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伟智 姚永辉/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工匠精神”即是追求技艺之巧、追求产品精致、耐心专注的工匠心境、止于至善的高尚品行四个部分,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的企业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工匠精神缺失,“海南精神”与“深圳速度”成为了时代特征,这导致了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进一步没落。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面对制造强国对于工匠精神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但是工匠精神的渗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高职院校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现状不太乐观,应该进行相应的改进。
设计调查问卷将高职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实现量化,便于更加直观的了解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设计的调查问卷中包含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培养现状等。选择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潇湘技师学院)的学生500名,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回收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79份。调查结果具体如下所述。
对于“您认为以下哪种品质属于工匠精神?”这一问题,百分之八十九的学生普遍认为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工匠精神的主要品质体系,赶超时代的创新精神虽然也有百分之七十的选择率,高职生对工匠精神的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是从网络渠道了解到工匠精神,也可以看出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力,其比例已经高达百分之八十三。而传统的了解渠道则只有百分之二十九,与网络渠道相比相差百分之五十四,由此可见,学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需要重视网络渠道。
对于“您认为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可知,很多学生对本校的工匠精神教学认为是缺少科学的顶层设计,以及宣传不到位没有校园氛围,其选择利率分别为百分之五十一和百分之四十八,还有百分之三十八与百分之四十五的学生在选择时认为现阶段教学过程缺少专业教学,并且学校对该领域的重视度不高。对于“您所在的系部有没有聘请过本专业、本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工匠精神’开展过讲座?”这一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很多系部会偶尔聘请专家对本专业的工匠精神进行想过内容的讲授,其比例占到总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六十三,百分之十八的教师反映出所在系部会经常开展有关“工匠精神”的专家讲座,只有百分之二十一的教师反映所在系部从未开展过想过的专家讲座。
综上所述,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总体上来说不太理想,高职院校应该分析缺失工匠精神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1、社会“工匠精神”的氛围不浓
“工匠精神”是社会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要求精细化生产,通过培育“工匠精神”可以加快我国转变成制造强国的速度,因此,工匠精神的发展及培育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形成社会层面的工匠精神发展的保障机制,有计划的形成良性的发展循环,这样工匠精神才能更好的传承,但是,当前社会上的精神风气比较注重于“短、平、快”,追求快速的经济效益,这对于工匠精神的发展和培育十分不利,也难以培养出大国工匠,社会上的工匠精神缺失造成了工匠精神扎根土壤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高职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养。只有全社会注重工匠精神、尊重工匠职业才能创造良好的工匠精神社会氛围,为高职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养提供支撑。
2、学生“成就工匠”的动力不足
当前,我国全社会对于工匠技能型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引进的为高学历的新型人才,对于技能人才则引进较少,在人才评价中,缺乏工匠职称,如果没有职称及相应的待遇的提升,学生则会缺乏“成就工匠”的动力,这也导致了高职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不接,学生对于成为优秀工匠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主动性。
高职院校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具有培养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以满足社会层面对于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及教学模式来看,很难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技术人才,因为当前的高职教育模式是轻文化、素养,重技能培训,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上也缺乏工匠精神培育的相关内容,培养的人才仅仅为了有一份工作,对于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比较忽视。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
在高职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教师的工匠精神也比较缺乏,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及精益求精意识等较差,降低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显然,教师的工匠精神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教师的人为师表的态度、对于学生的态度、日常教学的态度、爱岗敬业的态度、钻研技能的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工匠精神纳入到学生的培养目标中,以培养目标为指导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人才培养方案,选择适宜的工匠精神教学内容,建设相应的课程体系,并在办学体念中体现出工匠精神。此外,构建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协同育人平台,将政产行企等各方资源导入学校,共同促进某项技艺的传承和研发。同时引入现代学徒制、跟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工匠精神培育的新途径。
根据上文的调查可知,高职院校对于工匠精神的宣传较少,举办的相关活动也较少,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与工匠精神相互融合的校园文化。一是,在思政教学内容中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要求勤勤恳恳、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造力、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这和思想教学中的相关内容吻合,因此,可以在思政教学中引入相关的工匠精神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思政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将“工匠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工匠精神”的宣传落实到实处,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开设系统的工匠精神教育课程,比如开设《工匠精神读本》等相关课程,实现“工匠精神”与各专业之间实现有机结合,并根据不同的课程专业属性建立工匠精神特色教育课程,此外,工匠精神的渗透注重层次性。三是,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工匠精神的标准要求学生和自己,并在实训课程教学中,了解学习一线熟练师傅的工匠精神。
为了给高职教育的工匠精神培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在社会范围内应该加强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创设良好的尊重工匠精神氛围,加大对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尊重一线员工的劳动付出,相关部门设立专门的“工匠精神”激励制度,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使高职院校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应该基于工匠精神建设高职教师队伍。一是,开展相关的工匠精神的主题征文、座谈会等加强教师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二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体验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通过工匠精神引领教师发展;三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型的培训项目,为教师提供资金鼓励他们获取相应的技能资格证书,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占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或者申请新的课题在浓厚的工匠精神中提升自身的工匠精神意识,利用工匠精神鞭策教师在工作岗位中前行进取、百折不挠。
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刻,高职院校也缺乏工匠精神的培养氛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工匠精神培育策略,期望能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