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在着重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其工匠精神的挖掘和培养。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工匠精神”的概念,其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尤其是在第45届技能大赛斩获佳绩的情况下,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这无疑为我们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钻研精神的优秀专业技能人才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更为中职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从鲁班到李春,从王进喜到高凤林,由古至今,中国大国工匠辈出,书写着执着专业技能、追求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何谓“工匠精神”?那是一种态度,对专业一丝不苟,对技术精雕细琢,能够始终坚持不懈,敬业乐群,在追求完美卓越的同时也能够深入思考探索完成技能创新。大国工匠,能够创造专业上的“技进乎道”,也能够耐得住寂寞踏实钻研实现自我提升,传承求精与尚巧的工匠精神,在各自专业领域发光发热。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庖丁解牛的精准,运斤成风的从容,也有了我们国家为实现伟大复兴之路所提出的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中职教育以培养素质优良、技能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孕育技能精英的摇篮,也是开启学生职业意识,树立职业价值观的第一道大门。在中职教育阶段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将有助于其养成严谨敬业、求精务实的专业态度,形成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为未来成为一名有责任担当、能潜心钻研的国之匠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中职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必不可少,二者相辅相成,对于中职学生扣好自己人生第一粒扣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更对学生深耕专业领域,淬炼意志品质,实现技能成才报国兴业具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将优秀工匠精神内涵播撒、镌刻进每一名学生心中,教会其传承、弘扬的意义,是我们在日常专业教学工作中一项不可忽略的功课,这将决定着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是否能够适应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
一是职业标准、教材相对老旧,多涉及理论和技能知识领域,只有少量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方面的内容,缺乏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渗透。现行使用的《殡葬心理》《殡仪服务员》《遗体整容师》《墓地管理员》等教材多为90年代或20世纪初编写的,其中的内容更关注对人在专业技术层面的培养,没有能够与时俱进与当代职业教育精神相适应。
二是因为专业较为冷门,教师在授课时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操作的讲解而忽视了将工匠精神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尤其是在防腐整容、遗体火化这类对动手能力要求特别强的课程中,往往技术水平的高低好坏成为了评价学生的最终因素。
三是产教融合不到位,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且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兼职传授经验的机会不多,使得工匠精神难以在校园得到传承。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不单单能从行业专家身上学习到技能经验,更重要的是能学习到他们对待职业和专业的毫厘不差的态度,这将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大国工匠之所以能够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乐群,源自于其对专业深刻的认同感。我们为中职学生上的最重要的一课实质上就是要引导他们理解、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殡葬从业者,是带着“让逝者安息、让生者慰藉”的使命为大众进行服务的,让逝者有尊严的离开人世是每一名中职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在开启专业道路之时应该树立的职业态度,这也将引领他们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越走越远,为成为一名人生描摹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一是要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始终将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于全部课程中,每节课都要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的内容,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对殡葬职业的认同感,使其感受到职业本身的高尚性。因此,笔者在每节课中都会融入一个与当节课程相关的小故事,带领学生展开五分钟的讨论,时刻注重职业意识培养。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后进行对比、反思,找到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密切关联,树立积极的职业认同感。“吾日三省吾身”,发现错误,及时改正,踏实钻研,潜心向学,只因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对职业若存在错误的认识,将会严重阻碍其正常向前发展的步伐。三是要经常性组织学生到殡葬企业一线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真正看得到自己职业的工作环境。笔者目前尝试在每学期都安排“行走的课堂”,带领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到殡葬一线单位了解工作岗位、责任分工,亲身体会工作环境辛苦,帮助学生真正树立吃苦耐劳的意识。以遗体火化工为例,工作环境常年都是高温与烟尘混合,如果不能对这一职业产生认同,怕苦怕脏怕累怕热,又如何能掌握好火化的时间,圆满的送逝者最后一程。
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认同感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其自身的内驱力,强大自我内心,从而培养出学生专注、执着、一丝不苟的对待专业的态度。从学生入学成绩上来看,选择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大多数都曾经在学业上遭受过挫折,较低的文化课成绩以及没有考上高中的打击使他们很多人都对专业学习存在自卑、迷茫的心理。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曾多次采用社会工作原则开展工作,看到学生的优势并挖掘其潜能,使其产生助人自助的内驱力,养成良好的专业态度,从而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
一是不给学生贴标签,使用优势视角理论,找到每一名学生的优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鼓励、认可和支持,使其逐渐树立自信心,产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树立潜心学习专业的态度,这对培养学生专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具有极大的影响。
二是开展小组活动,设置任务目标,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能发挥各自所长,真正通过自身参与来激发自我内驱力,从而养成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工匠精神必备的品质。
三是将学生自我督促与互相监督相融合,树立“成功是由千万次失败锤炼而来”的抗挫折意识。正确认识失败,始终充满信心,这是工匠精神永远追求完美卓越和精益求精最极致的写照。
无论在什么时候,榜样都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后人学习、传承提供了最好的支持和保障。在中职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全国技术能手、行业专家,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精雕细琢、仔细钻研,为整个殡葬行业科学、有效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经历和经验为我们培养学生养成工匠精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殡葬行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具备着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不计名利,默默耕耘,才有了今天向绿色、科学、文明发展的动力。
鉴于行业大师带给整个专业发展的动力以及精神传承的力量,依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我们尝试在一些教学实践环节,邀请优秀毕业生、行业大师现身说法,运用榜样的力量来引领学生理解殡葬从业者的真谛。我们曾邀请了考入开设殡葬专业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在殡仪馆、墓地等企业入职的毕业生以及参加全国殡葬职业技能竞赛获奖的行业专家进行经验分享,让学生能够通过他们的讲述切身体会到工匠意识锤炼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殡葬工作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注重行业专家带来榜样力量的同时,我们也应注重教师自身修养的养成。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老师,如果老师本人都不具备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以及求精尚巧的专业态度,也将难以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为此,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教师应着力在日常工作中严以修身,多多钻研专业技能知识,真正以自己无可挑剔的专业态度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感染带动学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同时,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朋辈群体间的相互鼓励和影响也尤为重要。彼此都在充满着钻研、向学的正能量氛围下学习,良性竞争、和谐发展,将对其工匠精神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我们要下大力气去培养中职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因为,工匠精神的传承是我们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好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也将是引领中职学生实现无愧青春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