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用不了一次电梯,却要按月缴费,合理吗?
从独门独户到20 层小高层,大家的居住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和过去相比,也确实便捷了不少。尤其是小高层,有了电梯的存在,出门回家都不用跑腿。
和过去的老式小区相比,小高层虽然居住面积少了一部分,但是这些公摊面积,尤其是电梯面积的增加,对于住户来说其实是有好处的。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进出门也愈发方便。而且有了电梯,装修也会更加方便。
既然电梯有这么多好处,为何小高层的住户还会出现“抵制”声音呢?
争来争去还是和“钱”字离不开关系。众所周知,大家在城市里买房,小区里都会提醒你交物业费。有些物业费是一年一交,有些是一个月一交。而住在高楼层的住户,支出的费用会多出一笔:电梯费。
正常情况下,使用电梯交电梯费,这本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事情。但广州某小区德叔却颇有怨言。原来德叔的家就在一楼,平时根本不需要乘坐电梯,却要每个月付钱分摊电梯物业费。“住一楼也要交电梯费,这是什么道理?”
那么,家住一楼平日无需使用电梯,可以不缴纳电梯费吗?
律师点评:
缴纳电梯费不分楼层
电梯是属于小区共有的部分,每个人都有维护电梯的义务,不能以不坐电梯为由拒绝履行维护电梯正常运行的义务。
我国民法典规定,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为由不履行相应义务。由此条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电梯与小区内的花草树木、路灯、喷泉等一样,都是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并且电梯运行服务不会因为一楼的住户不乘电梯,电梯的运行维护成本就会有明显降低,所以一楼住户应该与其他楼层住户一样承担电梯费。
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按照合同约定以及相关规定提供服务,业主仅以未享受或者是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抗辩理由的,人民法院则对业主的理由不予支持。
居民对待特定共有部分的权利和义务
建筑物共有部分不只电梯一个,还包括外墙、楼顶平台、走廊、地下空间等许多部位。就特定业主而言,对于有的共有部分所获得的收益要大于所支付的成本,但对于有的共有部分所支付的成本大于所获得收益。由于建筑物的共有部分很多,就特定业主而言,不可能完全量化对每一部分所获得的收益和所支付的成本,更多情况下只能将全部或大部的共有部分所能获得的收益和所需支付的成本分摊,才能实现整体的公平。举例而言,楼顶平台具有放置太阳能热水器、晾晒物件、运动等诸多作用。
因此,建筑物共有部分之间、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之间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权利和义务的享有和承担需进行全方位的衡量,而不应完全就事论事,将其割裂开来。当然,为了减少纠纷,提高交易效率,我们应该支持尽量按照比例原则来使业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
扫码点单,是方便顾客还是添堵?
你经历过的手机扫码点餐是怎样的?
北京市民王女士介绍,不久前她到位于西单商场的某餐厅就餐,进入餐厅后,半天都没有服务员上前招呼。王女士主动走到前台,要求点餐,服务员这才指着桌上的二维码说手机扫码点餐。“我可以使用菜单吗?”王女士的问题得到了否定的答案,店员表示店内没有纸质菜单,只能使用手机扫码点餐。
“这让我感到很吃惊,这不是强制使用吗?如果一个没有手机的老人来就餐该怎么办呢?”尽管觉得不满意,王女士还是拿起了手机扫码,进入点餐小程序,首先抛来一个“请求”——申请获取你的昵称、头像、地区及性别等并要关注其公众号。接着需要注册会员,输入手机号、生日,关联你的支付信息后,终于可以打开菜单开始点菜。
实际上,王女士的点餐遭遇正在成为普遍现象。有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强制扫码行为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不少商家光明正大地贴出二维码,要求消费者必须扫码点餐。
本想安静地吃顿饭,却被收割个人信息,一次美食盛宴却变成暴露个人隐私信息的可怕经历。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健身房、KTV、奶茶店、网上购物等各种生活场景中。在“一码”通行的当下,个人隐私真的无从隐藏了吗?
律师点评:
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公平交易及对所购买商品知情的权利,且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的规定。餐厅要求扫码点餐甚至不提供纸质菜单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对服务方式的选择权。
同时,部分扫码点餐会使消费者只能关注或绑定经营者的公众号或小程序,被动授权经营者获取其个人信息,而扫码后才能浏览菜品与价格,是经营者设定强制性、不公平、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对商品的知情权。
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
对于手机扫码注册等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经营者使用餐厅扫码点餐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必要、正当的原则,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
在扫码点餐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侵害。扫码点餐要“关注公众号”等“附加条件”属于“形式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丢失的风险。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消费者如在日常消费中遇到强制扫码关注、权利受到损害的情况,可及时拨打12345向相关部门求助,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利。而被举报的涉事单位,则有可能面临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东路2号金源时代商务中心C座11E电话:
010-56211569传真
:010-62970849邮编
:100085联系人
:李毅邮箱
:liyi@huayunlaw.com(本期普法内容由北京市华允律师事务所提供,如有问题请与该所律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