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工作正在稳定、高效发展,高职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变教学思路,更新教学理念。在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强调工匠精神培养,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只是将成绩作为教学质量的唯一评价标准,而是通过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规范进行全方位评价,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文化建设,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工匠精神”,起源于木工匠士,最早是由聂圣哲所提出,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工匠对于一件艺术作品,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次的雕琢、改善,保证产品的极致。而工匠精神就是对这种特质的高度概括,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再发展过程中追求产品的精益求精。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发展、学生教育工作中,革新国家产业战略发展模式,以及人才培养观念,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工匠”,尤其是“匠士”,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项目。
将工匠精神培养应用到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是现代社会对于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要求,它不仅能够拓宽高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深度及知识承载量,更能优化高职学生的主页素质教育,进而提高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强调语文学科对学生的人生指引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
但在目前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影响工匠精神培养质量。一方面,部分教育工作者忽略的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高职语文课堂上仅进行语文教材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语文内涵的领悟,使得语文教学中的工匠精神培养逐渐沦为空谈。另一方面,教师作为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中的引导者,若其自身工匠精神不强,将难以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品德不端的高职语文教师,弱化了教师在工匠精神培养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使得教学工作与高职学生认知相背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给为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造成阻碍。
在工匠精神的教学应用背景下,高职语文教育工作强调的是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从业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从业态度。在现代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以社会岗位需求及社会培养要求为理论基础,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思考能力,提升学生从业责任心。通过完善学生全方位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以专业能力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实现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结合,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革新现代化人才培养理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改革教学策略,注重学生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工匠精神渗透。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话题辩论、案例分析、精神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对于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在高职语文教学项目中,作文写作及段落分析,是其重要作业形式,在教学环节应将人文情怀作为教学设计重点,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应用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书籍,并通过读后感、读书交流会的方式,发表学生个人看法。
工匠精神培养强调的是科学性和原理性,它能够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技术沟通交流,转变教学模式,实现公平育人与个性化教育,提高高职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教师应具备长远的教学眼光,不仅要考虑当下的教学需求,更要建立覆盖学生整个高职学习生涯中的工匠精神培养计划,通过对专业技术能力的不断学习、了解,以及现代化技术水平的应用,创新工匠精神教学体系。
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职业精神及岗位职业特点都有了一定的要求,高职语文教师在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教学工作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职业精神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注意的是,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工匠精神培养工作质量,只有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才能保证完成教学指标。应鼓励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存在质疑,并从质疑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理解分析,主动查阅文献,以及进行实际生活体验,进行分析评价后找到解决方法。整个过程实现了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方法创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自主学习,提高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高职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优秀素质,提升工匠精神教学质量。
在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环节,存在着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但无法突破教室的束缚,使得教学环境较为单一,造成工匠精神培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较大的尴尬境地,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于人才发展中的岗位职业需求。在生活这个“情境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强化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工匠精神实践渗透效果。由于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学生在学习时要面对大量的文字,特别经过长期的背诵阅读后,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工匠精神在高职语文教学应用的核心任务,便是发挥激发学生的钻研能力,将工匠精神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工匠精神教育时机,通过适当的榜样案例,实现在语文知识文化教育的同时,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工匠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作为知识的输出端,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古人所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行为习惯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认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知识文化教育,更要在生活中起到表率作用,用严格的职业操守来约束自己,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工匠”榜样。通过适当的课外实践,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达到工匠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外实践过程中,要体验语文课文知识内涵,实现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如邀请一些当地企业家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缩短高职学生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从企业家的奋斗感悟中体会工匠精神的教育意义,从而提高自身工匠精神培养质量。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理念,在遵循语文教材大纲要求的情况下,符合学生的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应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互联网+”下的工匠精神培养理念,构造学生实践互助学习平台。随着手机网络的不断普及,学生对于信息的吸收速度越来越快,对企业的热点项目及相关新闻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在高职语文工匠精神培养教学工作中,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企业工作环节的看法,通过学生对于企业信息的分析,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强调工匠精神培养体系。教师在旁边起到辅助作用,把控交流核心方向,实现学生工匠精神专业导向,增强学生的个人价值存在感。
在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等新兴技术被越来越多的高职教学课堂所接受,不可否认的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工具,能够增强学生的教学代入感,降低学生工匠精神理解难度。利用互联网中的大量教学案例,能够增强高职教学课中工匠精神培养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应组建一只具有工匠精神培养意识的专业化师资团队,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高职语文工匠精神培养教学工作的难点就在于,专业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更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职业素养存在偏差的学生时,教师要用诚恳的语气进行交流,尊重学生个人想法,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工匠精神引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工匠精神是我国进行现代化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观点,更是高职院校职业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在高职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秉承着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重视教材中的细节处理,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提高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