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来
(淮南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安徽 淮南 232000)
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为落羽杉属,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选育的一组杂交一代和二代品种。中山杉为落叶或半常绿高大乔木,树干挺拔,树形优美,树叶绿色期长,具有耐盐碱、耐水湿、抗风性强、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等优点,是低洼地区林业发展中很有推广价值的树种,尤其适合农田林网、沿淮滩涂地、采煤沉陷区建设使用,亦可应用于景观大道、生态绿地造林。
根据中山杉的生态特性,选择淮南市凤台县古店乡北王集村的4 hm水稻田作为新建苗圃。新建苗圃地的选择非常重要,不科学、不恰当的苗圃位置将给以后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多困难,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所以苗圃地选择首要考虑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一是靠近公路。此处交通比较方便,以便于苗木的出圃和物质资料的运输;同时在路边,过路人能直接看到苗木。尤其在秋末冬初,中山杉景观很特别,能起到示范作用和广告作用。
二是设在靠近村庄附近。以便于解决劳动力、机械租用等问题。尤其在春秋栽植苗木和起苗工作量大时,有利于及时召集到大量临时性的劳动力。
三是考虑环境污染问题。要远离污染源,以便于苗木的正常生长。
1.2.1 地形地势
选择排水良好、地势较高、地形平坦的开阔地带,便于机耕和灌溉。
1.2.2 水源及地下水位
中山杉是喜湿树种,因此苗圃地应选择在靠近沟渠等天然水源附近,以利于苗木灌溉;同时要求地下水位较高,干旱时可以打井提水灌溉。
主要考虑耕作方便,便于机械化作业。把生产用地划分为3 块,每块面积1.33 hm,合计面积4 hm。
设置环圃路,一级路宽4 m。3 块耕作区之间设立了二级路,路宽2 m。同时设置环圃沟,沟宽1 m,以便于排灌。
苗圃地选择靠近村部不远的姚集自然庄附近,靠边建造了两间办公及生产用房。此处原来是水稻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浇灌便利、肥力较好。2018 年秋,进行深耕、旋耕,施入复合肥50 kg/667hm。水稻田土壤易旱易涝,为使土壤保湿保墒,采用地膜起垄覆盖育苗,垄为东西走向,宽100 cm、高25 cm,垄间步道30 cm,垄面整实,做到土松且碎、无杂物,覆盖宽130 cm 的黑色地膜,两侧用土封严压实。覆盖地膜的目的是保温保墒,不仅保持土壤水分,也利于控制杂草生长。
为了经济效益快捷明显,实行长短结合,花树结合。第1 块地栽植中山杉营养钵小苗,平均苗高约10 cm,株行距15 cm×20 cm,栽植4 万株。用特制的锄具刨一个坑,去掉营养钵,带土栽入后用锄具围实根部。第2 块栽植中山杉营养钵小苗,平均苗高50 cm,株行距15 cm×20 cm,栽植4 万株营养钵小苗。第3 块地栽植1 年生中山杉小苗,苗高100 cm,株行距100 cm×100 cm,带土球栽植,栽植8 000余株,培育大苗。栽后立即漫灌浇水,使根系能与穴周围土壤接触,以便很快吸水恢复生长。
中山杉嫩梢生长至5 cm 左右时,每株保留一个健壮新梢作为主干培养,剪除其他枝条,5 月底前完成定苗。中山杉自然树形优美,通常不需过多修剪,若枝条过密可适当修去内膛枝、交叉枝、下垂枝及扭伤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和养分供应状况。但也有一部分苗木在移栽当年不易形成直立生长的茎干,出现一定的偏冠或弯斜现象,需进行整形修剪,剪除过多的侧枝和弯斜的枝梢,促进顶部芽的萌发和生长,培养直立向上生长的萌枝作主干。
栽后第1 年特别要注意水分供应,保证树木伏旱不缺水。夏季浇水宜在早、晚进行,冬季宜在中午,浇水要一次浇透,且水流不宜太急,防止地表径流损失。中山杉虽喜水,但遇到长期阴雨或者雨势过大时,也要防止积水,做到及时排水。
在林分尚未郁闭的情况下,苗木周围往往杂草丛生,尤其是一些蔓性草本植物常常缠绕苗木,影响苗木生长和环境美观。春夏季的每月中旬应进行松土除草,深度3~4 cm,以不伤苗木根系为限,做到苗木周围内浅外深。大雨和浇水后要及时松土培土保墒。一些杂草根部很大,除草时要防止带动苗木根部,影响成活。
肥料对促进中山杉生长非常有效,结合排灌水,共施肥3 次。6 月下旬施肥1 次,施入复合肥50 kg/667m;7 月中旬施肥 1 次,施入尿素 25 kg/667m;7 月底施肥 1 次,施入尿素 50 kg/667m。
在暴风雨过后要及时扶正被刮倒或刮斜的苗木,以利于苗木正常生长和塑造优美干型。
中山杉病虫害较少,主要是地老虎。地老虎啃食根部表皮导致苗木死亡,发生危害严重时,可向被害苗木附近的土壤中灌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进行防治。
苗木出圃,共培育苗木8.8 万株,成活率99%,以平均单价10 元计,共收入88 万元。去除投入45万元,为贫困户分红9 万元,净收入34 万元,经济效益良好。
为本地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农田林网及乡村绿化提供优质苗木。不仅丰富了造林绿化树种和生物多样性,也降低杨树造林占比,有利于减少杨树飘絮,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培训,提高了当地村民的专业技能和科技素养,为以后的生产做好储备。同时,为村民提供劳务岗位,增加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