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东诺夫《七月的雷雨》小说中的生命观探究

2021-11-12 14:07赵轩盈
散文百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娜塔莎安东姐弟

赵轩盈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普拉东诺夫及其小说《七月的雷雨》的简要概述

1.普拉东诺夫简述。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1899-1951)是俄罗斯回归文坛的著名作家,都说荣耀是死者的光芒,关于这一点在普拉东诺夫身上得到了充分证实。在其逝世后的几十年无人问津,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恢复名誉,作品得以继续发表,其中一些作品一经发表便成为俄罗斯文坛的经典之作。回顾作者一生可以说是命运多舛生活艰难,早年间因参加苏联国内战争使普拉东诺夫饱受战争的苦难,这也给作者带来了许多痛苦的回忆。生活在多子女家庭中的普拉东诺夫早早地就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但是弟弟妹妹相继在他面前死去,亲人的离逝,儿子的入狱都使得普拉东诺夫精神上不断地遭受重创,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后期的文学创作。就儿童这一题材的小说作家写了许多作品:早期作品中尖锐地讽刺社会现状的《切文古镇》(1929)从科幻的角度讲述复活逝去的儿童的故事;《基坑》(1930)讲述了儿童要从小面对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期阶段的作品《风琴手》和《雨蒙蒙的青春曙光》,而《七月的雷雨》就属于这一阶段的作品,于1938年创作这一年也是他的儿子被捕入狱的时候,与此同时这部小说也成为了他心里的寄托,作者起初将其命名为《拯救兄弟》,因为小说中所描绘姐姐和老人对弟弟安东什卡的保护和在雷雨之中所做的一切场景,实则是暗指普拉东诺夫去拯救狱中儿子的迫切愿望;到了后期阶段由于二战的爆发像《装甲兵》、《回归》这类作品则更多关照的是战争时期儿童的生存状态。无论是初期还是成熟时期在普拉东诺夫的作品中无不提及儿童,可见普拉东诺夫对孩子深沉的爱以及儿童命运的深切关注。

2.《七月的雷雨》简述。

《七月的雷雨》是普拉东诺夫于1938年创作的一部儿童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夏日里姐姐娜塔莎带着四岁的弟弟安东什卡去探望外祖母时所经历的一场惊险的旅途,姐弟二人在历经千险到达外祖母家后,弟弟安东什卡却感觉无聊厌倦并开始说服姐姐回家,于是姐弟二人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却又遭受到了雷雨并被一位好心老人送回家的故事。

二、普拉东诺夫《七月的雷雨》中的生命观分析

普拉东诺夫作为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文学大师,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多描写了有关于生与死,存在与离去的哲学问题。而《七月的雷雨》是作者大量着笔于儿童这一角度去描写对于生命态度与思考,借助儿童单纯美好的形象进而展现出普拉东诺夫对于生命最为纯真的一面和真实的观念。那么,在小说《七月的雷雨》究竟承载了安德烈·普拉东诺夫怎样的一种生命观?

1.姐姐娜塔莎的生命观-生命至高无上,甘愿牺牲。

小说中姐姐娜塔莎带着她的弟弟去外祖母家,在途径一片高麦田时姐姐感到十分的害怕,心想着万一从麦田里突然跳出一个坏人怎么办,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无论如何也要让弟弟活着。姐姐就想着把弟弟藏在沟里来躲避危险但是这附近并没有,于是姐姐便把自己头上的方巾给了弟弟,将弟弟打扮成女孩子般模样,这样坏人就不会加害他了,虽然姐姐自己光着头但内心却十分踏实。到了外婆家后弟弟却又要吵着回家,可是就在回家途中遭遇了大雷雨。姐弟二人无处可躲姐姐就用自己的身躯为弟弟挡住冰雹和风雨,一路上保护着自己弱小的弟弟只愿弟弟能够安然无恙,同时做好随时牺牲自己的准备,哪怕自己的死也要换取弟弟的安然无恙。她最怕弟弟死了自己却活下来了,因为在娜塔莎看来,世界上最可悲的是莫过于你独自一人苟活于世。娜塔莎能用头巾将弟弟伪装成女孩子,以此来躲避危险,可见孩童眼里的世界是多么的天真烂漫、纯洁无暇,但是一个年仅七岁的儿童却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对生的渴望本是人类的本能,但小说中姐姐娜塔莎在这种严酷环境下,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时,没有表现出一丝丝的恐惧而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承担着妈妈的角色无微不至的照顾弟弟。雷雨之中姐姐对弟弟保护彰显出向死而生的一股生的力量,对姐姐坚韧的生命意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及人们在面临危难时刻时应当如何抉择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生命不就是一个又一个生命前仆后继走向死亡而又矢志不渝的决心,人类、动物、植物等一切有生命的物种都在为了自己所爱的和所珍惜的倾其所有、哪怕为之付出生命。

2.弟弟安东什卡的生命观-万物皆有生命,畏惧死亡。

在安东什卡的世界中,世界万物皆有生命、皆有感情、皆有灵魂。在他的头脑中经常有许多困惑:“为什么还没有他的时候,旧篱笆就存在了?在他还未出生的时候,这些篱笆做什么呢?在他眼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与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他的朋友是有生命的。四岁正是对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安东什卡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开始不断寻找生命的起源,探寻生命成长过程的奥秘。就在回家路上安东什卡看见一道闪电从黑暗中窜出来咬了大地一口,又迅速劈倒了一棵孤零零地长在乡间道路中央的树,那树立即闪出蓝光,随即光灭树死,闪电与树同归于尽。以安东什卡的视角描绘出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劈树,火烧铁匠铺等种种现象,可见在自然的狂暴和威力之下一切生命物体的脆弱。在这种场景下安东什卡开始感到恐惧,暴雨中的安东什卡吓得紧紧搂着姐姐开始哭了起来,“害怕又要电闪雷鸣、树遭雷击、怕他家旧房子被烧毁,害怕再也见不到父母、无法跟伙伴们继续玩耍,这样他和姐姐冬天睡的那个炕就没人睡了。他死了,周围的一切就会变得死气沉沉、重归寂寞,从弟弟的角度将人对死亡恐惧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作为一个四岁的儿童对死亡的恐惧是一种本能反应,但是生命的真正价值就在于经历生活的一切,没有经历过死亡和苦难的生命又算的什么上生命呢。在没遇见老头前雷雨之中的姐弟二人相互依偎,使得震耳欲聋的雷声听起来也不那么可怕了。渐渐的弟弟开始敢于直视面对并且去观看雷雨,还能够调侃地说到:“雷又打偏了。”安东什卡从惧怕到不怕的一个转变,由此在心理上完成了由畏惧到勇敢面对的过程,从而实现了自身的成长。惧怕死亡又战胜死亡的这一转变实际上是实现了对自身生命的自由主宰。雷雨之中姐弟二人能够相互扶持、互相帮助、找沙坑躲雨才躲过一劫,设想若是姐弟二人其中一人遭此劫难后果可想而知就会如同那长在路中央的一颗孤树一般在雷雨中与闪电一同消失殆尽。

3.老头的生命观-对生命的缅怀与敬畏。

小说中老头与姐弟二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们去外婆家的路上,此时的老人在看见两个稚嫩的面孔时,他恨不得马上死掉免得去怀念年轻而幸福的生命;又想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可是任谁也无法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不过有时他又觉得,只有当人老了才会有想真正想活的愿望,年轻时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想法,那时的人虽然活着但没有思考。所以老人在看到年轻童真的面貌时不禁感伤自己的匆匆岁月,临到老才有想活下去的愿望,老头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与生活的美好。这是三人的第一次相见而生命中的遇见正是如此,万事万物的关系错综复杂却又尽在变化之中。由于回家的途中遭遇了雷雨姐弟二人再一次遇到之前在黑麦田的老头,看到二人害怕极了,老人便把自己的帽子带在安东市卡的头上,并让安东什卡爬到他背上又抱起了娜塔莎,就这样前后一边一个,冒雨将孩子们送回到农庄。而他们的父亲正在因照看孩子不周而受到农庄主训诫,一旁的老头满心喜欢地叫好。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的生活逐渐黯然失色,开始以深色看待生活,只有在帮助他人时才能感觉自己是被别人需要的。一方面,小说中的老头也正是出于对自己逝去青春的缅怀因而产生出保卫和守护生命的想法,认为自身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守护他们。他那欣慰的一笑也是对守护了生命油然而生的高兴。当人在体验到救援生命和避免痛苦和毁灭的欢乐时,敬畏生命的人就成了自由的人。老人也在拯救孩童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和愿望。另一方面,如果说“善”是保护生命、让生命焕发光彩实现其最高的价值的根本,那么“恶”则是毁灭生命、迫害生命。老头内心的善意是促使他保护生命的关键,而且老头能够做出在雷雨之中将两个小孩送回家这一举动,可见他内心对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敬重生命理念之强大。

4.外婆的生命观-儿童是生命的延续。

当娜塔莎来到了外婆家里时,外婆就发现她这个外孙女越长越漂亮,神情也越来越稳重,越发像年轻时的自己。哪怕有一天她不在世了,人们看一眼娜塔莎就会想起她,这让外婆深受感动,内心得到安慰和满足。无论是在外貌上还是在气质上娜塔莎都神似外婆年轻时候的样子,外婆在娜塔莎身上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即便是在自己死去之后,想着在世界上还有一位和自己相像的孩子留着和自己一样的血液代替自己活在人世间,能将生命寄托在娜塔莎身上的希望得以延续。她希望娜塔莎能替自己在未来活下去,这样当有人见到她的时候也会想起曾经在世界上有乌丽雅娜·彼得罗芙娜这样一个人的存在。由此可见,人归根结底就是生产自己生命和孕育生产他人生命,这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命延续方式。对于外婆个人来说娜塔莎就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血脉的相承。对整个彼得罗夫家族来说,无论是娜塔莎还是安东什卡都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家族永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家庭的希望。所以说生命的延续才是生命最终的意义,这也是生命经久不息传承延续的真谛所在。

三、结语

对于生命的探讨在普拉东诺夫的艺术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显然这与他坎坷多难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这也使得普拉东诺夫更加执著于生命意义的思索,也不难发现作家的生命观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受到的思想文化息息相关。小说中主人公们要承受着不知何时会降临死亡的恐惧,这不仅是普拉东诺夫借儿童的遭遇来反映那个动乱的社会,更是对人们心底最纯洁的情感的呼唤。让我们感受到了普拉东诺夫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甘于奉献牺牲的态度,以及生命的真谛在于不断的传承与延续的这一理念。探究《七月的雷雨》小说中的生命观能够指引着人们在人生的体验中认识自我,消除对生死的焦虑,对提升生命的价值有着深远的影响。

猜你喜欢
娜塔莎安东姐弟
安东奎,愿尽一己之力推动中韩产业合作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姐弟
姐弟之情
滑雪初体验
谁家的可可
姐弟俩的日常
图书选荐师安东
奥地利性奴女孩不愿卖掉“牢房”
俄女子天生拥有一双“透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