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与价值探究

2021-11-12 05:58吴雨熹
对联 2021年9期

□吴雨熹

1.用典,“用典”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借助历史典故表达情感,不仅能使作品语言更为简洁凝练,还能有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在《短歌行》中,作者多次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天下英才尽入毂中,助他早日实现一统天下”的远大抱负。首先,诗作开篇就表达了人生苦短、忧思难忘的思想情感。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一句,作者将忧思寄托于酒,借酒麻醉自己,而“唯”字则加深了作者的忧思;“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子衿》之典,原意为女子思慕情人,这里曹操借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之情。曹操身处乱世之中,想通过招揽英才,帮助自己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蓝图,然而愿望难以实现,怎能不心生忧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通过宴客诗篇表达自己招揽贤才的诚心,曹操借用这两句用典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态度,再次揭示了对贤才的渴望,抒发了诗人“愿天下英才尽入其毂中”的思想情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解》,山不嫌弃其高,所以能成就高大,海洋不排斥其深,所以能成就壮阔,曹操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他愿意尽可能多地招揽英雄豪杰,帮助自己实现天下统一的宏

一、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色

(一)艺术手法

伟壮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借此典故表达自己重视贤才、渴求贤才的思想情感。

2.设问,设问是指为加强语气而设置问题,同时进行回答,增强文章表达效果,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在宴请宾客的宴会上,面对众多宾客,回忆起种种往事,乐极生悲,想到自己已近暮年,而理想抱负却仍未实现,忧愁顿生,无止无休,不禁感叹道:什么才可以消除这种忧愁?随后回答只有借助酒来麻醉自己,暂时忘却内心忧愁;“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句,乌鹊寻觅可栖息的树枝,绕了三圈还未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地方,曹操借以劝诫天下英才要善于择良枝而栖,暗示各位贤才不要犹豫,尽快来自己身边,一同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3.比兴,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使所要表达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例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作者以“朝露“形容人生,具体形象的表现了时间易逝,光阴不复的特点,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忧愁与焦虑,恐时间过得太快,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同时也巧妙暗示广大贤才,应抓紧时间拿定主意,到自己身边施展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作者以“乌鹊”比喻天下英才,以“南飞”形容天下贤才们纷纷嚷嚷、各觅其主的样子,启示贤才不要三心二意,尽快到自己身边。

(二)艺术风格

1.意象,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由“意”和“象”两部分组成“:意”就是主体以情感为核心的审美心态;“象”就是有自然客观物象的含义“,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主客体相互作用与渗透,从而实现物我无间的契合。《短歌行》中,作者巧妙运用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呈现出沉雄悲壮、气势豪迈的艺术风格。首先“,酒”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较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曹操在感叹“忧思难忘”之时,借用酒来麻痹、刺激自己,将现实虚化,为自己营造一个精神有所寄托的幻境。其次,“明月”也是诗歌中的典型意象,作者借“明月”象征自我理想,而明月未掇,理想还没有实现,故而忧思顿生,无休无止。此外,作者将“乌鹊”比作贤士,希望乌鹊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从,最终实现天下归心的雄伟宏图。

2.语言,四言诗是以四字为一句的诗歌,是中国最早的诗歌类型,字句精简、节奏明快,给人一种古朴庄重之感。随着诗歌题材内容的不断丰富,四字句僵化呆板、缺少变化的结构不再适合展现日益复杂的生活,故而汉代末年,四言诗式微,汉乐府民歌的五言诗成为创作的主流诗歌体裁。而曹操的《短歌行》仍采用原有的四言体裁,同时对其进行创新,改变诗行结构和句子顺序,运用通俗易懂的当代语言构句,为四言诗注入了时代生机。全诗四字一句,四句一韵,平仄韵脚交互使用,句式齐整,音调和谐,给人一种美感;具有文言特色,但旧中有新,流畅平易,极富艺术感染力。此外,作者将抒情和言志相结合,抒发了自己渴求人才以及统一天下的豪情壮志。尽管《短歌行》是为曹操的政治所服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但作者巧妙将其政治情感色彩融入抒情中,达到了寓情于理的艺术效果。

二、曹操《短歌行》的价值探究

(一)思想情感

《短歌行》是曹操借用乐府旧题作的一首四言诗,在内容上呈现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情感:首先是对岁月蹉跎,人生苦短的感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曹操对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的感叹,这种“愁”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消极情绪,而是一种有进步意义的积极情感,呼吁天下才子同他合作,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其次是思慕贤才,求知若渴的迫切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借用典故表达对人才的倾慕;“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鹿见到艾蒿,呼朋唤友,兴奋异常,作者面对贤才何尝不是如此,以最隆重的礼数招待贤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贤才就像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能等到,因此而忧心,无休无止。最后是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情感抱负。“明月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及“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抒发了作者渴求贤才辅佐自己成就雄伟大业的思想情感。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朝不保夕,底层知识分子求学无路、报国无门,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故多产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消极思想。而曹操与之相反,他胸怀远大政治抱负,渴望尽早结束战乱不止以及混乱不堪的局面,成就统一天下的伟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二)艺术价值

《短歌行》的主旨在于求贤,而求贤的最终目的在于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故而全诗极具积极进取精神。诗作采用乐府旧题,四言一句,四句一节,开篇便表达了诗人感叹人生苦短、贤士难求以及功业未建的忧虑。通过用典以及比喻等艺术手法表达作者渴望倾慕贤才的情感。随后作者借景写情,表明其忧思所在,最后引用周公延揽人才的典故,进一步表明他要人才贤士向他归心、助他完成大业的决心。全诗体现自我忧愁,同时将忧愁转化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将现实忧虑同内在积极完美契合,形成了一种沉郁雄健的艺术风格,充分展现了曹操诗歌的创作特色。

三、结语

《短歌行》在艺术上借用四言诗语言风格特点,并结合魏晋文学特点加以创新;在情感上化沉郁为积极动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表达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因而,无论是在思想或是艺术上,《短歌行》都堪称一篇光耀千古的佳作,值得后人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