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策略研究

2021-11-12 07:44孙晶华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
长江丛刊 2021年11期

■孙晶华/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

一、中职学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现状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思政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教师座谈会上,就进一步强调了思想政治的重要性,要求教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一体化的思政教学中去,引导学生,督促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信念,从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倡导的影响下,中职学校积极开展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工作,尝试通过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式,使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让学生的专业发展与思想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教学实践上,教师群体尝试以专业课为主体,配合思政老师的有效帮助,让学生学习专业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但这种1+1的方式,并没有实现思政元素的完全内化,无法让思政元素成为激发专业内生活性的关键要素。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种思政元素融入不深,效果不明的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化解,否则很容易导致中职生在思想认知层面的偏离,陷入到错误的价值观体系之中,错失在职业领域取得更大突破的大好机遇。

二、中职学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问题

(一)强行植入,缺乏关联性

在当前的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会通过思政元素的强行植入方式,来达成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所谓强行植入,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框架,引用相关的思政内容。据调查,在当前的专业课教学中,有超过10%的教学内容需要引入思政元素。在这种强行引入的情况下,专业课程内容和思政课内容必然会产生不适用的现象。这就使得大多数中职生仅能在课程开课的初期阶段,简单掌握强行植入的思政元素,而不能进行持续的深入思考。

(二)浅显解读,缺乏说服力

在当前的专业课与思政课融合工作中,专业教师仍是课堂的重要引导者,因此,在进行相关内容解读时往往比较浅显,仅能流于表面。当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专业教师很难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答,这无疑让学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思政课仅是专业课的辅助,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也难以形成积极的推动。

(三)脱离实践,缺乏自体验

当前的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过程,主要集中在理论阶段,并未深入到中职学生的实践之中。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缺少了思政课的支撑,学生自然无法深入体验思政课的要旨,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思政课,很难促成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主探索和自主发现,其对思政要素的理解认知,必将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一问题不仅会影响现阶段中职生的学习和成长,还会对其持续的发展和学习造成负面的影响,严重限制中职生的发展高度。

三、中职学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创新策略

(一)多维切入,精准融合

在中职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思政课和专业课同样重要。在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摆脱两者定位上的差异,实现多个维度上的精准融合,借助两者在学习、成长、发展、认知等层面的共同点,一起助力中职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实践的融合过程中,首先要从中职生职业发展的维度切入,借助思政课与专业课在职业发展上的共同点,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在专业课上可以从当前就业发展的现状切入,借助社会经济、思想政治和文化层面的趋势分析,来让学生产生对当前职业发展的精准认知,进而确立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协同发展为主的正确发展观念,最终成为具备综合优势的职业新人。

为了提高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的效果,教师可以以中职生的职业发展刻画为主要方式,举出中职生发展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说明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相辅相成关系,进而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学习在自身职业素养发展上的重要性。

其次,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还应从行业维度切入,用学生感兴趣的行业热点,来引发学生的关注。在中职电子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引入了近期家电行业技术服务方面的热点事件,作为专业的学习者,中职生群体更是保持了密切的关注,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非常熟悉。这时,教师就以思想政治课程中有关行业发展、企业责任、技术创新等相关的元素为主导,对现有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经由事实证明之后,确实表明企业在肩负社会责任,保持技术创新,不断进行服务升级的状态下,能够渡过发展难关,重新赢得消费者的认同。这一行业热点案例的引入、分析和预判,极大增强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紧密性,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认知,并将思政课所学,融合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之中,指导自己的专业发展。

最后,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还应从兴趣维度进行精准的融合。当前中职学生群体的兴趣表现非常多元,在平面设计、计算机、广告传媒等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就以时下流行的短视频为重点讲解对象。一方面,教师对短视频的低质化问题进行了案例说明,并结合思政课要点,指出了短视频内容在思想上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教师则充分利用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视,让学生掌握了运用短视频,来辅助职业学习与职业训练的方法,推荐了大量优质的短视频账号。这样一来,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运用短视频工具,来进行有效的知识补充,并主动运用思政学习所得,来指导自己的兴趣生活。

(二)树立自信,开放融合

树立自信,主要是指要树立专业教师的思政自信。要通过针对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让该群体坚定思想认知层面的信念,提高自己在思政要素解读方面的综合能力。当教师群体树立自信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上更主动的发起问题,引导学生围绕关注的热点、难点、疑惑点,来进行反复的讨论沟通,从而化解学生所面临的发展难题。

在实践教学中,很多问题往往比较敏感,但备受中职生的关注。在一次专业课程教学中,某学生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该学生指出,职业技能人才在国外非常受重视,职业待遇也非常好,但在国内的发展中却不受重视,且待遇较差,这说明了什么?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很难从思想政治层面回答这一尖锐问题,但经由思政教师的培训之后,该名专业教师就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分工不同和责任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对照国内外的职业发展差异,然后说明了国外职业人才受重视,待遇高,并非是其制度存在优势,而是由市场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目前,我国在职业人才需求上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职业人才的受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职业待遇更是大幅提升。

最后,教师借助现有统计数据的辅助说明,彻底化解了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困惑,让学生坚定了发展的信念,能够从思想政治的角度,确立爱国敬业的发展原则。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的深度讲解,既能够化解学生的核心问题,也能够展现思政教育的先进性和引领性,让思政课真正融入到专业课之中。

(三)深入体验,实践融合

在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过程中,如何深入到专业课的实践环节,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尝试以实践环节为主,借助榜样教育的形式,来渗透思政要素的内容。教师可以以行业典型案例,历届学生典范和教师的自主体验为切入点,讲解如何做好岗位工作,进行积极的突破创新,并明确在做好本职工作时,中职学生能够获得怎样的发展和怎样的成就。这种看似无形却涵盖了学生实践各环节的教育指引,使学生在实践时始终保持了高涨的热情,能够从榜样教育中汲取正向的思想观念,不断促成自身的职业发展。

在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过程中,要不断的去挖掘优质的实践教育案例,进行持续的教学内容开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反思和探索,最终认同思政课所讲解的要点,将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内化于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之中。

四、结语

在中职教学过程中,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深度融合,必须要找准切入点,能够从中职生最为感性,最为关注的角度切入,让学生借助关联性的自主思考,体悟思政课的要旨。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水平,树立思政解读的自信。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疑惑点进行深入解读,用思政武装自己,引领学生。此外,在专业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要主动积累包含思政要素的实践案例,用榜样教育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将思政要素内化于自身的职业发展之中,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