT的88.10%(P<0.05)。由此可见,实施螺旋CT定性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辅助医师检查疾病。通过螺旋CT定性诊断方法从多个角度观察患者的肺磨玻璃结节,可直接显示出肺部细微的病变情况,提高了诊断符合率[5]。螺旋CT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常规C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病理诊断方法,患者创面感染的风险性较高,制约临床应用。实施螺旋CT定性诊断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6]。肺磨玻璃结节CT特征为边界清晰、空泡征、胸膜凹陷、血管增粗。恶性结节病灶直径、实性成分直径较良性结节更大。患者使用螺旋CT定性诊断方法,良性肺磨玻璃结节为类圆形或者圆形,且存在胸膜凹陷征,结节边界比较清晰,患者的病灶直径小。恶性肺磨玻璃结节癌细胞分化程度不均匀,边界呈现出不规则形态。分叶征多出现在周围性肺癌,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肿瘤细胞生长速度不均所致。实施螺旋CT定性诊断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相关人员综合分析肺磨玻璃结节形态和大小,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水平。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医务人员需告知患者实施螺旋CT定性诊断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临床诊治。在肺磨玻璃结节患者中实施螺旋CT定性诊断方法,能够夯实疾病诊断基础,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诊断水平。

综上所述,针对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开展螺旋CT定性诊断方法,不但提高了诊断符合率,还降低了误诊率和漏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误诊率定性符合率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病例诊断及报告质量分析
健康大视野(2019年7期)2019-04-25 11:42:04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 12:25:44
以胸痛为首发的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35例分析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对比分析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
殴打后追赶致人摔成重伤的行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