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英
(天津戏剧博物馆文庙博物馆管理办公室,天津 300090)
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群众剧社歌剧《过光景》剧本是1946 年油印本,群众剧社集体创作,王雪波、田野执笔,王莘、曹火星、刘沛等作曲:另一馆藏群众剧社1950 年青年戏剧丛书《过光景》印刷本,作者王雪波,作曲者王莘、曹火星、刘沛,青年书店印行。《过光景》剧目描写边区人民日常生活和抗击日寇反扫荡的故事,在泥土芬芳中展现时代精神。
《过光景》分十五场次:一、丢粮。二、卖驴。三、遇老干。四、出走。五、老大回家。六、浸种。七、老汉着急。八、玉梅来。九、反扫荡。十、落魄。十一、请老干。十二、娶媳妇。十三、家庭会议。十四、妇女下地。十五、团圆节。剧本最后一场展望美好生活:“八月里来秋风凉,秋收种麦日夜忙,我忙抽点闲工夫,做做这件新衣裳。老母猪来肚子大,眼看就把小猪下,喂的勤来喂的强,下的小猪肥又胖。……好汉下决心,一定能过好光景。全家齐心合力干,你说那个不高兴!你高兴,我高兴,争取模范新家庭。”
1943 年以前,晋察冀解放区的农村,已经减租减息,减弱了封建制度对于农民生产力的束缚。1943 年至1944 年,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组织起来”,发动大生产运动,农村组织变工互助,办合作社,搞生产自救,边区经济情况大有好转,从群众中涌现出许多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包括领导组织群众生产的模范干部,带头搞好生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家长、模范家庭等。《过光景》从一个家庭的角度,反映晋察冀边区大生产运动遇到的种种情况,在一个家庭中,年轻人要搞新的生产方式,如浸种、拌种,主张民主治家,开家庭会议,想变卖牲口做为生产资金。但老一代保守专制,一切都要自己说了算。两代人之间展开斗争,要发展农业生产,要经过“组织起来”的过程,要改造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家长独尊”而为民主管理,要推广科学的耕作方法代替墨守成规的老套,要克服个人打小算盘,把集体搞好,《过光景》一剧即是反映“这一伟大群众生产运动中”一个模范家庭和模范家长的形成与生长。
《过光景》一剧出现很多人物,王好善这位老人家,诚心诚意拥护人民政府,没日没夜劳动,一心一意想把自己的光景搞好,只因封建社会的思想毒害较深,如“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和生产方法上的墨守成规,成为进步中的负担。二儿子二歪和媳妇李秀莲,是有能力的劳动者,只是由于家庭管理不民主,甚至家长成见看人,造成其对于家庭不满意对立。此外还有三子三秃、大儿媳、老婆婆等,虽然戏里人物都有一些缺点,但爱民主爱劳动,要求光景过好,要求生活改善等优点,是剧中人物最基本的品质。
《过光景》剧本,王莘负责王好善和二儿媳的作曲谱曲,王莘用平山秧歌调子作基础,在李秀莲的曲子中采用秧歌曲调,加以发展,糅合民歌、地方戏曲加进伴奏,运用戏剧过场音乐的办法,加强剧情气氛。
天津戏剧博物馆藏群众剧社1960 年《宝山参军》小秧歌剧剧本,王雪波作剧,王莘作曲,另一馆藏为1958 年出版秧歌剧《宝山参军》群众演唱剧本。剧本写于1947 年,由王雪波作剧,王莘作曲,《宝山参军》写青年翻身农民王宝山主动参军的故事。青年农民王宝山年23 岁,新农会武装委员;妻子刘金莲,贪恋时下的幸福生活,不愿意叫她爱人参军,两人发生了矛盾。小姑子从中进行调解,后来夫妻经过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妻子愉快地送丈夫参军。《宝山参军》比较紧凑,很有风趣,一直受广大群众欢迎。1948 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群众剧社《宝山参军》后,盛赞《宝山参军》是一出好戏。解放后,《宝山参军》收录于《中国人民文艺丛书》,影响较大。
《宝山参军》这个戏不是用一般的插曲,而是用大段的独唱、对唱,一共有9 首歌曲,宝山与刘金莲的对唱用大段唱腔来表现,运用平山秧歌剧中的“盘花墙”并加以发展。小姑子唱的“绣慰问袋”,则用半拍起的活泼节奏来表现。唱词中反映翻身后农民的幸福生活:“太阳出来照呀么照满院,吃罢了早饭,刷洗了锅碗,我先把那猪来喂,我再把那鸡来唤,扫净了院子好做那针线。我手拿着扫帚喜盈盈,穷汉子成了当家的人,都只为共产党领导咱,掀起那石板挖断穷根。土地改革实行了,庄户人家都有了地种。”唱词反映农民对共产党的感激:“有了房子,有了地,有了吃来,有了穿。吃米别忘种谷人,别忘共产党领导咱。好男儿应当上前线,保卫土地保家园,保家园。”唱词体现翻身农民保卫胜利果实的革命热情:“听了你们的话,我心里开了花,我把东西忙收下,到前线我一定要把敌杀,坚决把敌杀!”
天津戏剧博物馆藏群众剧社《民歌选集》,1948 年9 月群众剧社编印。收录68 曲,曲目分为四大类,生活类中编录有王莘《庄户佬种地》《怀胎十月》、曹火星《铁路工人起重曲》、曹火星、王雪波《光棍哭妻》、徐明《寡妇愁》等,爱情类中编录王莘《探情郎》《绣荷包》、曹火星等《探清水河》、曹火星《王家山》《王员外休妻》等,杂类中编录徐明《跑旱船》《赶毛驴》、王莘《战斗歌》、曹火星《昌平小调》《五台小调一首》等,补遗中编录王莘《一百单几人》、云翔《送情郎》、《小王更调》等,流行地大致位于涿鹿、张家口、满城、河北昌平等地,采录者包括王雪波、王莘、曹火星、刘沛等。
王莘,江苏无锡人,1918 年出生,1936 年参加革命,1938 年到延安,入鲁艺,1939 年到晋察冀,任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教员,1943 年调群众剧社,任音乐队长、副社长等职,在群众剧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小歌剧《宝山参军》及大量歌曲。1949 年1 月,王莘在解放天津的第二天进城,率领华北群众剧社全体成员,走遍天津大街小巷,展开欢庆活动。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50年群众剧社分出一批人建立天津市音乐工作团,王莘负责相关工作。王莘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歌唱祖国》《祖国颂歌》,歌剧《宝山参军》《煤店新工人》,大合唱《团结反帝》等。
1950 年9 月,王莘路经天安门广场时,激发创作灵感,后来完成《歌唱祖国》创作。1951 年国庆节前夕,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文化部向全国人民推荐两首歌曲,其中之一就是《歌唱祖国》。1951 年毛主席称赞《歌唱祖国》时说这首歌好!1965 年除夕,周总理来到天津干部俱乐部,王莘指挥,周总理同其他人齐声演唱《歌唱祖国》。《歌唱祖国》是一首热情豪迈、气慨万千的新时代颂歌!
群众剧社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晋察冀根据地,以演秧歌剧、话剧为主的文艺团体,也是全国少有的从抗战初期到全国解放完整保留下来的革命文艺团体之一。1938 年4 月24 日,群众剧社(原铁血剧社)诞生于抗日烽火中,是在晋察冀根据地土生土长的地方文工团。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斗洗礼,成员有王雪波、王莘、赵路、曹火星、张学新等。抗战结束后,群众剧社到张家口、新保安、宣化一带城镇进行活动。其间,成员还赴工厂、矿井作宣传辅导,并到农村参加土改工作。1949 年天津解放,随部队入城。1951 年9 月,华北群众剧社改建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
群众剧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走与工农兵相结合道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晋察冀广大军民同呼吸,共命运,血肉相连。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成员在群众火热斗争中,一面战斗一面艺术实践,创作大量为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培养一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作家和艺术家。《王瑞堂》《过光景》《万年穷翻身》《宝山参军》《全家忙》《发土地证》等剧本曾在晋察冀与各解放区广为流传,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争取胜利的有力精神武器。
曹火星创作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祖国到处是春天》和王莘创作歌曲《歌唱祖国》《永远跟着共产党》成为历久弥新传唱经典,至今鼓舞一代代人感怀党恩,热爱祖国。
《铁血剧社社歌》王雪波词,“汹涌的滹沱河,巍巍的太行山,结成了革命的屏障。我们是一支艺术的青年兵团,在这里成长强壮。用铁的意志和热血,开辟幸福的土壤。发扬虚心切实坚苦的作风,团结边区千百万人民,坚持敌后的抗战,紧拿着艺术的武器,保卫我们的家乡。看新民主主义的旗帜飘扬在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