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
(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贵阳 550018)
生态”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概念。1866年德国的生物学家Erast Haeckel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L.A.Cremin在其《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ecology of education)”的概念,他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从此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开始渗透到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书中强调教育与周围环境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这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范国睿认为:“教育生态学通过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复杂的动态的关系,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探索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可见,教育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原理为依据,研究各种与教育有关的现象及其原因,从而分析教育中的现实问题,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是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与环境之间的研究。课堂中,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涉及的教学设备、教材等软硬件环境构成了一个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这些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这种动态的平衡的生态化课堂倡导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和探索。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不断融合及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对大学英语的课堂生态化教学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英语教学中课堂生态的创新,已成为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大学英语的不断融合,大学英语教学结构体系也随之需要相应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实现知识的发展和创造,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课堂生态化积极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模式,这不仅符合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进行有机转化和正向迁移。
生态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而课堂生态就是围绕师生及软硬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及良性互动。在互联网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足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求的。生态课堂更注重对语言知识本身的转化和运用,即在掌握语言知识本身之外,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及再创造能力。要做到这点,首先师生之间的角色要重新定位。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与学生形成“平等共生”的关系,理想的师生状态应是“师生双方通过对话、互动,相互交替,根据系统情境共同组成承担牵引和主导作用的生态因子。双方角色依时而换,依境而动。”构建生态化课堂,就是要使教学一切从学生出发,培养学生解决劣构问题、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深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收集证据,从中帮助自己获取并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从而形成自己的概念。
多媒体、雨课堂、Unipus等教学辅助平台的引入,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的生态环境,拓展了学生获取英语和学习英语的途径。师生之间的生态链接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状态。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可以外延至课后,并由这些多元的教学平台得以延展,从而实现大学英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创造知识,形成图式建构的能力。但资源丰富的同时,也为教师筛选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资源增加了难度。教师作为课堂生态化环境中的重要生态因子,需要在教学中将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学资源平台;同时教师间的协作,也能有效的优化教育资源,实现课堂生态的平衡。
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等线上教学模式的的发展为线下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教学新的思路,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生态平衡。在适应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部分英语教师并没有真正的将这些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仍然处于肤浅的将线下黑板的知识平移至线上教学平台,缺少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创新。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整合,引导学生对教学资源进行深层辨析,实现深入浅出的教学目的。
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评价存在着重形成性评价、评价单一、不够精准的问题;随着对发展性评价系统的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比例逐渐加大,与结果性评价一起,共同成为评价系统的一部分。在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化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开始关注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程序性知识的构建意义;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具体实际的操作,即将已知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学生才能学会和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对教师而言,如何设计可执行的教学与学习任务,并对其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极大的挑战。仅仅靠教师一人是无法做到的,需要教师团队及学校等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良性的结果。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教学评价,实现活动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教学的评价不仅仅是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态度等方面,从而对学生做出全面综合的评估,而不是依赖单一的成绩来评判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平台及时总结反思教学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达到师生“协同共生”的作用。师生之间的这种双向评价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师以及大学英语教学的期待,进一步推动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平衡。
大学英语的课堂生态是动态发展的,互联网信息化的介入不仅打破了师生和教学环境这些生态因子的平衡,使其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也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化打开了新的局面。构建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教师传授而得,而是在一定情境下,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和指引,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的信息加工构建而得,这也是课堂教学生态化的重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引入加强了教师、学生、教材资源、教学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环境等生态因子间的交互和影响。生态课堂协同共生、开放多样的特性,也符合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化的发展,推进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高效的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课堂新生态;让学生从语言知识的学习延伸至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