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杰/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强调的就是要开展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他认为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但我们如果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这一思想与当前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让学生回归生活,全面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这也强调当前社会下,要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知识,还要有道德、身心及践行;同时也要求我们要注重从生活的角度切入教育,让职校生能够真正从生活中学习知识技能,运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综合素养:“综合素养”是面向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面向社会日益呈现的多元化结构,面向社会对就业人才高素养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教育理念。2016年8月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其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正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综合素养处于核心竞争力的位置,职校生素养的培养应更多从专业素养的培养转向全面的、平衡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本调查以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高等专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调查对象,对思想道德素养、基础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身心基础素养、职业基础素养、职业专业素养这六个维度开展调查。
1、思想道德素养
(1)职校生对自我思想道德素养的评价。职校生主观观念上对自己目前的思想道德素养满意度较高。其中非常满意频率占比43.5%,接近于半数,比较满意选项频率占比49.6%,这两项共同占比93%。
(2)职校生对行业道德规范的认知。职校生对于自己即将从事行业的道德规范的认知频率情况呈现下滑趋势。对所学专业从事的职业道德要求上,明白了解的人占比40.9%,更多的职校生对与自己切实相关的职业道德仅为略知一二,更有少许同学对此很模糊或完全不了解。
综上,职业学校学生对自我思想文化素养在主观上持满意态度且较为忽视这一板块的自我积累,尤其是在更具针对性的行业道德素养的认知中处于较为欠缺的阶段。
2、基础文化素养
(1)对公共基础课开设的态度。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3.5%的职校生认为学校公共基础课的开设对自己的发展大有裨益,相当部分的学生是认同并支持公共基础课的开设。
(2)公共基础课堂的感受。进一步验证职业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态度看法,运用感官词对职业学生进行频率选择分析。频率选择最高的“有趣”、“愉快”、“充实”,这表明职业学校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不同种类的文化基础课基本呈赞同态度;另频率选择中“枯燥”、“苦恼”、“无聊”、“压抑”也占据一定比例。
综上所述,职校生公共基础课的开设问题上基本持支持态度,但这多样课程开设中的呈现形式和授课方式需改进,要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度。
3、专业技能素养
(1)职校生专业选择原因。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更多职校生看重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大及广阔的就业前景,另外,父母家长的影响占据28.7%比率,位居第二,这也与中国社会的家庭环境有关,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往往以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挑选决定所学方向。
(2)专业学习情况。对职校生专业课程掌握欠缺情况分别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拓展课两个层面进行现状调查。专业基础课中机械基础与机械识图、电工电子技术排在前两位;专业拓展课中,城轨专业英语被排在第一位,这说明职校生在对较为复杂的专业知识与英语的实际运用中适应及接受能力不足。
4、身心素养
(1)职校生课间操参与情况。在课间操参与表现中,60.9%的学生都能做到每次参与并认真锻炼,但有31.3%的同学却是每次随便敷衍应付,另有7.8%的学生会经常缺席、偶尔参加。
(2)职校生周末时间安排情况。在时间安排上职校生以户外活动为主占比40.0%,表明职校生身体锻炼的意识还是有的;另周末安排以电脑电视为主占比13.0%,说明部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足或者说对身心素养并不在意。
5、职业基础素养
(1)职校生职业基础素养认知的来源。显示其中占比的前三项分别是: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31.6%)、学校社团活动(22.0%)、学校组织的相关讲座(21.7%)。一方面这显示了学校开设各种针对性活动的必要性和价值体现,另一方面,学生职业基础素养认知主要来源学校,这也说明校外实践活动开展需要加强、增加力度和效度。
(2)职业基础能力期望提高项。职校生最为希望提高的职业基础能力前5项分别是:职业语言表达能力(15.8%)、职业岗位适应能力(14.9%)、职业实践操作能力(14.5%)、职业社会交往能力(14.3%)、职业自我管理能力(13.2%)。
6、职业专业素养
对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掌握情况的调查,主要从城轨专业必需的四项能力入手。在客运组织能力中,掌握较差的是客运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40.9%);在行车组织能力掌握中,行车设备的监督与操作能力(26.1%);票务管理能力中,掌握较差的是AFC设备操作与维护(42.6%);在设备管理能力中,掌握程度较差的是车站低压电气设备其他辅助系统设备管理能力(40.9%)。
“生活教育”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陶行知在陶行知乡村教育五目标中提出要拥有“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这说明好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出,不只是能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的获取,更在乎于高尚品德、健康体魄、良好美育习惯的培养。当前,学校公共基础课在课程安排与师资队伍建设及投入力度上都远不及专业课程,这也是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阻挡所在。在当前视野下,提升职校生综合素养,必须以基础文化素养的提升为前提,优化学校课程安排,使得基础课程变为必须、变为精品,立足于立德树人的长远要求,这才是教育真正的含义。
陶行知始终把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考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综合素养提升视野下,专业课程设置要以实际调研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现状及特性为前提,以严谨体系为支撑。在问卷调查中发现,专业理论课的内容安排有两个问题较为突出,一是理论知识过多且抽象,学生在掌握中理解能力不够;二是内容知识更新缓慢,职校生专业课程知识与社会关系密切,内容更新速度缓慢会直接性影响到教学效果。同时,在专业实训课程安排中,学生在调查中更多反映的是实训课程安排过少,实训课与理论课不能有效密切衔接。这表明,实训课程需要更为完善系统安排来支持实训课效度,要对实训课进行拓展强化。
职业学校课程的专业特点对学生技能能力的掌握要求更高,这对职校教师在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中的教学方式就提出了挑战。建成一个更高水平的职校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中更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在课堂学习中生长彰显。职校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自律能力并没有塑造定型,对外界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所以,学校作为这个主要的环境营造者在课堂这个主渠道上应合理安排、规范引导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前职校生综合素养研究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职校生综合素养提升的问题背后隐含了各种价值取向,也反映了不同主体对综合素养的观念理解上的差异,而这些观念差异也正支配着职业学校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实践行为,因此,在陶行知生活教育视域下对职校生综合素养从理论视域的构建到实践的标准探索进行科学分析,以期真正促进课程生活化进程,推动职校生综合素养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