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悦
安庆师范大学
1.学困生的定义。
学困生,顾名思义,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行为、体格等方面低于正常学生水平,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达不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2.学困生的元认知特征。
(1)学困生缺乏全面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知识作为整个元认知系统的基础,对学生的自我监视以及高效率地学习起着辅佐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学习策略和方法、思维灵活度方面比较贫乏,面对学习材料的变动和不同的学习情境,他们不知如何进行变通。
(2)学困生的元认知体验相对消极。元认知体验是学生加深意识和继续提高自身的推动力。目前,大部分教学活动只重视学生最后的学习成果,相对忽视教育过程的学生体验;再加上教师大多将精力放在学优生身上,从而忽视学困生的成长,学困生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无法带来成就感。久而久之,越积越多的挫败感他们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3)学困生缺乏自觉高效的学习反馈。在学习中,学习者必须随时对自身当前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反馈与调整,从而确保能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预期的目标。学困生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在元认知自我监控方面很弱,在面对之前从没遇到过的难题时就束手无策。学困生解决问题时的认知策略与方法显得单一,不知如何变通,不能够寻觅和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与步骤,以至他们的学习冲动性极大和目的性不明确,极易在学习过程遇到苦难时选择放弃,学习事倍功半。
1.课外活动范围管理。
课外活动范围管理是为了使教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围绕目标进行,对活动的内容进行实时监控的整个管理过程。它包括构想范围,确立范围,调整范围等。在针对学困生的教育课外活动中,应根据学困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学习材料的性质,选取最佳的教学手段和程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之间的衔接。
2.课外活动时间管理。
课外活动时间管理是为了确保教育课外活动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针对学困生的教育课外活动中,要求组织者时刻监控学困生的学习计划完成进度,估测是否能在预期的时间里达到学习目标,并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调整。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完成预定计划,因为多次的延期完成可能会造成学困生的懈息心理。
3.课外活动质量管理。
课外活动质量管理是为了确保实现教育课外活动达到学生、老师以及家长所期望的成果而指导安排全体师生以及工作人员的协调活动。在教育课外活动开始前,需要制定惩罚措施和标准,以在活动进行中便于实施行为矫正程序从而保证质量。
1.军事夏令营。
军事夏令营是专为青少年精心设计,对于在家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军训确实可以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精神基础。因为随着中高考政策的不断改革,学生们从初入校园开始就伴随着升学的压力,并且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这种压力也在持续增长。从这一方面来讲, 军事夏令营的参加确实可以给孩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出国游学。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维持一学期的学习后的寒暑假中并不应该一味地学习,因
为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好的人才,而是各方面综合发展的适应性人才。
家长希望孩子的假期能过的更加有意义,稍微有条件的家长都会同意孩子出国游学的意愿。但是为期仅仅两周的活动缺却不能帮助孩子多少。同时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如今很多出国游学的夏令营只是走走形式,很少能做到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3.网瘾治疗。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光是成年人,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面对沉迷网络的孩子, 家长一般都从问题来源解决,不让孩子接触网络,但是家长这种强制性的行为,只会引起孩子的不满以及他们所谓的“反抗行动”。
前几年,在社会上出现了戒网瘾学校,很多束手无策的家长选择了进行尝试。有的学生网瘾确实戒除了,却多了身上无数伤痕和对社会的惧怕。经过调查,这所谓的学校使用的是山东临沂市精神病医院医生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独创的治疗网瘾模式——“电击治疗网瘾",但是很多家长并未就此放弃,仍然将这我们看来完全荒谬的“电击疗法”当做治疗孩子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虽然现如今市场上关于教育的课外活动琳琅满目,有的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了作用,但是还有很多就是抓住家长那种急切的心理在骗钱了。纵观整个市场,没有多少是专门针对学困生而开展的教育课外活动,而且学困生也是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并且区别于那些学优生,围绕他们开展的教育课外活动必须注重对其元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学困生”作为学习者的一个部分,其教育和培养是实现教育平等,体现“以人为本”教育观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协助学困生设定合理的目标,并督促对目标的实现付出实际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转化,是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要求”理念的具体体现。
国外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以及教育相关工作者对“学困生”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困难进行了探究,重点关注了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内外部因素,并从很广的视角把学困生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拥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二类是受后天影响的有学习困难的学生。
根据美国教育专家科恩提出的“玩着学习,笑着合作”的理论,任何关于学困生转化的培训,都有必要选择一个教学模式,向学生介绍学习策略并提高自我意识,教们识别、实践、评估及将主义转移到新的学习环境的策略,促进学习者自主性,这样学生在离开教室后才可以继续学习。
如今,随着学困生数量的增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已经研究出了如何转化学困生,但仍需在学困生之中开展将这些理论实践化的教育课外活动,根据心理逻辑,引导学困生获取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困生的元认知能力。
Bandura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在1977年发展了自我效能理论。它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也可以被应用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上。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调控能力的一个部分,影响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果。结合前文提到的学困生在元认知方面的三个特征着手,再基于理论上的转换方法,提出相应的教育课外活动。
1.举三反一——由繁到简的课外活动。
多数学困生都是被动的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就算接受了新知却不能将其纳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对于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迁移能力都要相对落后于其他水平的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只有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大量的案例实体化,才能更好地学握并运用。
2.课前助学——预先认知的课外活动。
放学后,有的教师总是习惯邀请一些学困生“开小灶”,但这种做法欠妥,可能会给学困生一个负面的自我暗示,“我是学困生,老师怕我期末考试垃圾班级平均分才让我补课的”。试想,在身后推着学困生学习和在前面他们学习哪一种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呢?教师和学生又更加倾向于哪一种呢?通过课前助学,教师对学困生的“学情”己心中有数,再加上二次消化后,只会越补越不需要补,越补越自信。
1.二次重考——增加学生信心的课外活动。
教育界的很多理论都强调教学以及作业要适合学生当前水平,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所谓的适当的水平多指班级的平均水平。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单独出一份适合他们水平的试题进行考试,使他们看到希望。对于单元过关考试或月考,全体学生都可以申请多次重考,以最高成绩记录在册。
2.分层同质竞争一一逐层进步的教 育课外活动。
根据班级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划为ABCD四个人数相当的层次,同一层次排名次,奖励各层前2名及每层次进步名次最多的奖励,跨层给予重奖。对于学困生来说,能短时间达成的目标和超越的榜样能带给他们积极的元认知体验。
1.签订协议——自我规划的课外活动。
从根源上解决厌学问题,协助学困生制定符合他们自身能力的目标。当学困生跟不上进度时,自身不会去请教老师,老师也不会为了少数的学困生影响整体教学进度,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协议要求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监督者,增加了学困生的自我责任感。
2.自助学习——自我评价的课外活动。
传统的教学活动过分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我评价表的合理利用可以使学困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对转化工作有重要意义。通过前面协议的签订,学困生已经充分了解到自己的需求和优缺点,同时在经过努力学习后取得了进步与成绩,学困生也可以自我评价他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如何学的。通过这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首先,教师应该协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学困生只有在学习中通过努力获得了成功,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将最终目标小步化,学生总是对能够胜任的活动保持兴趣,通过完成一个一个分化的目标来达成最终的目的。
接着,教师需要与学困生合作进行自我评价,因为学生最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但是缺乏将自身当前的学习状态与预期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的经验。虽然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一直提倡学生的自由学习和教师的非指导性教学,但是在面对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困生时,教师还须起到一定的协助和引导作用。
最后,教师需要为其设立一个同等水平的榜样,利用榜样示范法激励学困生重拾学习的动力,大多教育者为学困生树立的榜样从一开始的水平就相差许多,这样毫无意义的榜样并不能对学困生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其产生自我怀疑,事与愿违。
学困生也有上进心,只是需要老师的发现和引导来提高他们的元认知能力,使其学会自我规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才能从根本上对学困生进行转换。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出了课堂,还有日常教学中的教育会展活动。这些教育课外活动的展开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困生的元认知能力,是教育学,心理学的成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