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峰
1941年4月,日军发起宁绍战役,包括三北在内的浙东地区相继沦陷。毛泽东、党中央及时洞悉浙东抗战的形势变化,要求刘少奇、陈毅等在浙东“发展广大的游击战争”。自1941年5月,我党领导的浦东部队分七批共900余人相继南渡杭州湾,会同地方武装转战三北,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开辟了三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三北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宁绍地区沦陷后,浙东开辟最早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向南发展,开辟四明、会稽地区和向北通往浦东、苏北的重要基地,更是日后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基础。
加强党对抗日武装的绝对领导。南渡到达三北的浦东部队,主要形成了三支主力,一支是以朱人俊领导的苏鲁战区淞沪游击队暂编第三纵队(简称暂三纵),主要活动于余上地区;一支是蔡群帆领导的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第四大队(简称五支四大),主要活动于慈镇地区。还有一支是宗德三大,后来取消番号编入暂三纵。为了加强党对抗日武装的领导,1941年10月成立中共路南特委军事委员会浙东分会(简称“浙东军分会”),由吕炳奎、王仲良、蔡群帆三人组成,吕炳奎任书记。随后分别在五支四大、暂三纵建立党的工作委员会。五支四大党工委由蔡群帆、林有璋、夏治行组成,蔡群帆任书记;暂三纵党工委由王仲良、朱人俊、方晓、吴建功组成,王仲良任书记。1941年11月,五支四大第三中队(海防中队)区队长夏筱塘率队驾船出海,在古窑浦港口外的海面上击退拦截商船的土匪船队。暂三纵张大鹏、何亦达率部,在段头湾以西海面歼灭海匪冯钿宝部20余人,缴步枪13支。
加强与地方党组织的联系与配合。浦东部队到达三北后,一直在寻求与地方党组织的配合、支持,而地方党组织也在密切关注来自浦东的部队。中共余姚县特派员张光派出联络员(钱忆群)与五支四大相互反复试探后,接上了关系。浙东军分会在此基础上,由张光出面与绍属特派员杨思一取得了联系。在镇北,通过中共镇海县地下党员戚铭渠、虞天石的努力,与宁属特派员王文祥取得了联系。部队与地方党组织在工作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地方党组织向部队输送了薛诚、胡克明、陈裕康等一批党员骨干。
及时向上报告三北地区开展游击战的情况,为全面开辟浙东提供决策依据。浙东军分会经常将三北的情况用密写的信件,报告顾德欢转谭启龙。1942年2月上旬,吕炳奎专程到上海,向谭启龙、顾德欢汇报浙东军分会工作和浙东情况,同时接受上级新的指示。5月下旬,王仲良代表浙东军分会再次到上海向谭启龙汇报浙东情况,回三北后即召开部队与特委负责同志联席会,传达落实华中局指示。浙东军分会以三北为基地,组织力量调研周边情况。1941年12月初,吕炳奎、蔡群帆前往定海,秘密了解敌情,研究舟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可能性,未果返回三北。12月下旬,蔡群帆率五支四大新四中进入慈南、姚南地区活动,两个月后撤回三北。1942年2月,暂三纵第二大队在黄明大队长的率领下进入姚南山区。3月,蔡群帆率五支四大新四中再次进入四明山鄞慈地区,至4月撤回。6月,建立南进支队,由蔡群帆、黄明率领挺进会稽,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
相公殿战斗打响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枪。1941年6月18日,驻庵东日军30多人出扰,五支四大在宗德三大配合下,在相公殿西向天庵附近设伏。此战毙、伤日军各8人,残敌弃尸溃逃,我军无一伤亡。25日,五支四大在相公殿东北再次设伏,击溃由庵东出扰的日军。相公殿二战二捷,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民众的抗日信心。
转战三北。1941年10月10日,暂三纵在登州街之西袭击了周巷出扰之日军,激战一个多小时,迫使敌人逃回据点。10月22日,宗德三大在横河七星桥与日军血战了一个半小时,大队长姜文光和大队副姚镜人等29人英勇牺牲。12月10日,五支四大三中队和新四中队在慈北长溪岭遭到从二六市、三七市方向过来“扫荡”的日军袭击,林有璋率部利用有利地形果断迎战,歼敌20余人后主动转移。12月13日,暂三纵三大队在梅园丘与日军遭遇后激战,在二大队支援下,迫敌逃回五夫据点,三大队大队长陆阳等16人英勇牺牲。1942年4月23日凌晨三点许,五支四大三中和新四中在镇北施公山宿营时,遭遇敌情,二中率先开火,双方相持一段时间后,五支四大主动撤离,战士王天龙牺牲,区队长崔大来重伤(后牺牲在镇北庄黄医院)。
浦东南渡三北的部队,为贯彻上级“灰色隐蔽”的指示,不公开共产党领导和新四军的旗号,其目的是更有利壮大力量。我军在坚持抗日的前提下,“多交友、少树敌”,避免正面冲突,谨慎应对敌强我弱的局面,以求生存与发展。所以,坚持“灰色隐蔽”,是创建三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在斗争策略上的一大特点。
1941年11月,浙东军分会利用国民党宗德公署指挥官薛天白拉五支四大扩充其实力的机会,派林有璋去“接受任务”,获得“扩编”,五支四大获“第三战区淞沪游击第三支队”的番号,林有璋改名林达,被“委任”为支队长。同月,中共领导的定海国民兵团独立中队遭敌顽夹击,60余人北渡甬江转移至三北,在镇北潘岙以假缴枪方式,实现独立中队与教导队合并,组成五支四大新的第四中队。1942年春,中共地方组织的干部朱之光领导的抗日保家自卫队,在暂三纵第二大队的支持下发展成为90多人的独立大队。5月下旬,五支四大应群众要求,歼灭了民愤极大的镇海县警察大队翁楠森部,缴获的步枪交给了新组建的龙山自卫队。
浦东部队在三北立足伊始,即筹建后勤保障系统。1941年7月中旬,五支四大在慈北古窑浦设立了第一个办事处,主要任务是宣传抗日、组织与武装群众、发展抗日力量、收集情报、开展统战工作、护送人员物资、征收抗日捐税、解决部队给养等。8月,又在镇北建立海甸戎家办事处、龙头场办事处。为便于协调,又组建了总办事处。此外,五支四大还建立了负责交通联络的洞桥虞家办事处及逍路头办事处,10月,暂三纵也在虞北、姚北设立了3个办事处。11月,五支四大在镇北又增设了澥浦办事处。
当时,三北地区国民党县级政权全部遭到破坏,部队办事处寻找与国民党地方政权的合作,但遭顽固分子的抵制。办事处成为地方党组织支持配合部队的平台,如宁属特委利用国民党镇海县政府重建江北办事处的机会,由中共党员李长来、戚铭渠分别任庄市、龙山两区区长。另外,办事处采用灵活方式,对愿意抗日的下层乡保长,就与他们合作;对不愿意抗日的,采取群众斗争等形式逐步改造取代。经过努力,部队办事处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初级政权形式。
抗战期间国共第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国民党方面,采取既团结又斗争的方式。1941年10月,暂三纵在姚北长河市召开周巷区十七乡镇长会议,宣布部队番号和部队抗日宗旨,要求各乡镇积极支持部队在姚北地区的抗日活动。11月,五支四大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在镇北龙头场召开团结抗战会议,调解国民党镇海县政府内部冲突,不仅宣传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也扩大了我军影响。
对开明士绅和有影响的各界人士,采取团结加引导的方式。五支四大林有璋(林达)善于做统战工作,他与三北知名士绅如虞家芝、虞在璋、朱祖燮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五支四大初到三北,经费紧张,保障困难,崇寿开明人士许深祥不但带头出钱帮助,还主动献计取用盐场藏盐,缓解了部队供给的燃眉之急。林有璋的工作赢得了乡绅们的信任和支持,他们感谢我军抗日卫国、保护民众。
从浙东沦陷,浦东部队南渡三北,会同地方武装开辟三北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创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阶段。三北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在中共浙东军分会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和谭震林的指示,南渡部队、地方党组织、地方武装,依靠和动员广大群众,共同战斗创立的。1942年7、8月,随着中共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的建立,形成了以三北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确定了“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重大决策,浙东抗战迎来了全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