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视角下的《月亮与六便士》解读

2021-11-11 00:12刘玉梅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自由资本主义信念

摘要:本文通过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视角解读毛姆创作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对于现实个体存在所做出的精神追求和选择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身处当代物质社会的人们正视内心的焦虑,从而体现文学经典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斯特里克兰德;萨特存在主义;荒谬;自由;信念;资本主义

一、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概念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它所论述的不是抽象的意识和概念,而是注重存在和人生,旨在探索人类生存状况,即人类生存面对的荒谬和异化,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对真实的自我的追求以及个人和他人的关系。

二战后,由于苦闷和孤独,知识分子中弥漫着一种玩世不恭和放荡不羁的风尚。标榜个人生活自由,存在第一的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在欧洲和美国家喻户晓。萨特继承和发展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人们喜欢萨特的哲学,并不是因为可以读懂他的思想,而是因为读不懂它。他的哲学一度被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当成最时髦的哲学。

萨特的存在主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每个人最初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时,没有任何预先确定的目标或价值。但是,在他的存在期间,他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定义自己,并且对这些行为负有全部责任。所以,人活着时的行为塑造了人的本质。《月亮和六便士》的诞生与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现实背景及思想潮流密不可分。

二、作品内容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毛姆的作品体现了哲学、文学和心理学等不同领域的融合。在毛姆所创作的《月亮和六便士》这部小说中,男主人公有着稳定工作和体面生活,但是受到内心秘密的艺术冲动感召,为了艺术,无所不用其极,抛妻弃子,只身前往巴黎,辗转流离,不惧贫穷和生存的苦难,自为心中绘画创作的梦想,最终客死孤岛。毛姆以月亮象征高高在上的理想与精神,以六便士暗指被金钱腐蚀的现实和物质,通过讲述一个看似离经叛道、颇具反传统意味的画家故事。

三、作品解读

《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以高更为原型,塑造的男主人公形象以及他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场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和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具有广阔的生命视角。作家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之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的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在此,我们以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对《月亮与六便士》进行解读:

(一)事物远比我们想象的荒谬。萨特认为世界在揭示自身时比我们想象的更陌生、更可怕。此时,日常逻辑无法精确描述这个世界,展现出离奇甚至荒谬和恐慌。要成为一个萨特主义者,就要时刻意识到事物本来的存在方式,剥除偏见和日常生活中的固定思维。萨特认为,在“主观性林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充满冲突、抗争和残酷。丑恶和罪行必然使得世界上的一切变得荒谬。然而,人只是荒谬世界中的一个痛苦个体,人生也由此是痛苦的。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兰德,在普通人看来,有身份有地位,有体面的家庭,但他却在青年时代已经早早过去的年龄,坚持要去画画。普通人觉得自然的道路在他看来,反倒是荒谬悖理的。另一方面,我们通常认为艺术是真善美的体现,艺术家是值得歌颂的,往往在现实生活中饱受苦难,依然初心不改,最终用生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但是,毛姆在本作品中所展现的艺术却是神秘、原始、野蛮的,甚至有点残酷。通过作品,我们看到饱受苦难的并非是艺术家,而是和艺术家接触的种种善良无辜甚至是一心想帮助他的人。毛姆所描述的不是艺术被现实压迫,而是艺术无情碾压现实的残酷景象。在这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中,现实对艺术是宽容的,但艺术始终对现实不甚友好。作者对艺术家最终的死,也赋予了献祭的色彩,给读者留下的是震撼、恐怖,而不是悲悯和欣赏之情。

毛姆表面上描写的是主人公的命运和遭遇,实际上表现了自己对艺术和生活关系的思考。主人公头脑中思考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处理艺术和经验的关系,传统表达手段是否可靠,在经历了不断的波折后,他终于明白,艺术是具有极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东西,变换不同的叙述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结局。现实生活是真实丑陋无情的,更是荒谬的。表面上优雅的艺术,只不过是对现实的粉饰。“艺术的本质是虚假的”,因此也是荒谬的。

(二)人是自由的,他人即地狱。在感到世界荒谬的时刻肯定让人凌乱,甚至有些骇人。但是萨特让我们关注到自由的维度。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怪异,但是这样怪异的生活却是各种可能性的结果。因为事物不见得就是它们看起来的那样。在意识到我们是自由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遭遇萨特所谓的“苦恼的(anguish)”存在。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因为没有一件事情具有预先确定的神授的目的,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将这些恼人的束缚丢弃。人首先是自由的存在者,人的存在是先于本质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做什么样的人,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取决于人怎么去做出选择。如果人永远生活在其他人的目光之下,那么这些目光就是禁锢、折磨,就是永远无法逃脱的地狱。“他人即地狱”也集中体现了萨特的人际关系理论。

“自由”是贯穿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一条最核心的概念,也是其哲学体系中最闪光的一点。世界对于我们而言,除了自由,别无他物。人在世界上都有各自的自由,我们不再寻找任何其他事物来作为自己行为的一句,人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任何时候,都自能一靠自己,自由自为。“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他认为,人在事情面青,如果不能按照个人意志做出“自由选择”,那么就丢掉了个性,失去了“自我”,不能算真正的存在。正因为人应该自己完成一切行为,所以,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有全部的責任。所以,萨特强调了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在其哲学中的重要地位,自由上升到了存在的本体论层面,是人的本体的生存结构。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男主人公在不惑之年毅然放弃一切,努力去追求连他自己也不知为何物的未来。他说:“我胆敢成为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疯子,执迷不悟的傻子,冷酷无情的负心汉,只为不负内心的热情与理想!”至此,读者可以理解,看上去稳定而体面的工作和婚姻家庭生活,对于男主人公来说,却是一座生活的十字架,他不愿为其捆绑,被命运的桎梏所束缚。他为理想和自由而活,一生都在寻找一处可以容难他全部身心的寓所。不过,我们应该看到,萨特所主张的自由是建立在责任的前提下。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追求自由的勇气虽然可嘉,但他给合股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没有工作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儿女们的生活丝毫没有后顾之忧,对帮助他的朋友不仅背信弃义,而且破坏对方家庭,甚至对爱他的爱塔,也只有肉欲,并无爱情可言。他认为人生短暂,没有时间既谈恋爱又搞艺术,一生只为自由和理想而活,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和人情味,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毛姆对故事情节的创作,也展现了萨特哲学中的自由和责任关系。同时,一味追求自由,丧失责任感,肯定不是毛姆作品所要倡导的主题思想。

(三)人不应该活在糟糕的信念中。萨特把没有很好地在生活中运用自由稱作“糟糕的信念”。我们告诉自己事情必须按照某种方式来,闭上眼睛不去看其他的可能性。“糟糕的信念”就是坚持认为我们只能做某种工作,或是不得不和某人生活在一起,或是把一个地方当做自己的归宿。

作品中,斯特里克兰德不乏冷漠自私,抛妻弃子之后反而理所当然,不但认为自己拯救了一段荒唐的婚姻,而且背信弃义,漠视他人的生命,在赞叹男人才有高贵的灵魂的同时,嘲讽女人只是依附爱情而活的蠢货,他的这些信念不免让人顿生谴责之情。然而,在巴黎见到“我”时,他坦承自己小的时候很想做个画家,可是父亲认为艺术赚不了钱,让他去做生意。在妻子的记忆中,“结婚以前他常常带着个颜料盒到处跑”。为了心中的信念,他在离家出走之前一年一直在夜校学习画画,并且深信画画与年龄无关。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为了追求更简单,更原始的生活方式,他越过重洋,翻过高山,来到远离文明世界、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屿,最终得偿所愿。至于妻儿,他认为自己已经供养他们多年,相信他们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和幸运。面对身旁满是人性的矛盾、拿爱情来矫饰的控制欲,以及虚荣的社交,主人公所选择的生活道路,反应了他不愿苟且的真实内心。他无法忍受无聊的生活而决心当一个画家,为了心中的月亮,不为感情、地位、虚名所困,他的信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戏谑与讽刺。

高更舍弃了凡人眼中的“成功人生”,选择遵循内心呼唤的信念,作家毛姆同样也走过了弃医从文的一段生命历程。他和高更一样,知道信念对于真正的真实生命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月亮和六便士》不但揭示了现代社会空洞的本质,而且也对人的信念和精神存在进行了异常深刻的反思。

(四)资本主义是对自由的否定。阻碍人们体验自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金钱,而人们面对金钱,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状态,这在政治层面上激怒了萨特。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一部无形的巨大机器,是用来生产被需要的感觉,这种感觉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但是却使人们不得不为之而工作,这显然是对自由的否定。正因为如此,萨特一生都对马克思主义很感兴趣。马克思主义似乎理论上使得人们减少了物质上的考虑,通过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来探索自由。

作为跨世纪之交的小说家,毛姆见证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物质财富的急剧增长,以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极端失衡引发的世界大战。这使得毛姆早年就开始思考西方社会物质繁荣之下深刻的精神危机。这种思考也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满足于繁荣安稳的现实,到追寻内心的理想,小说见证了毛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于自由的向往。小说出版正值一战结束不久,西方文明积累的巨大财富毁于一旦,繁荣幻想破灭引发的迷失感和虚无感,让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开始陷入自我存在的危机,并思考人生的意义。于是,毛姆在小说中以一种偏激的方式向我们传递:摆脱资本主义的束缚,勇于追求理想与自由,不失为一种选择。

四、结语

萨特的思想鼓舞人心,他坚持认为事物不见得一定是他们现在的样子,他强烈意识到我们作为一个人和作为一个物种具有没有实现的潜力。他竭力主张我们接受存在的易变性,并建立新的习俗、习惯、观点和看法,让我们在被传统和现状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如释重负。用哲学来解释文学经典,更能看到文学经典的意义。文学经典是一种有待不断开发的精神文化资源,体现在它对人们精神的滋养以及对于文学理论的价值。文学经典的意义取决于文本在当下对于读者的可能意义。《月亮和六便士》深挖到当代忙于物质的人们内心最原始而又想逃避的冲动,使我们能正面自己的内心,也告诉我们现实和眼前不可遗忘。理想与现实有时是矛盾的,但也是人生的永恒主题。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平衡,更需要清楚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要懂得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月亮好,还是便士好,只有自己明白,生活即是个人的选择。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刘玉梅(女),硕士研究生,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文法系英语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翻译。

猜你喜欢
自由资本主义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围墙的信念
信念而非执念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
信念无价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