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国际传播策略优化研究

2021-11-12 11:56江俊丽曹瑞斓
关键词:徽州文化

江俊丽,曹瑞斓

(安徽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徽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黟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方面。徽文化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地域文化,主要得益于两大群体:一是历史文化名人;二是号称明清第一大商帮的徽商群体。徽文化,是儒、商相结合的产物。徽商亦称儒商,不仅是徽州本土文化的重要创造者、推动者,而且是“徽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徽文化传播过程中,徽商精神、徽州教育、徽派建筑、徽州文房四宝、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戏、徽菜、徽州人物研究等博大精深的内容,早已渗透到中国传统社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各个层面,共同构成独特性、典型性、学术性等多种文化现象的综合。本文主要研究在新时代背景下,从坚定文化自信、开发国际本土素材、培养翻译人才、优化传播队伍、优化文化活动和优化传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等几方面突出徽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从而更好地发挥徽文化的影响力,为徽文化继承传统、创新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一、徽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与不足

徽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表现在理论研究和文化传播实践两方面。20世纪30年代,就有学者研究徽州。80年代,“徽学”概念广泛化、研究科学化、机构专业化。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新阶段,“徽学”与“敦煌学”、“藏学”并列为国学三大地方学科。

2001年江泽民视察黄山时用五个英语字母“CBMEA”概括徽州文化的五大要素:“C”代表文化(culture),“B”代表徽商(business),“M”代表医(medicine),“E”代表教育(education),“A”代表建筑(architecture),对徽州文化进行了精彩概括,对徽州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1999年,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成立,安徽省和黄山市也分别成立了徽文化研究会。以研究徽文化为主旨的徽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海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徽文化和徽学的研究,各地徽学会纷纷成立,徽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和研究徽文化。从搜索文献看,有许多不同侧重点,有侧重徽文化典型代表的传播研究,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的对外传播;有侧重徽文化精神内涵的传播,如:“徽骆驼”“黄山松”等的价值理念的传播;也有侧重提高徽文化传播者的素养,创新徽文化传播的内容形式的研究;还有侧重扩大传播主体的研究,等等。

在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方面,安徽省各界在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向外界推介徽文化。如2009年设立的“皖南国家旅游文化示范区”,创建了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发展模式。2011年,安徽省提出了“徽文化,让旅游更精彩”的口号,进一步弘扬徽文化,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吸引境内外的游客通过旅游这一途径直接感受徽文化。另一个推介徽文化的方式是通过举办各种节日和庆典活动,如“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国际徽商论坛”等节庆活动的举办,吸引了海内外宾客,也进一步推进了徽文化的对外传播。除此之外,安徽省举办国际学术讨论会数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徽文化的国际交流和对外传播。

在徽文化的国际传播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徽文化传播者的文化自信不足;二是结合国际本土的徽文化内容素材不多;三是同时了解徽文化和他国文化以及具有恰当技巧的翻译人才有限;四是徽文化传播人员不足,虽然有政府部门、文化团体、学术交流等人员以及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但依然杯水车薪;五是徽文化传播的渠道比较单一,虽然形式多样,但都只在少部分群体中进行,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广泛普及的作用等。

二、对徽文化国际传播策略优化的思考

(一)坚定徽文化传播者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文化国际传播的思想保障与动力,是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徽文化在国际上关注度不够高,传播者数量有限,所以在文化自信上更要加强。有文化自信一方面说明对自身文化充分了解,另一方面,有信心,才有底气、有兴趣去传播。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我们要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去分享。只有对徽文化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

(二)开发国际本土素材

要做好徽文化国际传播,首先要有适合国际学习者的素材。收集整理徽文化典型代表内容,同时结合他国本土文化,开发好本土素材,供国际学习者参考学习。虽然在中国,徽文化的内容很丰富,但翻译成通用语或非通用语的内容不多,毕竟旅游和活动吸引的大部分是国内人员,海外人员有限,但如果能有丰富的文字和视频内容翻译成通用语言,这样更多国外人员就能通过书籍或新媒体渠道获得,让国际学习者更多、更清楚地获得文化了解与文化享受。

(三)重视徽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

翻译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对外传播的文化质量,质量不好的翻译文化作品会使国外受众误解,会对文化传播起到负作用。所以,在传播徽文化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只有有徽文化素养、有传播技术与有翻译策略和跨文化技能的人,才能更高效地去传播,使得徽文化优秀的作品能翻译成通用语言或他国语言时兼顾他国受众的阅读习惯,使之理解和接受徽文化。因此,要培养一批能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出发,用他国受众接受、理解的形式翻译徽文化作品的翻译人才,以便更有效地对外传播徽文化。

(四)优化徽文化国际传播队伍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主体是多元的,如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科研机构、文化团体、公民个体等。同样,徽文化国际传播主体也要是多元的。笔者认为,通过学校或专门的培训机构的渠道,传播的意识更明确,内容更全面,范围更广泛,效果会更明显。国家汉办下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作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机构,每年会外派不少汉语教师或汉语教师志愿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请求国家汉办多派出一些熟悉徽文化的传播者。另外要充分利用走出去和走进来的人,对他们多培训多宣传,让他们去带动更大的本土人群,指导他们去影响海外本土教师,充分调动对徽文化感兴趣或者有中华情结的本土人,挖掘海外游子等关系,发挥他们的力量与影响,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徽文化的国际传播中来。有徽文化底蕴的专家学者和留学生也应在学术交流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五)优化徽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活动能让人直接感受到徽文化的魅力与神奇。在承办国际文化活动时要充分策划好活动内容,不管是徽州旅游文化、徽派建筑文化,拟或是徽菜文化等,一定要具有代表性、吸引性、价值性;策划好如何展示和互动,做好宣传、扩大参与度,充分扩大活动的影响力。政府可以和西方一些国家互办文化等活动中突显徽文化的展示,提升徽文化在西方社会的知名度;参加国际各种类型的展览会,推广徽州民俗工艺和文化产品,让世界各地人们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其魅力。这些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和平台,都可以很好地展示徽文化的特色和魅力,有利于提高徽文化国际知名度。

(六)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如今,新技术新应用突飞猛进,不断突破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我们应顺应媒体传播格局变化,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知名专页网站、影视、博客、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直播、小程序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新时代的徽州故事,随“指尖”传播,传播快速且传播范围广。

三、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人民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创新,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在思想观念上突破原有的局限,表现了崭新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黄山松精神”所包含的改革精神、进取精神、拼搏精神、自强精神、团结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坚持开放、多元、创新的原则,坚持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创新与积淀的整合。一方面,必须保持徽文化的特性;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创新发展,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赋予徽文化以新的内容、新的观念,才能保持徽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只有不断创造,才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

先进的文化,都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容得下多元文化。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包容其它文化。徽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在适合他国受众接受的基础上,提高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增强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强安徽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徽州文化
文化与人
无梦到徽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徽州人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谁远谁近?
徽州贡菊开采
走徽州
盛名里的徽州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