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广厦学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日渐强烈,尤其对具有良好意志品质和成熟思想观念的人才更有着旺盛需求。因此,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顺应这一需求进行改革探索,寻求更为有效的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所形成的思政教育模式和内容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起到一定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思政教育工作开始出现一些落后问题,如教育素材匮乏、教育形式单一等,导致当代大学生对思政学习缺少足够热情。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在工作中注入一些新鲜血液。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其涵盖了大量优秀思想,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近年来,我国再一次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摆在了思想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重要位置。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都脱胎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就不难看出大学生思政教育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寻求发展突破是十分必要且切实可行的。
首先,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思政教育素材。思政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都属于思想意识形态范畴的内容,两者有许多共通之处。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与思政教育中,能够借传统文化的内容对学生思想观念意识产生教育和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思政教育的素材,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优化思政教育形态。一直以来大学生思政教育都是以说教为主,而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强调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所以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中,可以借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来优化思政教育形态,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
最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降低思政教育难度。思想意识形态的工作通常都较为复杂,思政教育中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往往显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都有着相关历史资料与案例的支持,更为鲜活,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思想素质上得到提升,在思维观念上得到发展,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理解思政教育内容的难度。
在当前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育教学领域都做出了相应努力。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开始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着手安排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应用。但从实际效果看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未形成科学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内容对照起来或形成补充,就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渗透与应用体系。但现阶段高校在应用优秀传统文化时却随意性较大,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更未有形成一套专门的办法与体系。
二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孤立。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都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找到相应的文化素材,而我国思想政治中对学生理想信念的要求也是基于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体现出的理想信念重要价值与意义而提出的,所以通过历史文化渗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应用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但现阶段高校存在明显的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孤立问题,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中不注重联系思政教育,同时人文类学科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之间也缺少彼此合作,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教育相互孤立。
三是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与应用方式与手段匮乏。从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对传统文化应用的情况看,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渗透仍然延续了思政教育的一贯做法,即以说教、灌输为主,即使进行创新,也只是围绕某一主题提供材料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些教学方法都显得过于呆板,缺乏灵活性,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因此亟待改变。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实际工作开展必须有一套相应的教育体系,其中教材正是指引思政教育科学开展的基础,其能够指引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进而达到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整体素质的目的。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应用也应该从教材入手,将各种传统文化内容写进教材中,以使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应用与教育工作。例如在思政教育关于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中,其教材部分就可以相应的将屈原、李庭芝、史可法等人的事迹融入其中,让学生透过历史名人的爱国事迹来更好地感受到保家卫国的重任,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意识。再比如在各种优良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单纯依靠字面上的含义和教师的讲解往往显得过于生硬,因此教材中也可以适当的增加阮元的“家训文化”、曾国潘家书等内容,透过古人的家训文化来让学生了解优良品德传承与延续的重要性以及各种优良品德对自身的价值,进而使学生的思政学习紧密地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传统文化中接受到更加直观、强烈的影响。此外,在将优秀传统文化写进教材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对应,保证选材贴近思政教育计划和目标,如此才能确保教学的良好效果。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最主要阵地还是在课堂上,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将对思政教育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当前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渗透与应用方式手段上的问题也反应出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提升,所以高校必须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来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首先,教师需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进而在教学中针对性的创新方式方法。如现阶段的在校大学生都是00后,其生活在一个社会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以及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所以当前的大学生本身思想就更为前卫、个性更为鲜明、意志品质较为薄弱。因此在了解大学生的特点后,教师就应该减少传统课堂上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转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题意识,采取更为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例如结合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自己搜集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并与其他同学讨论分享、由学生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再进行共同讨论、鼓励学生提前自学教学内容并基于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进行讲解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下的课堂教学方法都将主动权让与了学生,有助于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与学习中。其次,教师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渗透与应用方式。当前的大学生对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都十分熟悉,且拥有较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创新教学手段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一个重要工具。例如在法律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我国古代法律的严格以及历史上与法有关的小故事,从而使学生增进对法律的了解与认识。再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自己寻找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成视频在课堂上与他人分享。如此就能够充分借助学生所熟悉的技术展开有效的教学工作。
思政教育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生的生活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应用也应走出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更切身的体验。例如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高校教师应积极组织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一些历史博物馆、民俗观、古建筑等,让学生的课外生活也能够渗透进优秀传统文化,并借助这些场所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熏陶。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区围绕一定到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内容进行其历史发展沿革、当代表现等等调查研究工作,从而使学生在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的过程中得到思政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作为契机推动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将优秀传统文化写进教材、立足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有意识地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入学生的生活中,能够确保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