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芳
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街道将军希望小学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并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而只是一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培养。对此,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从而达到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此外,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的是以教材以及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对此,为了能让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就要通过角色的转变为学生构建出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将自我的想法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积极的表达自身的意见。在这样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随着其不断地交流与发言而得到增长,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缓解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焦虑情绪,面对学生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顾虑,教师要通过平等、互动、沟通交流的建立使学生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中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并主动表达自身的看法。
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教师就要把握好阅读教学的核心地位,其所开展的口语能力锻炼活动是基于阅读教学的根基,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口语交际锻炼的有效性,语文教师要重视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以学生的主动阅读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达到锻炼自身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以通过阅读交流会的组织,使学生在阅读的背景下进行内容的分享,也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来养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进行思维分享的习惯。小学生交流与分享的欲望更易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被激发,因此,教师在知识讲解与课堂组织的过程中要通过鼓励的方式,要积极地以鼓励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起沟通交流的自信心。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前5分钟的有效应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能得到口语锻炼的机会。而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缓解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存在的焦虑与情绪,教师可以将分享的内容设置得较为宽泛,既可以进行阅读的收获也可以分享诗歌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前口语交流的主动性,实现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能体现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语言的流利度,还能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技巧。对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时,就并不只局限在对口语流利度的培养上,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便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与其他教学内容的融合,实现对学生综合的培养。由于在课堂组织的过程中,主要的负责人员是语文教师,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课堂的组织形式与培养目标。而在当前阅读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只片面地以为阅读教学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忽视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际问题,导致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阅读教学的开展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也难以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培养目标。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的了解学生个体的不同之处,进而对学生充分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设置出适合学生的口语锻炼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学生培养的有效性。面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教师要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的方式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阅读课堂上都可以得到口语能力的锻炼。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部分语文教师意识到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但由于缺乏培养方案,使得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进而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得到培养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