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玥文 周瑄
关键词:产品语义学;老年人;玩具产品设计
目前,市面上的玩具产品多数为儿童群体而设计,但对于老年人而言,玩具产品在活动大脑、协调手眼能力以及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同时,少数为老年人设计的玩具仍停留在表层[2],设计没有从多维度进行深入研究。发展新时代全龄友好文化,积极看待社会老龄化问题,设计师应从研究老年人需求入手,分析老年人的需求转变,设计出适老化的玩具产品[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群体对玩具设计的需求不断提升。老年人对于玩具产品的娱乐需求不仅反映了市场问题,也反映了民生问题,社会应当看见并且满足老年人对于玩具的需求,发掘老年人玩具市场的潜力[4]。因此,基于产品语义学的老年人玩具产品设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1 产品语义学概述
产品语义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符号学理论,也是符号学在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产品作为一种类语言的符号[5],可以通过产品本身搭建起设计者和使用者沟通的桥梁,完成产品符号语言的表达过程。从语言学视角切入,产品要素中例如形态要素、色彩要素、材质要素对应语言中的字或者词,属于意义单元,这些意义单元最终组成了产品总的意义。产品语义学研究的是产品符号所代表的内容和意义,在设计过程中将生理与心理要素相结合,将产品视为一个完整的符号体系。
2 老年人玩具产品的需求转变因素分析
首先,从老年人生活方式、消费行为、消费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并构建出以下框架用于辅助老年人玩具产品需求转变因素分析及设计思维发散(如图1)。
2.1 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转变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是一层不变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6]。第一,生活场景发生改变。以往老年人的生活活动场所大多数是室内,然而现代老年人的生活活动场所逐渐由内向外扩展,社区广场、超市休息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都成为了新的活动区域。随之带来的是使用玩具产品场地的细分,设计师应设置合理的场景,将用户带入场景,从场景设置到方案设计细节,使用户拥有沉浸式的体验。第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改变。以往老年人们的阅读方式是报纸、杂志等传统纸媒,而现在这部分的市场正在被电子阅读占领。这些对于年轻人来说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转变。放到老年人群体中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因此设计师在设计老年人玩具产品时应避免一味的追求新技术、新工具带来的科技感,而应该从目前缺少的关注老年人心理情感、趣味玩具类产品出发,把握设计机会,满足老年人对玩具产品的需求。
2.2 老年人消费行为的转变
第一,消费内容多元化。老年人对于玩具产品的消费态度,取决于玩具产品是否能满足老年人心理情感与生理的综合需求。有研究表明,以往老年人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保健品、日用品上。但是,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玩具产品需求快速增长,需求的多元化也逐渐显现,益智、安全、信息可视等多样化需求问题亟待解决。
第二,消费方式数字化。部分居家型老年人,原来会通过观看电视来进行电视购物,随着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老年人对于老年玩具产品种类受到电视购物的局限,不管是出于对产品本身的不够了解还是对于购物流程的不熟悉,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7]。随着数字化消费的普及,如何照顾到老年人的安全感,在尽量不改变消费习惯的情况下进行适老化设计介入是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核心之一。
2.3 老年人消费文化的转变
老年人消费文化也反映了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与习惯,研究老年人消费文化也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老年人的行为原因。老年人随着自身年龄增长、社会阅历丰富,因此对自身消费文化产生影响。
第一,时代性特征明显。不同时期老年人的消费文化不同,因此老年人玩具产品的设计表达就非常重要,设计师要从浅层需求转向关注老年人对于玩具产品的深层次需求,合理使用心理学领域的内容,从老年人群体真实需求角度出发进行老年人产品设计[8]。
第二,文化认同感变强。老年人对于熟悉的老品牌会更加信赖,例如张小泉的剪刀和百雀羚的护肤品,这两个品牌通过时间的沉淀已经积攒了较好的用户口碑与较高的用户信赖度,用户在使用时心理有较强的文化认同感。老年人玩具产品设计在未来也应该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玩具系列品牌方向发展,充分发掘老年人玩具产品市场潜力,提升老年人使用玩具产品时的体验。
3 基于产品语义学的老年人玩具产品设计策略
3.1 人性化设计
首先,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设计师在设计时应避免使用带有特殊含义的色彩搭配,应采取防误伤的、较为圆润的造型;其次,从体验的角度出发,如果是抓、握类手持玩具产品则需要加入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考量,在玩具材料的选择上偏向用更加亲肤的材料;最后,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应多注重老年人“念旧”的情感习惯,在玩具产品创新设计时着重考虑到以往老年人熟悉的形态、颜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有辨识度。另外,特别注意区分老年人玩具和儿童玩具的同质化,避免老年人会因为觉得是儿童玩具而放弃使用,同时提供多种功能选择与配色方案,满足老年人群体多元化的需求。
无论是从老年人玩具设计的安全、体验还是情感表现出发,都要遵循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基于我国的国情出发,落脚点在老年人玩具产品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带给老年人更好的心理感受,提升老年人玩具产品使用体验[9]。
3.2 情感化设计
老年人初次接触新产品,通常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针对这一过程,设计引导操作行为、方式的功能帮助老年人对一个玩具产品的外观、感觉和功能进行调整适应,产品语义学的介入则有助于加快这一调适阶段。国外学者唐纳德· A · 诺曼将人类的大脑活动分为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10],这三个层次又对应老年人对于产品体验的不同方面的感受,针对每个层次中不同的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如表1 所示。
老年人对玩具产品的认知首先发生在本能层次,玩具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气味等设计要素带给了老年人第一感受,这一层次强调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空气向老年人传达产品语言的过程。在本能层次的感受之后,老年人与玩具产品的情感交流逐渐过渡到行为层次,老年人开始体验玩具产品的趣味性、互动性、易用性和人性化,该层次强调用户和产品的磨合过程,表现为玩具产品既要具有适合老年人群体的表现形式,还需要具有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的功能设置。当经过本能层次的感受作用和行为层次的功能体验之后,老年人与玩具产品的情感互动逐渐向反思层次靠近,在这一层次通过研究用户反馈、用户接受度和体验感,采取评估、测试、调查等方式,使迭代后的玩具产品为老年人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积极引导老年人思维和情绪状态的效果,从而带给老年人全新的玩具产品使用体验。
从长远来看,基于产品语义学的老年人玩具产品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原则,需要合理运用跨学科的相关知识去构建老年人群体期待的产品背后的情感、意義、象征,才能应对从简单到复杂的老年人玩具产品需求转变,理解特定人群在不同环境不同行为反馈,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玩具产品设计做出创新。
4 结语
我国学者柳冠中提出创新应在于善于运用新技术,带来人类视野和能力维度的改变,调整人类观察事物的方式[11]。因此,新时代设计师应立足于老年人真实需要做玩具产品设计。我国老年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生活方式差异,老年人之间生活理念、消费习惯、文化环境等的不同,导致老年人玩具产品设计问题定位的复杂性,基于产品语义学角度出发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积极面对老龄化社会问题,在老年人玩具产品设计中,构建起老年人与玩具产品情感沟通的桥梁,让老年人群体感受到被关注、被照顾的亲切感,是老年人玩具产品设计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