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晴
渤海大学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任务与传统的“练习”或者通常意义上的“活动”有一些差别。
任务型教学法让教学的目标不再抽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想出适合教学的活动,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实施老师想出的任务。任务型教学法主要体现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务是中心,活动是方式,师生在这个基础上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型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不但关注语言本身,而且关注学习过程。
(2)任务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综合使用语言的能力。
(3)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作为教学任务,让同学们学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语言。这一点纠正了功能性教学活动中不现实的问题,即解决了同学们只是学会了语言的表层含义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的问题。
(4)强调学习者的个人生活经历,使学生和老师安排的课堂任务可以达到共鸣。
由此可见,任务型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互动和接近真实生活的任务活动,让学生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
1.前任务阶段。
在前任务阶段,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展示图片,播放录音,播放幻灯片等,为下面的任务环阶段做铺垫。
去年年底,我之前教过的学生邀请我去学校的观礼堂去参加他们全程自己策划的小型剧场演出。演出进行了30分钟左右,大概的内容是一对恋人从小一起长大,但直到考上大学才知道原来彼此喜欢,从而确认了恋爱关系,但后来又因为一些误会分开了,但五年后又因为一些巧合遇见,最后兜兜转转还是走到了一起。虽然整场演出的水准不够高超,设备也不够精良,但是很多观众都认为这场剧演的还不错。
当我走出观礼堂的时候,心中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让我目前任课班级的正在学习汉语的孩子们也来策划一部跟中国有关的短剧。我对这个想法感到非常激动,这既能锻炼学生们的想象力,又能提高他们的汉语能力。我立刻写了一份新的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我并不想束缚住学生们的创造性与想象力。在经历过多次的推翻及重来,我最终计划让学生们完成一份主体是小短剧的形式,但小短剧的内容必须和中国有关,可以原创,也可以改编,但必须是用汉语进行对话,时长不超过40分钟的期末作业。这一份作业很好地体现了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完美应用于实践。
新学期开始,我急不可待地将这份“计划已久”的作业分配给学生们,学生们欣然同意。但后来他们一直问我一些问题,比如:“对话中的语言需要正式吗?如果是正式的,是不是有一些用法不能用?”“拍古装好还是现代装好?”“我们拍《梁山伯与祝英台》《仙剑奇侠传三》或《命中注定我爱你》都可以吗?”“服装呢?需要化妆吗?”“我们可以分几组制作不同的短剧吗?”……他们问的这些问题我早就料到了,所以我逐一地进行回答:最好用你会的句子来表达你想表达的;剧目的选择可以大家讨论决定;化妆可以自己解决,服装不能自己解决的话,老师会帮忙解决的;因为条件有限,所以只拍一部短剧。一堂课后,同学们在一片激动和喧嚣中,列出了短剧的内容、演员和幕后的所有工作人员,剧本改编自著名的《还珠格格》。通过这次作业的布置还发现了意外之喜,有一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表现的非常活跃。
2.任务环阶段。
作业布置后的几周的时间内,负责写剧本的学生不断的来找我,他们想要写的台词大多数都是他们还未掌握的汉语,而他们想让我一句一句的帮他们翻译,我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并重新强调:尽量使用你们已经掌握的句子,如果翻译的句子有错,老师可以帮你们修改,但你们不能请老师帮忙翻译。那个学生点头同意,然后和我说,他们翻译完后会给我看。大约过了两个星期,学生给了我翻译好的剧本。我浏览了他们写好的剧本,觉得他们写的就是我想看的,台词简单而且大部分都是他们已经掌握过的,能够灵活运用所有学过的知识也是我布置这项作业的初衷。或许古装剧里有这些句子会很别扭或不太恰当,但如果用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正常。所以,除了一些语法上的改动,我没有做太多变动,尽量保留他们的原剧本。
在准备工作结束后,同学们就进入了短剧的拍摄阶段。因为设备比较简单也没有摄影棚,所以为了能在最后呈现最好的效果,同时为了不对学习进度造成影响,同学们选择每周末清晨和傍晚的时候来进行小短剧的任务。有时他们甚至会去“千里之外”拍摄。因此,我无法了解最新的动态,这也让我渴望看到拍摄的成果。同学们这时竟故作神秘,半分不肯透露,我只好默默等待。后来我从同学们那里得知,他们故意避开我是因为他们担心我会无形中增加他们的压力,因此才故作神秘。我考虑了一下,那也行,就让他们在我规定的范围内自由发挥吧,说不定会有我没想到的惊喜。在筹备拍摄的同时,负责配乐的同学也按照我的指示下载了相关的音乐,准备后期制作。没有我的“监督”,同学们似乎很变得拖延了起来。我多次询问拍摄进度,他们回答我说还没完成,但他们答应我,他们会在学期结束前完成。
3.任务后阶段。
终于来到了期末,他们把存有短剧的U盘交给了我,并讨价还价地说:“老师,我们来交作业了,要打高分哦!”我心想:不知道他们呈现的《还珠格格》会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中文表达好?
于是,刚回到家我就赶紧打开U盘查看。一次兽场围猎,五阿哥误射了小燕子,恰逢小燕子身上背着紫薇交给她的关于紫薇母亲夏雨荷的信物,皇上便误把小燕子当成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便把小燕子封为了格格。皇上为庆祝寻回失散多年的女儿举办了隆重的巡游,队伍经过街道,恰好被紫薇撞见,在一片混乱中紫薇昏倒在地,被尔康救下。皇上和令妃对小燕子十分宠爱,五阿哥、尔康尔泰也和小燕子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小燕子终于也把紫薇弄进宫做了贴身丫鬟。小燕子与永琪互生了情愫,紫薇与尔康的感情也日益加深。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紫薇的身世暴露了,小燕子难逃欺君之罪,被关进了监狱,永琪等人将其救下,便一起逃出了皇宫,从此大家过上了仗剑走天涯的幸福生活。
完成的不错,大部分内容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电视剧版没有太大区别,但最终是仗剑走天涯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在宫里陪伴皇帝过上幸福生活的结局,我是没想到的。也许他们有这样的设计与泰国传统思想文化有关,这是个值得我们研究的的问题。短剧制作方面,情节一环扣着一环,内容也很饱满,故事有开头有结尾,配乐也恰到好处。学生们在短剧中的对白比较流利,发音也很准确。这对只学了三年中文,对电影制作相当业余的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比如全班40名学生中,只有8个人出演了短剧,其他人并没有真正参与到中文演出中。所以,这个作业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展示所有学生在学习中文方面的进步。但这也是我的疏于考虑导致的,在一开始没考虑全面,所以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后来,我问了出演的同学,他们拍完这部短剧后学到了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示,他们的中文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日常对话也变得更加流利。听到这个我很开心,将来我可以用相似的办法帮助他们提高中文水平。
这次的作业是我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新的尝试。我一直都想创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而这次短剧作业的布置正好与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不谋而合。通过这次的尝试,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让每一位同学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能做到灵活地运用和创造,并让他们对学习产生积极性,才可以让师生在教与学之中实现双赢。不是为了最好的结果,而是为了每个人都能体验。
让泰国高中生拍摄跟中国有关的短剧确实很难,但结合学生目前的中文水平、视频制作的能力加上老师的指导,也是一个可以将克拉申i+1输入假说应用到教学中的不错的案例。而且从取得的成果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可以实行的,值得进一步推广。
学生时代是学生学习新事物的关键期,拍摄短剧这一新颖的形式对这些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事物,而且这还是一种比较创新的语言学习形式。
所以,短剧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展现个性的过程。这种特别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动力的,让一些学生突然觉得自己不是在完成作业,而是创造,而这种形式就更有它特别的意义了。
在激发同学们的语言学习动力方面,教师成功地利用“短剧”吸引同学们一起参与作业,在任务实行的过程中提高了同学们用汉语进行交流的积极性。所以,在这里短剧不仅是一种媒体形式,更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
在这次任务中,教师给了同学们很大的发挥空间。这让学生在剧目的选择、剧本的改编及书写、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表现出主动性,发现了各自的长处。同学们也对作业有了新的认识,这让他们觉得做起来更有趣,所以学生会为了拍摄特意选择每周末清晨和傍晚来进行小短剧的任务。这一切都说明了学生还是非常渴望完成自己的作业,甚至从专业的角度来严格要求自己。短剧画面的处理和最终的有泰国特色的剧情改编也以这种方式暗示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满足感和愉悦感的。
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同学们的个性和独特性制定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安排。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多设计些能调动学生们主观能动性的任务。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能做到灵活地运用和创造,并让他们对学习产生积极性,才可以让师生在教与学之中实现双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把任务型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