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队伍建设的研究

2021-11-12 07:44张正垠苏州科技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1期

■张正垠/苏州科技大学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党支部工作的基础主干法规,为全面加强新时代党支部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支部建设,要求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推动全党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取得明显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党需要具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作为党基层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教师队伍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依靠,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排头兵。加强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是我党一切工作在高校基层有效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和源动力。因此,在充分结合新时代高校发展实际的前提下,以完善党建为基础,坚决贯彻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完善高校教工队伍的相关党建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践行“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切实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离不开进一步完善高校基层教工党建,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一、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的现状

(一)部分高校教工党员思想认识不够深刻,理论学习不够扎实

《党章》第三十三条写到:“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任务,改进工作,对包括行政负责人在内的每个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不领导本单位的业务工作。”《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二条写到:“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支持本单位行政负责人的工作,经常与行政负责人沟通情况,对单位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教职工党的支部委员会负责人参加讨论决定本单位的重要事项。”

对标《党章》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反观当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现状,不难发现部分支部在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时尚有不积极不到位之处;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先争优上还有很多的努力空间;在组织教工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时仍然存有许多的不扎实;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时,常有流于形式之态;在教育党员和群众自觉抵制不良倾向,坚决同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方面也缺乏战斗力。

(二)部分高校支部委员会委员队伍建设存有隐忧

头雁勤,群雁就能高飞远翔;头雁惰,便会“万里寒云雁阵迟”。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支部委员会的队伍建设关系到高校党组织的工作质量,关系到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作用的程度,关系到党员群众先锋模范作用的展现,更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进而影响到高校教育事业建设的整体提升。然而,当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支委会队伍建设仍存有隐忧,主要表现有:

(1)政治不过硬。少量支部委员会委员不能深刻理解领会关于“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党建思想,存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站位还不高的问题;有同志认为业务工作是主业,党建工作是副业,党建工作干没干好无所谓,只要业务工作过硬就行;还有部分支部委员会委员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停留在普通党员的肤浅认识上,与带头人身份不符。

(2)示范作用不强、责任意识淡薄。部分支部委员会委员不注重人格修养,自我要求不严,把自己等同普通党员、群众,群众威望和人格魅力不足,没有很好地树立支部委员应有的良好形象。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少数支部委员会委员在党员群众中的凝聚力、感召力、号召力不强。同时,支部委员会委员内生动力不足,为组织工作、为党建尽力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亟待提高。还有部分支部委员会委员认为,作为9000多万党员、460多万个党组织负责人中“微不足道”的一分子,自己的作用发挥“无足轻重”“无关大局”。

(3)党建业务不精通。一是提素强能不够主动。一方面,高校基层党支部培训工作力度不足。另一方面,个人自我学习不够主动。部分支部委员会委员平时忙于业务工作,很少主动学习党建知识。二是党建要求把握不准。因为兼职和“半路出家”等原因,少数支部委员会委员的党建业务素质还比较弱,业务素质与岗位需要还存在明显差距,工作很吃力、压力很大。三是推进路径思路不清。对中央和上级的党建工作指示精神、政策法规、指导意见等学习不够、理解不清、把握不准,对抓好支部建设思考不深、规划不够、方法不多,导致支部建设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四是创新能力普遍偏弱。部分支部委员会委员习惯于用老思路、老方法、老套路来开展党建工作,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奉行“有样照样、没样照书上”,满足于套用以往的、别人的、书本上的方法套路,不肯开动脑筋、不愿更新思维、不懂创新手段,支部工作朝气不足、暮气有余。

二、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问题原因剖析

(一)主体责任压得不实

部分教工党支部支部委员会的主体责任压得不够到位,“第一责任人”的政治意识树得不够牢。少数领导干部只是抓业务工作的专家能手,不是抓党建工作的行家里手,抓党建工作往往是“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容易导致业务工作定“实调”,党建工作定“虚调”。

(二)内部动力激发不足

一些高校对于基层教工党支部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上级党组织真正树立起“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还需要一个过程,把建好支部委员会队伍这个关键少数摆上重要位置来思考、谋划和推进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面临大量的工作、如山的压力和责任,却难以享受相对应的政治、经济待遇和工作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基层党务干部“辛苦心不苦”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充电融合力不够

党建业务“不懂”“不会”“不学”的问题,是导致基层支部建设水平不高、党建业务融合不力等问题的重要因素。一来部分同志在党建业务学习上自觉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对党务知识满足于浅尝辄止,抓得不紧、学得不深、钻得不透,个人学习主动性不高。二来高校素能培训不系统,高校内部对于支部委员会委员的选用还在不同程度地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思想,对党务干部缺乏组织必要的培训学习。

三、加强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为加强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队伍的建设,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17年发布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为当前我国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方向。针对如今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从严治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不断进取等要求,提出如下对策思考。

(一)加强教工党支部理论学习,形成有效机制

以抓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的宣传解读和学习培训为着力点,使教工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精神,全面掌握《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内容,增强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抓好党支部工作、推动党支部建设的本领。同时,强化学习《党章》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进一步明确基层党支部的神圣职责和使命,练好基本功,唱响主旋律。

(二)赋予教工党支部相称权力,提供相应保障

当前高校基层教工党支部战斗力薄弱、队伍涣散,归根结底是因为支部缺乏足够的权力和基本的保障来凝聚和影响教职工党员,这也是轻党务、重业务的问题根源所在。所以,要切实加强基层教工党支部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必须让支部参与到一线行政、教学、科研等相关工作的决策中,切实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与日常业务的关联。同时,在教职工的提拔任免、职称评选、评奖评优、科研奖励等方面,加大支部的话语权,使得基层支部更具有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从事支部管理工作的教师,给予一定量的额外补助,对于表现优异者进行精神、政策、物质等方面的奖励,为支部的良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三)完善教工党支部班子建设,实现干部优化

每一名支部党员干部,都需要克服抓思想教育太虚,抓具体工作才实的想法,真正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并把知责之明转化成履责之行,在党建工作上倾注心力,既坚持落细落小落实,也注重“常、长”二字,做到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定期的支部班子换届时,要从政治素养、党务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群众基础等各方面综合考虑,优中选优,为基层党支部选配精兵良将。同时,各高校需加强基层支部支委会的定期培训,引导支部班子成员高效贯彻落实上级工作安排,积极完成各项工作,更好的奉献和服务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