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凯 于晴晴 严安定
【摘要】目的:加强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医院2020年27个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情况进行月度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按季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临床科室备用药品基数问题由一季度的8例下降到四季度的1例,标识问题由19例下降到4例,贮存问题由57例下降到20例,效期问题由13例下降到5例,特殊管理药品问题由1例下降到0例。结论:通过多部门参与的形式加强对备用药品的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改善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情况。
【关键词】临床科室;备用药品;措施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252
备用药品是按照各科室的实际工作需要,贮存于科室供临床急救和周转的药品,遵循“急救、必需、少量”原则,分为全院统一配置的急抢救药品和专科用药[1]。备用药品管理是药品管理的一部分,因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对药品管理在认知上存在不足,导致药品管理存在混乱情况,从而影响了备用药品的质量,不利于患者安全用药。医院针对2020年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医院27个临床科室备用药品。
1.2方法
由药师每月对全院科室备用药品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情况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结果
每月对备用药品的基数、标识、贮存、效期以及特殊药品等管理方面进行检查,结果见表1。
3 分析
3.1检查情况分析
药品基数管理检查的问题有:未严格按照基数表备用药品,部分药品未在基数表中登记;药品数量与基数表数量不一致。通过每月的检查,基数问题由一季度的8例降低到四季度的1例,表明该项目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
药品标识管理检查的问题有:高警示药品未张贴专用标识;临床科室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对看似、听似药品张贴看似、听似标识。标识问题由19例下降到4例,表明管理人员增强了对药品相关标识的认识。
药品贮存管理检查的问题有药品混放、避光药品无避光措施等,如:维生素C注射液和利多卡因注射液放置在一起;硝普钠粉针、维生素K1注射液未采取避光措施。贮存问题每个季度均有下降,但其问题占比仍较大,仍需加强检查督促整改。
药品有效期管理是检查的重点,问题有:药品不同效期混放在一起,没有区分开;药品没有严格按照“近效先用”的原则使用。
3.2结果分析
通过对检查结果分析,问题的发生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备用药品的贮存和效期管理问题占比仍较高,说明还需要精细化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范贮存,重视药品的效期检查。
4 原因
4.1基数设置不合理
临床科室为方便药品的使用,将备用基数随意增加,这样相似的药品就会增加,会增加管理难度。
4.2药品标识认识不够
护理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等认识不够,部分科室未张贴相应的标识,近效期药品也未及时张贴近效期标识起“警示”作用。
4.3未落实责任制
部分科室没有指定专人或者专岗管理备用药品,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人员不固定使相关记录登记不及时,导致日常的检查登记缺失。
4.4贮存不规范
部分科室没有独立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药品贮存的温湿度不能保证在适宜范围内;没有相应避光设施贮存药品;药品混放,不能按照“先进先用、近期先用”的原则使用,导致药品近效期甚至失效。
5 措施
5.1建立健全备用药品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备用药品的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规程,有章可循,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2]。
5.2制度合理的备用基数
我院急诊药房对临时医嘱实行24h调剂,能及时为临床科室配送药品,故药品基数能满足患者紧急使用即可,数量不宜过多。备用药品的基数和种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分类贮存,提高管理质量。
5.3科学贮存药品,正确张贴标识
临床备用药品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贮存药品,急抢救药品、高警示药品及特殊管理药品应分别存放于不同贮存柜中。需避光保存的药品应设置避光措施;特殊管理药品贮存柜应设置专锁并张贴专用标识;看似听似药品应分开贮存,并张贴相应标识;高警示药品的贮存区域须张贴专用标识。每个贮存区域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并登记,确保药品的质量与安全[1]。
5.4加强药品效期、质量的管理
每周由责任护士对备用药品效期、质量等进行检查,严格按照“先进先用,近期先用”的原则使用,对于有效期在6个月以内的药品及时张贴近效期标识并登记,及时使用或去药房更换远效期药品[3];药师每月到临床科室对备用药品进行检查,及时反馈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每季度由医务部、护理部联合药剂科对临床备用药品进行督查。
5.5加强培训指导
加强药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药师要走进科室多沟通,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指导,提高管理意识。医院每年开展药品的法律法规等相关培训,以促进备用药品管理规范化[4]。
目前,临床科室备用药品的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质量安全管理涉及的药品种类数量多、科室多、人员广,今后还需要与科室多沟通,多部门参与,采用先进的方法进行管理,如PDCA、构建评价体系等,从而更好地促进备用药品管理的规范化,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江贺春,肖明,沈爱宗.我院病區贮存药品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20,29(4):290-292.
[2]奚素梅.病区药房进行药品管理时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8):136-137.
[3]梁仕珍,容中业.浅谈我院药品的效期管理[J].北方药学,2020,17 (5):173-174.
[4]杨芳.2016-2018年我院病区药品管理情况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