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卫东,王辛英,赵金星
(日照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山东 日照 276800)
颅内动脉瘤是现今临床上一种较为多发的脑血管疾病,是诱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常见因素;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此病,但以中老年人最为多发,且女性比男性的发病率更高[1]。一旦患有此病,若不及时予以诊断与治疗,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采取有效方式对颅内动脉瘤加以鉴别与诊断,是非常关键的。现本文将对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予以多排螺旋CT检查,以探析该种检查方式的临床价值。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本文研究对象45例均选自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已通过开颅手术或颅内血管造影术,明确诊断为颅内动脉瘤,且皆存在蛛网膜下腔出现症状,另有5例患者合并脑室出血。其中男性18例,女性2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52.43±3.91)岁;疾病类型:12例为双层交通动脉瘤、12例为前交通动脉瘤、11例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0例为右侧后交通动脉。本研究已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署参与研究同意书。
对45例患者均行常规螺旋CT、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常规螺旋CT检查方法为:选用MX4000 Dual双排螺旋CT机(荷兰飞利浦公司)对患者进行检查,其参数设置为:检查期间的层厚3 mm,完成检查后薄层1.25 mm,重叠0.8 mm,再重建。多排螺旋CT检查方法:选用64排螺旋CT机(PHILIPS公司)对患者的颅脑进行平扫,其参数设置为:管电流设定为350 mA,管电压设定为120 kV,螺距设定为0.641,准直设定为64 mm×0.5 mm,间隔设定为0.3 mm,重建层厚设定为0.5 mm,球管旋转速度设定为2 r/s,矩阵设定为512×512。将所得初始数据上传到高级处理站,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所得原始图像予以处理之后,再以曲面重建、容积显示、最大密度投影灯,对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具体情况予以描述,如所在位置、数量、大小等。
以上检查均由两名主治以上诊断医师通过双盲法对所得图像进行分析,并得出最终结论。
对45例患者的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且将开颅手术或颅内血管造影术后的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从而对上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度加以对比。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经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双层交通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11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0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5.56%;常规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双层交通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9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7例,其诊断准确率为82.22%。前者诊断准确度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颅内动脉瘤结果[%(n/m)]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此病的发病部位较多,其中脑底动脉环较为多发,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以及后交通动脉等部位次之[4]。有研究指出[5-6],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且可达到25%~60%。患有颅内动脉瘤之后,若能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可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升其存活率[7]。所以,对动脉瘤及其发生位置加以明确,以便能及时加以治疗,从而预防或避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出现,最终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临床上对于颅内动脉瘤疾病的诊断,可采用多种检查方式,常规螺旋CT检查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该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上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显著,且存在不足之处。常规螺旋CT只可观察出血部位、出血范围等,对患者的动脉瘤破裂位置难以判定,而这将对疾病的诊断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并最终影响疾病的治疗[8]。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的持续更新与发展,螺旋CT技术在临床上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运用,多排螺旋CT就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该种技术是一种高电流及大功率输出球管,且加入Z轴的双倍数据采样技术,从而在一定程度提升Z轴的分辨率,以达到提升数据采集质量、成像质量的目的[9]。多排螺旋CT在临床运用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无创伤、扫描迅速、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有较高的检查准确度,且操作简单、费用低;该技术的检查结果较为可靠,其针对直径在3 mm及其以上动脉瘤的检查方面,显示率能高达95%~100%,能够将动脉瘤的大小、形状、所在位置均清晰地显现出来,且能够依据不同的角度、轴位,对颅内动脉瘤的所在位置以及和周边血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10]。再者,该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瘤壁是否存在钙化,并显示出瘤腔中是否存在血栓。除此之外,该技术可将患者颅内的血管、颅内动脉瘤的形态充分显示出来,从而明细掌握颅内血管、神经及其附近器官和动脉瘤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提升疾病检查的效率及诊断的准确度,同时还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
本次研究中,对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检查,其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螺旋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由此可见,在颅内动脉瘤疾病的诊断中,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值得在临床上推行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