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美育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探究
——以对联书法为例

2021-11-12 05:58张永昌
对联 2021年9期

□ 张永昌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众多高校将教育重心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从课程安排到教材选择都侧重于传授专业技能,却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人文教育。而高校美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对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精神的发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基于对联书法中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高校需要不断加强对美育工作的扶持力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实现“立德育人”的教学目标。

一、对联书法中的传统文化挖掘

高校美育教学中,通过深度挖掘对联书法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对联书法中蕴含的对偶文化、寓意文化以及书法文化等都属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元素。

(一)对偶文化:平仄相对,断句一致

对联书法中的对偶文化体现出的是一种对称美。其中,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对句子的字数、结构以及意义等方面要求十分严格,具体表现为两句字数相等、句式一致、词性相当、平仄相对以及内容相关。此外,对联作为我国汉语的一种文学样式,通常被张贴悬挂在墙壁、圆柱或门的两边上,其内容为一组对偶句。比如明代书院的一副门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从中体现出来的对偶特征,具备平仄相对、断句一致的特点,上联写景,下联抒发志向。

(二)寓意文化:雅俗共赏,情感寄托

对联书法中的寓意文化体现出的是人们对美好愿景的情感寄托。比如春联(或称桃符)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对联,与书法进行巧妙结合后,成为传统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在我国传统习俗中,过春节贴对联蕴含着丰富的寓意,一方面是作为传统文化的延续,过年贴对联可以增加节日气氛,寓意来年日子红红火火;另一方面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贴春联的习俗源自于古代“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我们沿用古人寄托愿望的方式,通过贴春联表达美好的祝愿。

(三)书法文化:纵横有象,书为心画

对联书法中的书法文化表现出的是一种中国汉字之美。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具体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与规律。而对联书法中的书法文化,将对联文化与书法艺术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对联文化中所具备的诗意美,比如字词之美、对偶之美以及音韵之美等,为书法艺术创作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书法艺术中所具备的线条美,即借助下笔的力度、节奏等传递人格魅力,将平面的对联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因此,书法艺术所具有的艺术美与对联之美相得益彰。

二、对联书法中传统文化的美育功能分析

对联书法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大学生美育教育有重要作用。从美育功能来看,对联书法中的传统文化可以从汉字审美、文化教育以及情感认同等三个方面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

(一)汉字审美教育功能

对联书法具有汉字审美教育功能。从表象特征来看,对联文化中的语言思想与书法艺术中的汉字之美相互成就,使对联书法成为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书写艺术。汉字审美不仅体现在汉字本身独特的造型美,更多是通过多种书体、多种风格流派的丰富姿态,以及点画的轻重、刚柔等方面来表现。比如先秦时期甲骨文、大篆的率真,魏晋时期行书的洒脱俊逸,唐宋时期楷书的端庄谨严等。再如对联书法中讲究章法布局美,比如纵向与横向之间的字形对比与协调,整体气息的虚实与错落等节奏关系,从中体现书法家对汉字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对联书法具有传统文化教育功能。从文化教育角度来看,对联书法中蕴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与永恒的民族文化。其中,中国思想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主,对联书法中就包含以上三种思想。儒家对联有传播教化的作用,比如,在“仁德优洽身受福祉;吉善长久寿如松乔”中就体现了仁德教化的思想;佛家对联主要宣传佛教教义,比如在“普雨法雨润一切;难行苦行为众生”中就揭示了普度众生的核心教义;道家对联主要宣传道教价值,比如“道法自然”以及“清静自然”等。

(三)情感认同教育功能

对联书法具有情感认同的教育功能。从表达形式来看,根据客观场景的不同,对联书法表现出的人文情怀也大有不同。比如在书院,对联书法主要阐述如何融洽师生关系、树立雄心壮志等相关内容;在民居,对联书法就侧重修身养性、勤俭持家以及读书明理等方面;在祠堂,对联书法所表达的是对先贤明士的崇尚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等。因此,一幅好的对联能帮助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真谛,不同场景的对联书法具备不同的情感影响以及教化作用。

三、对联书法中传统文化美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高校在实行美育过程中,需要将对联书法与美育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鼓励学生参与书法鉴赏、提高学生书法创作参与度以及在校园内举办多元书法活动。

(一)引导书法鉴赏,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在高校鼓励机制下,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书法鉴赏活动,通过了解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点,能从不同层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从表现形式来看,我国不同朝代的字体各不相同,目前流传下来的主要有五种: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唐宋时期的楷书、唐代的草书以及东晋时期的行书。从创作背景来看,书法的审美习惯以及风格流派的演变颇具地域特色,比如北方的石刻书法难掩豪迈之气,南方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书法则独具秀气。对此,高校学生通过参与书法鉴赏活动,扩大传统文化知识结构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与鉴赏能力。

(二)指导书法创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高校学生通过参与书法创作,体验其中折射出来的多种艺术审美,从而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文化魅力。书法创作是以系统性书法训练为基础的,高校可以将多种形式课程作为保障。以笔者所在学院的工作为例,一是相关专业开设了书法基础课,以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学生;二是组织专家组建设了《走进书法》慕课(MOOC),大大拓宽了受众群体;三是指导学生社团,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大学生书法训练的目标不只是会书写创作,还需要了解书法历史,向优秀的书法家学习他们的字体风格以及精神内涵,借此修养身心,达到心美字秀的境界。

(三)开展多元书法活动,营造美育文化氛围

高校在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书法活动,有助于营造一种美育文化氛围,比如书法入门讲解会、书法主题参观鉴赏以及书法创作比赛展览等,笔者曾在大一学年倡导“自己动手写春联”活动,首先动员团委、学生会策划写春联活动,再请专业教师或书家协助技法指导,帮助学生社团在元旦举办大学生手写春联展览,营造文化氛围。大一学生在第一次放假时带着亲手书写的春联回家并作为礼物赠送亲友,增强了文化自信,对联艺术也得到了一定的社会传播。

结语

综上所述,对联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承载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精神。对此,文章通过挖掘对联书法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与研究对联书法的美育功能,对于两者融合路径提出新建议,希望对大学生美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两者相互融合的实践路径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