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沙坡尾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探析

2021-11-12 14:12郭诗桐唐婧福州工商学院福建福州350715
安徽建筑 2021年9期
关键词:沙坡市集厦门

郭诗桐,唐婧 (福州工商学院,福建 福州 350715)

0 前言

非物质文化和其他非物质遗产是永远不能重新再生、也不能被替代的,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每个民族,对于全人类而言都应该是无价之宝。文化遗产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人类历史进步发展的一种见证与文化载体。

1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

现在国际上已达成共识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原则是:原真性和完整性。如果一个遗产地既有优越的自然风光,又有人文积淀深厚的历史遗存,融合了自然和文化两种特性的话,“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就具有更实际指导意义。任何一个国家民族都十分重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其作为本民族创新的原动力。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是我国历史街区建设和保护的一个必然要求,厦门沙坡尾街区即是这样一种类型的文化遗产之所在。这就要求我们要非常重视保护和传承,发掘其悠久的历史价值,为发扬其朴实的文化内涵,为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找寻内在的源头。

2 厦门沙坡尾历史街区的发展历史

沙坡尾最初建于明朝,是目前厦门岛现存的最为古老的避风港,被外界广泛认为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有“玉沙坡”的美称。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南边紧依著名的厦门大学和南普陀寺,拥有丰富的渔港文化和悠久历史特性,成为了旧时代厦门人的重要精神寄托,是一座古老繁华城市的一个重要时代特征和文化缩影,也是反映厦门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

2.1 沙坡尾记忆:从昔日渔港透视厦门变迁历史

厦门因海港而建,因海港而兴,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对外开放的外向型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凝聚在厦门港这个活着的海洋聚落当中。据文献记载,清初,郑成功驻守厦门,把厦门作为重要军事基地,并在此开辟了商业贸易通道。厦门作为福建对海外出口的总出口港,所有出洋货物均在厦门装卸,厦门也就成为对台航线的唯一口岸,厦门港逐渐演变为渔业、军事、商业港三位一体的重要海港。厦门港内到处可见货运码头、造船厂、骑楼和古厝,人口旺盛,商业繁荣,渔业曾十分兴旺发达,外界普遍认为这个片区充满了中国渔业历史文化,是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历史现场。以沙坡尾为核心的民间航运贸易口岸,是厦门近代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经济依托,同时也是厦港本土海洋文化的发源地。

据历史记录,“玉沙坡”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地段,分别叫“沙坡头”与“沙坡尾”,两地段中间以一条溪流为界。“沙坡头”在靠近虎头山一侧,在现今鱼行口街、关刀河大街一带,原先有打石字渡蜿蜒延伸到大海边,其形状酷似一把关帝爷手中的巨型填海大刀,这便是当时人们俗称之为“关刀河”的小型滨海避风坞。沙坡尾前后经历了近300多年的历史,它书写了中国厦门港口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历史,承载着历代厦门港人休养生息的时代特征,无数次地将厦门渔港的城市面貌和特色文化推向全球。

20世纪20年代中期,随着城市交通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关刀河小坞不堪重负,只能被填平并迁移。政府在大学路与沙坡尾之间重新修建了避风坞,沙坡尾“避风港”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并逐步兴起。进入21世纪,随着厦门经济的发展和对城市非物质文化的重视,沙坡尾吸引了一批投资公司携资金入驻。他们组建了老街区开发团队,并着力于老街区的改造和发展提升。他们利用废弃厂房建设了“Real Live”和艺术西区,这是厦门目前两个重要的文化产业艺术活动场所。目前,这里已成为一个涵盖渔港文化、艺术表演、产业创意和体验本地生活气息于一体的文旅商业活动街区。改造以来,沙坡尾受到太多传统文创建筑艺术风的冲击和影响,在现代高层大厦中的城市一角,凸显老街小巷新村风貌。

2.2 沙坡尾非物质文化沉积

沙坡尾保留了船坞、锚地、岸线、炮台、骑楼等物质遗产,保留了与海洋生产、生活方式相关的商业业态,保留了老街区整套生产系统及一系列极其珍贵的海洋非物质文化.

2.2.1 海洋记忆——“送王船”风俗

沙坡尾原住民为了祈求海上平安、渔事兴旺,会通过祭祀神明,悼念海上遇难英灵的方式来驱邪、祈福,并进行舞龙和歌仔戏等民俗表演,这就是“送王船”民俗的由来。“送王船”是一个古老的仪式,是一场“海洋文化的狂欢节”。2011年,“闽台送王船”这一民间习俗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2.2 宫庙文化——朝宗宫

朝宗宫旧址坐落于美丽的鹭江之滨,肇祀于明朝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主奉“天上圣母”。清康乾年间,朝廷指定厦门港为唯一可以直接通往中国台湾的重要渡口,信奉朝宗宫“妈祖”成为当时官员、商贾、民众的一种重要精神支柱。

2.2.3 商铺文化——沙坡尾老字号

沙坡尾聚集了众多具有影响力的老字号,一连串有着数十年传承的老字号聚集在同一个片区,市民可以轻松遇见小时候的记忆:真真厦港、芋包嫂、照强、厦港酒家、缘盛意……

弥足珍贵的是厦门沙坡尾街区到今天依然是一个活着的海洋文化聚落,大多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方式保留延续至今。这是在国内其他海洋史迹遗存中十分罕见的,契合国家文物部门“大遗址保护专项工程”的条件。沙坡尾非遗文化,从唐宋时期一直到今天已经跨越了千年时间的文化发展历史,饱含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留下了珍贵的文化瑰宝,成为中华民族从古代走向大自然海洋的实践性经验总结与历史性的结晶。因此,沙坡尾传统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尤为重要。只有以“登高望远”的格局来认识和了解沙坡尾文化,才能制定出真正保护和传承沙坡尾文化的规划和措施。

3 国内外非遗保护成功典型案例

江西景德镇:古窑让非遗“活”起来。“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它以传承江西景德镇的传统陶器制造手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为了传承和展现极其珍贵陶瓷国宝非遗文化,景德镇陶瓷古窑景区恢复了清代传统的制瓷手工作坊和古窑红店,并在整个景区恢复了清代复烧后的瓷窑,让文旅旅游与手工文艺交织相融,使古窑文化风气焕然新生。古窑景区再次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与青春活力,成为了一座代表千年文化瓷都的一张珍贵瑰丽的文化名片。

世遗奇葩—永定土楼:永定土楼是目前福建境内拥有土楼数量最多的一个县,经统计达到23000多座。它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古建筑,是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古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近年来,永定实施“文化进土楼”建设项目,按照“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构筑改建理念,改建了文化艺术展示馆、绝艺艺术博物馆等多个非遗文化保护重要场所,吸引人们更加重视和关注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勤劳的永定人还开创了多个文旅项目,使得各地游客都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体验、学习永定土楼历史文化。

两地非遗文化保护成功的举措,说明了非遗文化具有和旅游景观、人文信仰交织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非遗文化的传播通过旅游产业添薪加火,甚至成了一地的文化地标,成就了一方特色,甚至创造了不错的经济价值。非遗文化和旅游合理融合的这项举措不仅实现了旅游业新型业态的发展,又促进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在旅游业中得以继承与发展。也从侧面验证了沙坡尾历史街区可以作为建设城市历史文脉的载体,通过与旅游、创业等多元化元素的充分融合,使街区获得良性的发展和提升,发挥其可持续生命力。调查发现,沙坡尾的住户、渔民、在地的手作人、开店经商的新住民中,也都有着比较明确和一致的诉求,即在改善和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的根本上,保留原港沙坡尾的生产生活业态,包括历史文化遗存和一系列非遗物质。因此,厦门沙坡尾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沙坡尾非物质文化传承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非遗保护背景下沙坡尾现状

厦门沙坡尾如今已发展成为厦门最早、最大的创意市集平台,聚集了百余家特色创意商铺,已成为厦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沙坡尾市集是由艺术西区团队独立创办的市集品牌,拥有“美食市集、酒鬼市集、设计手工市集”三大类,开展的形式有“月度主题市集、周末市集、文艺夜市”等,从荷兰留学归国的青年建筑设计师王振飞,是艺术西区的幕后英雄。他的设计,让艺术西区成了厦门首个年轻文化艺术区,也把原本快让人淡忘的沙坡尾重新进入公众视野。2016年,凭借其高超的空间技术改造手法结合对城市老时代记忆的诠释和融合,沙坡尾艺术西区改造项目登上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双年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艺术西区是沙坡尾街区改造的一个重要试点,也是沙坡尾的首个文创示范项目。

沙坡尾市集始终坚持年轻、自由、创意、包容的市集文化,他们非常注重视传统手工技艺,每场市集活动都设置手艺人互动体验专区,让更多游客和手艺人能够亲自动手去参与。现在的沙坡尾是一个背靠着现代化城市一角的旧街区,骑楼倒影在避风塘中,古老风韵中夹杂着浓浓的文创网红气息,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4.2 传承和保护沙坡尾非物质文化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保护与利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错误的观念,比如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发展总体趋势纯旅游商业化;旅游业态层次不高,特色不够,空间上旅游商业分布过广;局部过热,商业经营不规范,影响周边原居住民生活;游客量大,环境承载力下降;公共空间聚集紧密,私密性差,消防隐患大等等问题。沙坡尾非物质文化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上述问题也彰显突出。

以往对厦门沙坡尾历史文化遗存的认识,基本上站在厦门本土的视角和对老渔港、疍民生活方式的保护,以及对建成新旅游景点的低端利用,缺乏站在更高的视角以及历史观来考量。我们应该珍惜行使海权开洋通商的史迹与遗存,重新站在国际视野上的新海洋观,承担起传承国家海洋战略的文化责任。

5 非遗保护背景下沙坡尾未来发展对策

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重要性,把传统文化留给世界,就必须要有遗产地旅游、商务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到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开发利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保护。同时,为了使沙坡尾能申遗成功,政府部门应着力开展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等政策的制定、编制,加强环境整治和宣传工作,对目前的无序发展的状况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这样,未来沙坡尾各方面发展也都会在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要求与控制下得到良性发展。

5.1 沙坡尾未来商业发展的思路

确立“以文促旅,文创复兴”重要指导思想和发展路径,将沙坡尾文化遗产地的重点保护作为首要指引方向。以人为本,进行合理规划。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曾在《外部空间设计》中提出“按照人的活动需求,将外部空间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两者相互渗透”。可见空间特质与人的心理需求一直是城市设计和传统街区遵循的根本,应最大限度地将在地居民的心理、生理需求同空间规划有机的融合渗透。

沙坡尾应以开发特色的创新业态和商品为基础,用新鲜的血液为这里重新注入活力,以崭新业态融合历史文化,以让沙坡尾重新重焕生机。一方面以合理的商业街道空间布局为支撑点,把握沙坡尾未来商业空间发展的方向;另外更要处理好申遗核心要素,合理的商业空间布局是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要求,也是沙坡尾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

5.2 沙坡尾未来非遗保护与传承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矫正价值观念,提高公众对遗产地保护与利用的认识,不断深化非遗保护的理念认识。

从制度抓起,因地制宜的制定遗产地的保护条例,颁布非遗保护条例;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设立非遗保护中心。

开展非遗文化普查活动,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沙波尾非遗文化资源的数量、种类、分布情况,申报并建立较完善的非遗文化名录体系。

目前人们更加强调健康、富有、乐趣的生活方式,所以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本着高度保护沙坡尾地域特色文化的初衷,强化生活品位和历史感的层次;改造中对民俗和娱乐活动的场所进行合理修缮,强化学习和传承民间技艺、民间风俗,提升当地民众对公共活动参与度。同时,政府部门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原住民重新恢复一些历史悠久的商店,以形成富有沙坡尾传统文化特色的商业环境。

注重非遗文化宣传,注重未来商业空间的功能定位,根据不同功能划分相应区域。结合现实情况调整业态与功能定位相适应,对经营空间提出创新改进的设计指引。在规范和规划的引导下,使得沙坡尾的店铺空间统一协调,又各具特色。

6 结语

从地理空间来看,沙坡尾是深入厦门市区的小港湾,历经沧海,看尽繁华,也是城市中央质朴街区老渔港;在保存城市老街区和传统生产方式的过程中,沙坡尾不仅要做一个优质项目历史资料挖掘者或更新提升的主持者,还要慢慢成为社区的一员,融入社区。沙坡尾应倾听和关注各种相关利益者内心真正的诉求,与社区成员共同维续这个地域的发展和繁荣。未来建议沙坡尾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结合青年群体以新的产品和新的观点,源源不断地作用于历史街区,尽力保持传统的渔港文化特色,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的地位和品质,用鲜活的渔港文化留住游客。应着力于倡导青年群体和城市的互相作用,通过共同缔造、相互融合的方式,开发更多年轻文化品牌,发扬非物质文化的先进性,提升城市及城市老片区的多维价值,创造厦门历史城区的非遗文化魅力。

猜你喜欢
沙坡市集厦门
厦门正新
古味市集
沙坡大桥悬臂浇筑施工监控技术
市集
“偶”遇厦门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厦门猫街
食在厦门
当复古遇上文艺
你没有看见,沙坡尾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