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孙雅钗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 065201)
2020 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工作,广大医护工作者积极应对,全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校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护理队伍的后备军、未来护理事业的主力军,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经历疫情影响一年多来,学生对护理职业有新的感知和体验,对职业的认同感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
为了更加方便和快捷地掌握学生疫情防控管理的各项动态数据信息和科学分析,许多高校依托互联网大数据资源建立起符合本校校情的疫情防控管理平台或者应用软件,疫情防控进入到多维信息化时代。种类繁多的学生数据信息资源的准确录入、实时更新管理与运营监控、疫情防控日常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工作模式对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数据化思维与分析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疫情本身的影响加上学校实行的疫情常态化管控措施,会使学生心理的压力增大,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心情焦虑、易怒烦躁甚至抑郁等,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同医学生一样,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成为“战疫”中的“最美逆行人”,其社会价值和功能尤为突出。作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同新冠肺炎的斗争中,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辛,成为公众赞誉的“最美丽的人”。
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面对疫情也是一次考验,他们的心理是否能承受疫情的影响,面对疫情时他们的反应如何,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与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密切关系。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生能否经受住社会一些不良舆论和疫情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新冠病毒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未知病毒,目前人类对其研究和治疗尚处于起始阶段,护理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但对于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缺乏正面舆论引导和心理援助的时候,部分学生也易产生恐慌心理;经历了较长时间居家学习和返校复课的封闭式管理,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沟通,部分学生负面情绪也将持续堆积;同时,护理专业课业学习任务相对较重,面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双重压力,容易出现学业上的担忧,对毕业年级学生而言,还伴随着升学和就业等压力。这些都是使学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出现心情焦虑、抑郁、易怒烦躁等心理问题的根源。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2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909 万人,较上年增加35 万人,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民办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与医学类院校相比起点较低,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全面影响社会经济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工作难度显著提升。民办院校一直以来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毕业生就业率高低直接是衡量其院校综合排名和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等各方面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辅导员从学生刚入校一直陪伴并引导他们直到毕业,在此过程中,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极高,与辅导员之间的关系也最为密切。由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教育的效果更好,对于高校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疫情防控中,要充分重视和发挥辅导员角色的优势。
面对突入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快速反应,采取了果断有力的防控政策,在短时间建立医院并调集全国各地的医疗资源支援重点区域,使得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种种方案措施都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使得全国人民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也正是通过本次的疫情充分证明了我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秀品质,为青年大学生做了一个良好的例证。
高校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独特优势讲进学生心里,通过横向对比,将中外处理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制度对齐心战“疫”的重要性。在全球防疫工作紧锣密鼓开展的情境下,中国始终秉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各国伸出援助之手,共同抵抗疫情,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了卓越贡献,也足以彰显中国的大国担当。高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利用抗疫契机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促进和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正确的舆论引导下,学生一旦对舆论宣传和舆论行动形成理性认识和正确判断,就能够充分理解并积极跟进防疫规范化校园管理过程中各项政策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随着新冠肺炎治疗能力和国家防控体系的不断提升,我们将对共同努力克服这一流行病更有信心。在护理人员培训方面,学校官网要牢牢把握领导权和舆论话语权,积极发布和宣传党中央、国务院、教育卫生部门关于疫情防控的各类信息和决策部署,高校和学生管理负责人应通过各种信息发布平台及时转发国家和地方相关防控信息和措施。对于在校学生,建立一对一的联系机制,加强师生的网络政治素养,提高教育质量。
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得到有效控制后,大部分学生重新恢复校园学习。按照教育部门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返校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均实施了一定时期的封闭式管理教学。在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线上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部分学生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出现了迷惘、学习效率低下等情况,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返校后,学校可成立学习指导小组,加强对返校学生的学业指导。对于学习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可以建立一对一的帮助机制。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对于非毕业年级学生,可以建立相关医学课程的在线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对于毕业年级学生,主要做好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和就业帮扶工作。加强学生与论文指导教师的联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发布就业信息,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网上招聘。针对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学生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援助机制,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导师的作用,积极主动关注学生心理动向,开通线下心理咨询和线上心理援助热线,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宣传和讲解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科学应对措施,告诫学生不需要过度恐慌和担忧,增强学生战“疫”信心,筑牢学生心理防线。
崇高的职业精神是医学生必备的思政素养的重要一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南丁格尔精神已经成为护士精神的代名词,南丁格尔精神就是由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所组成的伟大的人道主义奉献精神。抗疫期间涌现出了许多抗疫英雄,护理人员更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舍己为人、迎难而上,用高超的医术和对生命的关爱、敬畏彰显出崇高的职业精神。他们的一言一行、精神面貌会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会增加护理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情感和思想共鸣。高校要顺水推舟,运用好这些素材的正向育人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与使命感,自觉继承并弘扬职业精神。
激发学生就业创业主动性,积极利用为教育部推出“24365 校园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和高校自己的就业平台,尽最大努力支持年轻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帮助他们在各领域施展才干、逐梦前行。
在疫情防控常态背景下,民办高校在护理专业学生培养中,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角色优势,将疫情与国情联系起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对学生的学业困难和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指导;弘扬护理工作者的南丁格尔精神,利用好教育部和学校提供的线上招聘平台,积极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