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与实现策略

2021-11-12 13:14:03刘琳琳运河高等师范学校
长江丛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生

刘琳琳/运河高等师范学校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高校要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表明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通过劳动创造自然历史,也获取自身的幸福。劳动教育应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劳动教育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当前社会主义高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有效开展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高校应积极借助学生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引导学生端正劳动态度,锻造学生热爱劳动的品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应当明确大学生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等重要地位,通过多样化劳动教育有效地实现学生体系化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习惯劳动的优秀品质。针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的课程设置,结合当前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起更加综合有效的劳动体系,实现整体的劳动教育价值:以德育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智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体育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以美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现策略

当前时期的高校教育改革要求高校明确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性培养与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的紧密性联系。这是一种阶段性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体系,所以,为了促进学生综合有效发展,要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紧紧结合在一起,积极地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科学培养框架,实现整体设计同向发展,引导学生坚定自身理想信念,树立劳动光荣的优良品格,引导学生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鼓励学生创造性劳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价值和品质。

新时期,国家和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和劳模精神,在劳动的重要性、如何对待劳动、劳动观念和劳模精神等方面都作出了一定的指导,高校应当做好对于劳动综合全面的有效性引导,尤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学习劳动精神,也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坚持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引导学生创造性劳动。

(一)高校劳动教育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

劳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劳动教育能够确保学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高校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树立立德育人目标,通过多样化渠道不断促进劳动教育思想与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让全体师生能够理解和明确劳动教育的深层内涵,找准劳动教育与精神教育之间的紧密结合点,确保劳动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

所以,高校教学应当积极的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和论坛讲座等方式展开相应的劳动教育理论主题学习,结合劳动教育的精神和内涵,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做起,倡导诚信劳动、辛勤劳动、创造劳动。同时,应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与新时期的学生教育结合在一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有效实现素质教育,塑造学生的人格,积极有效的构建起自强不息良好的精神品质。当然,还应当借助劳动教育,开展相应的宣讲和研究,组织开展针对性的专题培训会,师生劳动教育经验分享会以及学生或师生之间的劳动教育心得交流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劳动实践和劳动教育课,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构建起健康向上的劳动观念。

(二)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要以顶层设计为牵引

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日前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新时期,明确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将劳动教育工作与全校工作纳入在一起,有效开展高校劳动教育。针对高校劳动教育纳入教学顶层设计,首先要做好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紧密结合,做好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课程设计的优化创新;要将劳动教育进行课程设置,全面涵盖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要设立专门的教育队伍,对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开展有效性培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要组织教师编写劳动教育素材,做好对劳动素材的有效创新;要借助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方式创新教育教学形式,做好劳动课堂的优秀创新,打造劳动教育范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要组织召开高校劳动教育研讨会、调研会和总结会,通过高校管理层的重视,引导学生和教师参与到劳动教育活动的研讨中。通过邀请劳动教育专业方面的教育专家,进行劳动教育的研讨,做好劳动教育课程和阶段性活动的有效性评估,以此来帮助调整后续的劳动教育方案。高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不断培养学积极健康向上的劳动观念。

(三)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要以养成教育为重点

新时期的高校劳动教育,应做好对于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引导,实践范围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通过具体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养成积极向上、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同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可组织开展基础劳动,如组织学生打扫校园公共区域卫生及宿舍卫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辛勤劳动的观念,也可通过开展学科实践实习培训与专业服务及勤工助学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对于新知识、新技术、新工作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家庭劳动教育可组织学生周末进行家庭劳动和寒暑假家庭劳动,通过劳动增进学生与家人的感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社会劳动教育可组织学生进行一分钟环保或大型劳动活动,以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和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意识。

(四)高校劳动教育要以完善保障为实践条件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应当做好多种因素的有效性配合,以此确保劳动教育高效开展。首先要做好制度的保障,针对劳动教育制度的执行工作,要积极地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对于管理层、实施层以及考核层面的制度性确认,要基于劳动保障制度和评价制度,做好对劳动教育的有效性保障。第二,要做好人才队伍的保障,结合学校和教学单位来构建新时期的劳动教育领导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劳动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过程中来,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不断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及综合素质;第三,要做好资金保障,开展劳动教育应当要有针对性的专项资金作为保障,通过资金培育扶持,为劳动教育课程基地和劳动教育队伍购买相关的劳动工具,为评优表彰提供物质保障等,如此才能确保劳动教育的工作有效开展。

(五)高校劳动教育要做好科学客观的评价考核

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应当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树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造的劳动观念,通过不同的劳动学分鉴定,提升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正向激励构建起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在考核过程中,高校要明确大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形式、劳动效果等不同方面的表现,多维度多层面考核;在评价过程中,要突出定量与定性,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学生教师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高校还应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这类活动可以有效增加大学生自我的知识储备,提升其劳动技能,形成更加良好的高尚的综合性的素质。所以,高校也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此类课外劳动实践的评价考核,或对学生进行劳动周实践评价考核,构建起更加连接相互补充的考核评价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所以,高校应在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用的基础上,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顶层设计为牵引;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完善保障为实践条件;做好科学客观的评价考核,确保劳动教育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