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广东》梅州客家非遗专题节目创作特色分析

2021-11-12 20:08陈向丽陈持
声屏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汉剧香花梅州

□陈向丽 陈持

广东梅州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被誉为“世界客都”,拥有众多的客家文化遗产,其中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等项目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为了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凝聚全球客家人的认同,梅州地区客家非遗项目的影像化制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抓住客家文化特色,紧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并且用影视手段艺术化地表现非遗的面貌,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走读广东》在广东梅州客家地区制作的非遗专题节目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探索,具有以下鲜明的创作特色。

重视对非遗知识和文化的表现

该系列节目非常重视对梅州地区的客家非遗知识和文化的表现,节目中传递了丰富的知识内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客家山歌情》专题节目中,对梅州客家山歌进行了生动而多样化地呈现,紧扣非遗本身的要素特色,介绍了山歌号子、情歌、打竹板、猜调、流行歌曲化的山歌等多种新老山歌种类,展现了其即兴编唱的民间特色和各种山歌的不同风格。节目影像中有段四名年轻的山歌歌手演唱梅州不同地区山歌的画面,通过字幕打出山歌歌手的姓名、山歌流行的地区和山歌名称,体现出梅州各县山歌的不同内容。

《南国牡丹吐芬芳》专题节目中则表现了广东汉剧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广东汉剧是梅州地区客家人独有的戏剧,以前被称为“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风格朴实淳厚,曲调高昂悲壮,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比较著名的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闹元府》等,是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以“中州韵”、普通话为舞台语言的地方剧种。汉剧在清朝乾隆年间传入广东梅州,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是在广东省与粤剧、潮剧并列的三大地方剧种之一,节目中对这些相关的知识进行了生动地介绍。

节目中主持人带着观众来到了广东汉剧院的服装间,通过现场讲解让观众了解到汉剧的服装、配饰、头盔、鞋帽等丰富的知识;又请专家在汉剧院的舞台上介绍汉剧的生、旦、净、末、丑等各种行当的演员以及他们的精美服饰和装扮,展示汉剧的知识;通过主持人在化妆间向化妆师请教的形式,向观众介绍了汉剧用于头发化妆的特殊工具“泡花”的用法;主持人换上戏装,在新房里现场学唱《盘夫》的片段,引导观众了解汉剧演唱的知识和技巧。

在《客家香花》专题节目中生动地介绍了关于客家香花的大量知识内容,如多样化的宗教书籍、法器、各种唱词和表演形式,完整地表现了客家香花的源流和发展脉络。

客家菜是粤菜的三大地方菜之一,是以梅州为主要代表的菜肴的统称。《千年客家菜》专题节目详细介绍了客家菜产生的历史及其在中原饮食习俗和烹饪方法的基础上融合迁徙沿途的烹饪技艺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客家菜系的丰富知识,重点呈现了客家菜在千年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主料突出、重肥、主咸、偏香的四大风味特色;而且在介绍很多客家菜的做法,如盐焗鸡、梅菜和梅菜扣肉、客家娘酒和鸡子酒的做法之外,还进一步介绍了一些美食的功效,如艾草煲鸡汤祛风暖胃、清热解毒、消炎镇咳等功效,让观众从中学习到更多的食疗知识。

加强节目的娱乐性

视频节目是大众化的艺术,一定要重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使得节目可以被更多观众所欣赏和接受,达到最大程度地传播非遗文化的作用。专题节目以非遗的知识和文化为基础,在拍摄细节和表现形态上非常重视加强娱乐性,为节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例如,在汉剧节目的结尾,主持人和几位穿着《盘夫》戏装的年轻演员们在客天下的外景地跳起了时尚欢快的汉剧Style,突出了新一代演员的青春活力,增加了娱乐色彩。

展现非遗文化魅力的专题片通常是采用全知视角,用纪实性画面和解说词配合来完成,而这四期专题节目均安排了主持人现场介绍的形式,加强了节目的现场感和娱乐性。如《客家山歌情》设计了男女两个主持人,对场景切换和现场化叙事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活跃了节目气氛,使节目呈现出亲切活泼的娱乐特征。片中主持人与采访对象之间进行了多次现场互动,如主持人跟大师学打竹板;跟老师学唱山歌,既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和观众的代入感,又体现出非遗技艺的高超和传承人学艺的艰难。在山上唱歌时主持人让歌手“摆几个POSE(造型)”“来一段走秀”的细节设计,充分展现了小歌手活泼的性格和多样的表演才能,也印证了老师对小传承人“表现力强”这一素质的评价。

在《客家山歌情》节目中,除了传统的山歌,还介绍了“客语三杰”之一的曾辉彬等青年一代的客家流行歌手及其流行音乐;曾辉彬利用一切业余时间研究山歌,集演唱、作词、作曲、编曲及MIDI制作为一体,将客家山歌的元素和流行音乐的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创作演绎了几十首客家歌曲,开拓了客家音乐的新领域,节目将这样一位客家原创歌手的客家流行音乐进行了精彩的多样化展示,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性。

在《客家香花》专题节目中,大量展现了香花中优美动听的唱词、创意独特的舞蹈、技艺高超的法器表演等,具有很强的娱乐性,通过主持人现场采访和香花师傅的生动表演,形象地表现了客家香花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在《千年客家菜》专题节目中,则通过讲述经典客家菜在历史的长河中传承演变的故事来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如讲述客家名菜盐焗鸡的来历:客家的盐焗鸡在梅州地区流传甚久,传说是以前的一位客家妇女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治病研制了这道菜,后来儿子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并中了状元,这道菜因此也成为客家菜的经典。

熔铸深情,以情动人

这四期展现梅州非遗文化的专题节目除了以充满娱乐性的细节来表现非遗文化的各种知识外,还很好地传递出非遗文化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一章第二条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非遗”附着于人,维系人的情感认同,这四期客家“非遗”节目着重于把“非遗”文化中关于人情的核心要素挖掘和传递出来,非常重视以情动人。

例如,在《客家山歌情》和《南国牡丹吐芬芳》节目中,首先生动地表现了几代山歌歌手和汉剧演员对山歌和汉剧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执着追求,正是因为他们对这两种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真心喜爱,才使得他们不畏艰苦地坚持自己的追求,取得了艺术上的各种成就;在《客家香花》节目中通过香花文化深深传递出客家人在宗教文化中渗透的客家情感;在《千年客家菜》节目中通过丰富的客家美食文化体现出客家人的家庭亲情和家国情怀。

节目中还非常真实地表现了片中客家人物之间的深厚情感:例如,在《南国牡丹吐芬芳》中管乐莹12岁就和邓振鹏一起考进汉剧院,多年来梁素珍老师和汉剧院的老一辈艺术家对他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且还将他们送到北京的中国戏曲学院深造,为广东汉剧培养出新一代的接班人,表现出老一代传承人和新一代年轻人之间相互的真挚情感。《客家山歌情》中黄琳雅从4岁开始跟廖老师学习山歌,廖老师对她进行了各种演唱技艺的培养,让山歌艺术从儿童开始开花结果,师生间的情谊感人至深;在《客家香花》中老观音的住持对四个收养的孤儿进行香花文化的培养,从中也建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脉脉深情。

在《千年客家菜》专题节目中可以看到客家美食中渗透着浓浓的客家人的故乡情、家国情,并通过菜的来历、做法和饱含深情的解说词相结合的形式升华点明了这种情感,如以下几段解说词:

“梅菜也叫梅干菜,是客家人的传统名菜,客家人无论去到何方,总爱带上一包梅菜,只要一吃到梅菜,总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客家人对娘酒的感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当客家妇女一生下小孩子,整个坐月子期间都离不开娘酒,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吃饱含着娘酒美味的奶水长大的,自然一生难以割舍对娘酒的情意,不论走到哪里都会怀念娘酒的香甜”;“这些精美的菜肴中饱含着客家亲情,这包容无限的咸香美味,铸造了客家菜回味无穷的特色和经典”。

节目通过片中人对客家文化、客家艺术的喜爱传递了全球客家人的深厚情谊,真实地表现出他们用客家的“非遗”文化之花让遍及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感受到来自“世界客都”家乡温暖的真情实感。

广东汉剧、客家山歌、客家香花、客家菜等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球客家人的骄傲,它们充分体现了客家地区的特色,也深受全世界客家人的喜爱。这四期客家“非遗”节目用充满娱乐性的方式向全世界观众传播了客家文化的知识、魅力和客家人的深厚情感,让更多人有兴趣去了解和欣赏客家文化,使得客家文化通过“非遗”影像节目的保存和传扬将更加永葆生命和活力。

猜你喜欢
汉剧香花梅州
另一天
卫士
荆风楚韵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剧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武汉市汉剧剧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结香花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澄香花开——旅美新锐钢琴家李贺澄梓专辑签赠会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