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雪莲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肃慎与挹娄,作为我国古代东北地区先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肃慎与挹娄乃一脉相承的关系。据史料记载,肃慎最早出现在西周,而挹娄最早出现于曹魏时期鱼豢所著史书《魏略》,书云:“挹娄,一名肃慎氏”。而当今学术界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一为肃慎、挹娄一脉相承;二为二者乃同一族系的两个不同部落。本文根据相关史料,进行简要考辩。
现代以来,持有此观点的学者并不少见,以学者赵展为例,其认为“肃慎”乃“东方人”之意,之后演变为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和满族。自汉以后, 肃慎的后裔称为挹娄。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大部分也与此观点相符,例如《魏略》:“挹娄, 一名肃慎氏”;《后汉书》:“挹娄, 古肃慎之国也”;《通典》:“挹娄,魏时通焉,云即古肃慎之国也。”
在学术界里,持有此观点的学者有沈一民、郭孟秀等。学者沈一民认为二者并非承袭关系,仅从文献记载的二者同样使用“楛矢石砮”难以说明二者关系,我们并不能以魏晋史家的看法,简单地把这一时期的肃慎和古肃慎划上等号;肃慎一词为中原王朝出于政治需要强加给挹娄的族称。学者郭孟秀认为肃慎与挹娄是两个关系密切但又不同的部落。
当时二者正处于氏族部落时期,并未出现文字,主要依靠有文字的中原王朝来记载本民族历史。由于仅仅靠发音和口耳相传来记载历史,而中原王朝由于不了解这些未开化的氏族部落,将二者混为同一民族也大有可能。
文化特征乃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若为一脉相承,其文化必有相似之处,从二者的文化异同,可窥探出肃慎、挹娄是否为承袭关系。
据《后汉书》记载“(肃慎)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各以豕膏涂身,厚至数分,以御风寒……”,据文献可知,肃慎当时的社会形态依旧是氏族部落,尚未掌握纺织技术,仅仅依靠着猪皮与涂豕膏来御寒。据《翰苑》记载“郭璞曰其(肃慎)俗无衣服,中国有圣帝代立则此木生皮可衣也”,由此亦可得知,肃慎没有穿衣服的习俗,在圣帝的帮助下才知道一种剥树木的皮可以制成衣服。
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对挹娄有这样的记载:“(挹娄)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与肃慎人相同的是挹娄人在冬季同样有涂豕膏来御寒的习惯,但与之不同的是在夏季会用到尺布来用于遮羞。
据《后汉书》记载:“(挹娄)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由此我们可知,挹娄人当时可能已会生产麻布,而麻布则是由麻类纤维植物生产而成的。由麻类植物的分布范围可知,在东北范围内生长的麻类植物只能是亚麻,而现如今的“宁安市镜泊湖有限公司”的成立,也进一步印证了此推测。在东北地区镜泊湖一带,更适合亚麻的生长,由此可知,当时的挹娄人也许就生活在的盛产亚麻的宁安附近的镜泊湖一带。
在婚嫁方面二者大致相仿。据《翰苑》记载:“(肃慎)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后置礼聘,妇贞而女淫,贵壮而贱老”,肃慎男女一般为自由择偶,女子在结婚之前可接受多个伴侣,而结婚之后需保持贞洁。据《通典》记载:“(挹娄)俗皆编发,将嫁娶,男以毛羽插女头,女和则持归,然后致礼聘之。妇贞而女淫,贵壮而贱老”。与肃慎女子不同的是挹娄女子在嫁娶之前需要编发,求偶方式与肃慎人大致相同。
在丧葬方面二者差异较大。据《翰苑》记载:“(肃慎)父母死男子不哭,泣有泣者谓之不壮,死即日便葬于野,以绳系于椁头出土以酒灌绳腐即止,无四时祭祀之也”,肃慎人在丧葬中没有哭泣与祭祀的习俗。而挹娄人与肃慎人截然相反,“死者其日即葬之於野,交木作小椁,杀猪积其上,以为死者之粮”。在死者死后家属会在棺木上放一头杀好的猪作为死者的口粮。若二者为一脉相承,为何会出现如此相反的葬俗,由“以酒灌绳腐”到“杀猪积其上,以为死者之粮”,习俗演变的如此相反,更加印证了二者本为两个部落的观点。
肃慎人好养猪,“好养豕,食其肉”。猪作为圈养的动物说明当时的肃慎人已经有稳定的居住环境。根据《魏志.乌丸传》记载:“挹娄国出好貂,今所谓挹娄貂是也”。挹娄盛产貂,而貂这种生物喜欢安静和独居,一般以鱼类为食,说明挹娄人居住的地方存在湖泊河流,有一定数量的鱼类。根据《后汉书》记载:“挹娄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挹娄人可能以渔猎为生。从饲养的生物来看,二者皆养猪,挹娄人此外还善于捕貂。
据《后汉书》记载:“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一尺八寸,青石为镞,镞皆施毒,中人便死……”,肃慎人使用的工具为楛矢石砮,善于在镞上抹毒。在《三国志》中载:“其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善射,射人者皆入因。矢施毒,人中皆死”。挹娄人同样善于用毒,若文献记载无误,挹娄人同样使用楛矢石砮。肃慎人在此前并无在海上劫掠其他部落的记载,而“挹娄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挹娄人不仅善于打猎,而且善于乘船劫掠。
对于二者的关系,若为一脉相承,其习俗与生产方式必定是呈向前发展的趋势,即从氏族部落到部落联合再到部落联盟再到国家,而肃慎、挹娄二者的关系并未如此。肃慎人从西周时期就开始向周王朝进贡“楛矢石砮”,受中原王朝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习俗在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影响后,应当不会出现“东夷饮食类皆用俎豆,唯挹娄不,法俗最无纲纪也”的情况。挹娄人在记载中目无法纪,不仅饮食与一般东夷人不同,而且经常海上劫掠:“挹娄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而在史书中肃慎人并非以劫掠为生。
葬俗在一个国家或者部落中一般不会轻易改变,肃慎人没有祭祀的习俗,仅仅是埋葬而已;挹娄人有给死者杀猪作为死者食物的习俗,而猪这种生物在肃慎人时期就已经成功圈养,但是肃慎人仅仅将猪作为食物和用猪油涂身御寒而已,并未有祭祀死者的习俗。
虽然二者有一定的相似点,例如婚俗相似,居住的洞穴构造相仿,都好养猪善于打猎等等。但是我们在看到二者相同的同时,还要看到二者迥然不同的习俗,例如葬俗、俎豆、海上劫掠等等,所以这些都一定程度上表明,二者乃是同一时期的两个不同部落,地理位置可能比较接近,二者在相互接触中某些习俗趋于相近。因为当时的肃慎人与挹娄人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记载史书的权力仅仅依靠人们之间的口耳相传。再者当时的中原人对于二者并未深入了解,可能认为二者大概地理位置相仿,就认为二者为同一个部落,所以留给后人的史料大部分都趋向于“挹娄,即古肃慎之国”。由于历史文献记载具有局限性,若要进一步辨析二者关系,还需借助一些考古文物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