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策略研究

2021-11-12 12:28丁明明
散文百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教材

丁明明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名词,笔者仔细回忆自己的教学经历,认为多年来有无数和自己一样的一线教师一直在践行这一理念,只是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或者说法不同罢了。高校是什么,高校是国家培养栋梁的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职能。国家的未来和青年一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为国家培养出杰出的青年人才?这些问题就自然而然和高校办学治校的本质要求和价值所“立德树人”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要始终坚守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提出,恰恰有效贯彻满足了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要求。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和通识教育课,涉及的专业范围广,学生面广,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作为一种西方语言,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比其他任何学科专业涉及的西方意识形态,文化政治都会多些,因此,大学英语课堂中课程思政的作用极其必要和重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势在必行。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效思政呢?这是大学英语课程和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笔者从教十多余年,讲授了多个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自认为对英语教学本身比较熟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三大重要因素是教材、教师和教法。教材即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上课传授知识的素材。教师要想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就必须要研究教材,发掘教材中可利用的有价值的内容。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程思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法即教学方法,是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途径,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教法需要教师认真设计并合理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1]。

1.教材即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师上课传授知识的素材。

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媒介,英语作为一种西方语言决定了英语教材的特殊性,大学英语课堂上自然少不了西方文化这一重要元素,但教师在挖掘思政教育素材时应将课文主题同咱们自己的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外研社新视野教材中一篇文章“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文章主题是一名美国大学校长做的一篇演讲词,目的是鼓励大一新生能学有所成并肩负起历史责任。在讲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非常自然地将课文主题和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但激发了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和使命担当,而且自然有效地实施了课程思政。在课文末尾,作者强调大学生身上肩负的责任,对世界、国家和社区的责任,唤起了学生的使命感。教师可结合这一点,引导学生思考“What are your responsibilities?”可以引导学生朝着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及创建和谐社会等德育方向来回答。

外语教材中可挖掘的思政内容不胜枚举。亲情,爱情,友情,环保,节约,科学,战争等,只要教师们认真思索,就一定能够找到一个切入点进行课程思政。在当今,多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相当发达的信息时代,英语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和多元化,英语学习资料也日益丰富,教师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同时,务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引导,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对待西方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也不能生搬硬套,刻意去为了思政而思政,且要分配好思政教学的时间[2]。

2.教师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执行者。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程思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和引导作用。课程思政理念刚刚提出时,不少教师和笔者一样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不少老师觉得课程思政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政治相关的学科课程如毛概和邓论应该涉及到的问题,和其它课程有什么关系呢?经过一系列的学习,教师们才恍然大悟,课程思政和每个学科课程都是密不可分的。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将思政元素和所授学科结合在一起呢?理论知识欠缺,授课方法经验不足,没有可参考的范例,面对这一新的教学任务,不少老师陷入了困境。笔者认为,只有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水平才能提高,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思政。学校要多多开展各种思想教育培训和交流活动,引导教师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材料。教师应多多参与学习,了解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点,学习哲学、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教育会议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及专业素养等相关知识点。教师要熟悉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可用点,从切合点入手,精心设计好课程思政的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用鲜活的事例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讲授知识,以便学生更好接受[3]。

教师还要学会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也会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学生喜欢老师就会愿意听老师的建议和引导,这时教师才能有效地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递给学生,才能真正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教师要多和学生交流,和学生建立和谐亲切的感情。

3.教法是课程思政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育人之道,引入是要“润物无声”,教师应该在分析具体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交流,实现教学过程的思政。笔者在教学中通常采用“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或创建生动和具体情景,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和图像为主体,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或技能,发挥学生的心理功能。课程思政强调在向学生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这些抽象概念,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思想政治内涵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在情境交际的状态下体验、理解和获取相关的德育知识。例如,外教社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五单元水的问题时,在课前热身活动中,教师可据围绕单元主题创设具体情境,如你身边出现的水污染问题有哪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节约用水?那么这种情景就更为具体、明确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具体情境的设计,创设问题、深入思考、互动讨论,碰撞交流,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而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节水意识,环保观念,这一过程不恰恰是做到了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吗?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合理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索真相,追求真理和求真务实的精神。“交际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是用来交流的。交际法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如演讲,辩论,话剧,歌剧,角色扮演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获得的相关德育要点,选择一种教学形式,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面对目前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形势,教师可以通过习题练习、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交际法,在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前瞻意识及中国大国担当的认识;教育学生不信谣不传谣,珍惜学习时光,坚定信心,共克时艰[4]。

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通过手机网络学习如“中国日报”、“可可英语”、“灯塔阅读”等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就时事热点背后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举行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可安排有关英语和思政元素融合的主题,如“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河南故事”等演讲比赛,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不正是大学英语课程得天独厚的优点吗?

教育是综合性的,新时代的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理念,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而言,思想政治意识在高等教育课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大学英语课程应利用课程思政改革这一有利契机,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在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价值观的塑造,深入发掘英语教材中的有效元素,真正实现课程的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国家培养思想政治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是世世代代的教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教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教材精读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