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华
(望江县林业局华阳中心林业站,安徽 安庆 246200)
近年来,望江县着力实施长江外滩生态修复和建新绿工程,对废弃的码头、江边矿山及厂房进行生态复绿,对江滩低产低效林分进行更新改造,对部分中幼林实施森林抚育或退化林修复等提高森林质量的综合治理措施,不仅营造了能够满足社会经济生态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及高质量的绿色公共空间,而且有效推动了生态廊道一体化建设进程,为进一步打造具有沿江特色的森林生态长廊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望江县长江外滩森林生态长廊综合治理区(以下简称综合治理区)全线长65 km,总面积2 848 hm,属于典型的长江冲积平原。区内地势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气、热、光条件优良,适合多种植物生长,森林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营林造林,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长廊体系,但仍存在断带、树种单一及林相不整齐等问题。
长江外滩还存在两处违规建设的厂房和废弃的码头没有折除,位于望江县长江外滩四合段(宿松县交界至华阳闸)。其中一处违建厂房,面积47 200 m,厂房建筑已被国家长江委叫停,只留有地基部分;另一处是杨湾货运码头,占地面积13 340 m。
长江外滩全线还有182.67 hm宜林地未造林,导致该处森林生态长廊断带,这些断带呈点状、零星分布,部分断带处被当地农民种植了农作物。
已建防护林中幼林和成过熟林比重较大。920 hm中幼林亟待抚育,其中长江外滩有586.67 hm、江心洲有333.33 hm;533.33 hm成过熟林需要更新,主要位于江心洲。
部分低洼低产低效杨树(Populus spp.)林分亟待进行综合修复,低产低效杨树林分主要位于长江外滩合成段陶寓滩,面积120 hm,经常被水淹。其他辅助林带也需要改造提升,如长江内堤1 100 hm退耕还林过熟杨树林亟待更新改造,还有农田林网质量有待提升等。
围绕长江大保护、严禁大开发的要求,根据综合治理区域内存在问题及区位特点,现将望江县长江外滩森林生态长廊综合治理分为五大块(段),采取不同的综合治理模式。
治理模式以治理为主,重点做好折违复绿、见缝插绿和森林抚育。
2.1.1 拆除违建,多举措修复
拆除长江外滩违规建设的厂房、废弃码头,并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也可林草结合,进行生态复绿。具体措施:首先,使用路面破碎机对该地块的水泥硬化部分进行破碎,较大的水泥石块用大挖机装车运走,部分碎水泥石粒用于填铺林间作业道,部分用于乡村道路做路基石;其次,石块清理后,于周边就近取土进行填充平整,再进行植树造林;最后,做好规划,优先选择适应性强、耐水湿、抗风乡土树种,如杨树、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柳树、乌桕(Sapium sebiferum)等,株行距为(4~5)m×(5~8)m,形成独立块状林地。
2.1.2 退耕还林,保证长江外滩林带完整
对沿江滩地未造林复绿地段,进行退耕造林,保证长江外滩林带的完整性,更好地保护长江江堤的安全及优化长江水质。具体措施:做好规划,见空植绿,栽植耐水湿、抗风乡土树种,如杨树、柳树等,株行距为4 m×(5~8)m(与原有林分保持相对应的株行距),形成块状、带状或不规则林地,保证林带的完整性。
2.1.3 做好现有林分的抚育管理
对现有的146.67 hm杨树中幼林进行抚育管理,清理林间枯死木,对林内空地进行补植补造,做好病虫害防治,尤其是防范天牛及美国白蛾对杨树林分的危害,维持林分健康生长。
该段长江外滩有林地面积340 hm,主要是杨树中幼林林分,治理模式以修复为主。
2.2.1 综合修复低产低效林分
具体措施:地势极低的地块,或抬垄,垄的规模为垄顶5 m、垄脚8 m、垄高3~4 m,株行距为4 m×(5~8)m,沿垄肩一边一排栽植;或做墩,墩顶直径1 m、墩脚直径2 m、墩高1.5 m,墩按4 m×5 m 布局,墩上栽树。地势稍高地块,在清理枯死木的基础上进行补植补造或直接更新成耐水湿树种,如彩叶杨、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等。加强林分抚育,通过修枝、割灌除草,保证林分内的卫生条件,增加林分稳定性,改善林分结构。
2.2.2 对沿江外滩零星的宜林地段进行补植
具体措施:做好规划,见空植绿,栽植耐水湿、抗风乡土树种,如重阳木和乌桕等,株行距为(4~5)m×(5~8)m(与原有林分保持相对应的株行距),形成块状、带状或不规则林地,既保证林带的完整性,又改变林分树种的单一性。
治理模式以保护为主。由于该段江岸狭窄,江岸跟江水面落差大,现有的100 hm林分以中幼林为主,树种配置有杨树、柳树。具体措施: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及时割灌除草、修枝整形,保证林分正常生长;沿江堤修建6.5 km 的防护栏,防止人畜危害林木,保障林分安全。
望江县长江江心洲由望江县河道局管辖的有3块,其中,共和洲 233.33 hm、下大洲 120 hm、玉带洲513.33 hm。共和洲大部分是2015 年以后陆续更新栽植的杨树,属中龄林;少部分柳树是2004 年栽植的未更新林,属成熟林。下大洲是2018 年栽植、经2019 年补植成功的幼龄林,主要树种是杨树。玉带洲过熟林有191.33 hm(2010 年前栽植的杨树),成熟林有322 hm。治理模式主要为成过熟林更新改造和中幼林抚育为主。
2.4.1 更新造林
具体措施:一是逐次更新,每次更新造林地块面积不宜过大,最好不超过5.0 hm,并且保证四周有成片的中幼龄林分环绕。二是在造林前期,进行林地清理,做到林地平整(不宜全垦深翻)。三是做好造林树种配置。选择耐水湿、抗风的杨树、枫香、重阳木等树种,行块状、带状或多行带状混交,株行矩为4 m×(6~12)m,行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按照植穴规格植穴造林,杨树穴规格为80 cm×80 cm×80 cm,其他树种穴规格为60 cm×60 cm×60 cm。
2.4.2 中幼林抚育
具体措施:加强林分抚育管理,通过修枝、割灌除草,改善林分卫生条件,加强病虫害防治,促进林木良好生长,增加林分稳定性。
主要包括长江防洪大堤(同马大堤)内林带和沿江平原农田林网。
2.5.1 长江防洪大堤(同马大堤)内林带
退耕还林形成的过熟杨树林,总面积为1 100 hm。2018 年起采取隔段更新的方式逐年进行改造,至2021 年春全部改造完毕。主要更新树种有:杨树、薄壳山核桃、乌桕等。
2.5.2 沿江平原农田林网
主要分布在沿江的五大万亩圩口,以东兴圩为核心向南北延伸,农田林网格控制面积10 666.67 hm。沿江圩口农田林网建设是为外滩森林长廊建设锦上添花,是林业部门及地方政府为长江防护林建设的系统配套工程。目前主要配置模式为单一树种(杨树)疏透型结构,抗风力弱,景观效果差,同时还存在缺株断带现象。
具体措施:一是补植抗风、高大植物,如法国梧桐 (Platanus orientalis)、黄山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 var.integrifolila)、重阳木等;二是增加混交乔木树种和灌木,丰富中下层结构;选择树种有:桂花(Osmanthus fragrans)、乌桕、女贞(Ligustrum lucidum)、石楠(Photinia serrulata)、木槿(Hibiscus syriacus)、花石榴(Punica granatum)等。打造复层紧凑型林分结构,提高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景观美感。
经过2018 至2021 年的努力,新建(补长江防护林断带)造林面积228 hm,长江大堤内护堤地林带更新改造1 100 hm,新建(含补植复绿)、更新和抚育形成2 848 hm长江外滩长江防护林,完善了沿江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长江外滩森林生态长廊综合治理体系。
望江县长江外滩森林生态长廊建设,有效地改变了血吸虫寄主钉螺的生活繁殖环境,有力遏制了血吸虫病在望江县沿江居民中发生蔓延,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及身体健康。
望江县长江外滩森林生态长廊的综合治理,维持了长江外滩林带的完整性,进一步优化了林分结构,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发育,大力提高了林分质量,也进一步提升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森林生态功能。据统计,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6 万t,排出氧气64 万t,起到很好的空气净化作用。
同时,望江县长江外滩森林生态长廊的综合治理,有效地保护长江江水对大堤的冲击,改善了长江内水生鱼类的繁衍生活环境,同时也为长江沿岸鸟类提供了更多的繁衍栖息空间。
望江县长江外滩森林生态长廊的综合治理,改变了沿江地区的气候环境,对沿江地区农业生产起到防风减灾作用,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为沿江地区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显著增加了群众林业经济收入。通过综合治理,望江沿江地区变得更加水清岸绿;望江县沿江地区森林覆盖率将提升2%,提高森林木材生长量2.5 万m/年,增加林业经济收入1 800 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