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涉海先进制造业支撑作用下好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先手棋”

2021-11-11 00:52宁波市经信局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宁波海洋制造业

宁波市经信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问题,围绕建设海洋强国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6月29日,在宁波市海洋经济工作专班第一次例会上,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强调,聚智系统谋划,聚力重点突破,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高效发展,积极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涉海先进制造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撑,基于宁波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研究要求,本文對宁波涉海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阶段、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宁波涉海先进制造业发展阶段研判

从宁波海洋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宁波涉海先进制造业主要包括海洋先进制造业和临港先进制造业两大范畴。

海洋先进制造业处于战略机遇期。一是海洋新材料具有重点突破潜能。海洋新材料是海工装备、海洋涂料、海上钻井平台、海洋污染治理等海洋产业的重要支撑,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宁波新材料产业技术突破较快,在海洋领域发展也有显著成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重点支撑高性能海洋金属材料、海洋防护涂料等领域创新发展。目前,宁波在海洋防腐材料等细分领域已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基于对未来市场空间的研判及宁波新材料产业的现实基础,海洋新材料具备成为宁波涉海先进制造业主导方向的潜力。二是海洋工程装备持续平稳发展。目前,全球行业需求回暖,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宁波在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拥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产业发展进程较快。宁波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主要涉及海上风电装备、海洋渔业装备等。当前,宁波在海上风电装备、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产值规模增长态势稳健,在整船制造、海洋工程关键配套设备等领域形成一定竞争优势,拥有3万方双燃料机LNG船、船用低速柴油机等一系列优势产品,海洋工程装备有望成为宁波涉海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领域。

临港先进制造业处于战略调整期。一是绿色石化发展缓中趋稳。宁波石化产业集聚度高,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20年,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达674.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6.7%,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前列。宁波应确保其在涉海先进制造业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加快向高端化、绿色化、安全化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二是汽车制造业面临行业重构。汽车制造业作为宁波两大万亿级产业之一,产量与产值规模均占全省汽车产业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市汽车产业链关联企业超过5000家,2020年汽车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达724.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7.9%,是国内种类最齐全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中小企业为支撑的汽车产业集群。因此,汽车制造仍应在宁波涉海先进制造业体系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但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深刻变革,行业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宁波应积极顺应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趋势,加快智能融合升级进程。三是临港航空航天产业蓄势待发。宁波临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具备一定基础,拥有星箭航天、舜宇光学等行业企业,产业空间布局逐步清晰,集中于宁波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及梅山保税港区等重大产业平台。从国家战略来看,航空航天是实现国产替代、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一环,未来潜力及空间巨大。因此,宁波有必要将临港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涉海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产业,重点扶持其发展壮大。

制约宁波涉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产业结构不优,新旧动能转换较慢。就目前宁波涉海制造业体系来看,临港产业产值规模大,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够顺畅,表现为:深远海工程装备、智能涉海设备等新兴产业整体规模不大,具有节点控制力的领军大企业、强带动型大企业和平台型生态型大企业不多等。同时,存在新动能创新能力偏弱、旧动能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的问题。

产业能级不高,产业链竞争力偏弱。对标全市海洋经济发展内在要求,宁波涉海制造业产业能级不够强,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存在产业链相对较短、构建水平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够强等问题。例如,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缺少深海、远海等领域产品,主要集中于生产零部件等配套设施,缺乏海工装备总包能力及相关重大项目。

产业质效不高,仍处于价值链低端。宁波涉海制造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环节,原创性研究和颠覆性产品研发较少,高端产品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例如,海洋新材料中,高性能特种钢、高品质微电子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关键材料仍然依赖进口。

产业协同不足,配套合作不够紧密。宁波涉海制造业区域合作深度不足。例如,汽车制造业领域,整车企业龙头引领作用不强,和本地零部件企业、本地零部件系统集成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尚未形成稳定的供应关系,长期面向国际市场的零部件企业更倾向于服务高端车型和产品,主攻国内市场的部分零部件企业又难以满足自主品牌“高质量、低成本”的配套条件。

产业布局较散,尚未形成特色集聚。宁波涉海先进制造业从业企业分布于各个区县(市)。例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宁波下辖10个区县(市)均有布局,其中,依托工业发展基础,余姚、慈溪、奉化、北仑等地企业数量较多,集中优势较为明显,但海曙、江北、宁海企业数量均在10家以下,尚未形成集聚效应。

为建设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宁波将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临港绿色石化、汽车制造两大临港优势产业为主导,以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材料、临港航空航天三大新兴产业为支柱,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一批潜力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231”涉海先进制造业体系,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为宁波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现代涉海先进制造产业体系。一是做优做深两大临港优势产业。推进海洋绿色石化产业优化升级。做精炼油,加快推进“油化”结合、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做强“化身”,提升乙烯产业链对下游产品的原料保障能力,完善丙烯产业链对制备高端产品的配套能力。做高“化尾”,加快高性能、安全、环保的高端专用化学品研制。强化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整车制造规模化,全力推动产业整体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汽车零部件高端化,完成由单一零部件供货到总成化、模块化产品供货的转变。二是做大做强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壮大海洋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海工装备用材料,提高高端金属材料和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的本地化配套能力。重点发展海洋环保用材料,重点推进环保建筑材料、能源净化材料等发展。做强海洋高端装备产业。积极发展应用于海洋特殊环境下的机器人以及伺服电机等机器人核心部件。发展航空设备制造,大力发展发动机、机身部件以及其他零部件。发展通航服务,加快引进公务机、小型支线飞机等航空制造项目,开展在海洋维权等方面的通用航空业务。三是做专做精一批潜力特色产业。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推动海洋生物制品与医药等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开发抗肿瘤、抗病毒等海洋创新药物,探索适合海洋药物研发的有效途径。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鼓励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自主创新,大力扶持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开发。

构建涉海先进制造特色产业集群。一是统筹规划沿海产业平台空间布局。依托新一轮工业集聚区规划实施,进一步明确全市涉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及空间,加快形成功能布局合理、区域协调特色发展、主导产业明晰、能源集约高效、产城深度融合的沿海产业平台体系。重点强化宁波前湾新区等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吸引一批大项目、大企业落户。二是加快建设特色示范产业平台。强化市县两级联动,鼓励各地遴选若干产业基础好、特色优势鲜明、发展潜力大、龙头企业带动力强的功能园区,积极打造高端化、品质化、现代化涉海先进制造示范园区,不断提升园区品牌建设水平、周边辐射带动能力。三是提升平台体系综合治理水平。强化临港(临海)工业用地保护,制定实施工业控制线的管理办法,控制线内的工业用地原则上不得改变为其他用途,建立产业发展与工业用地稳定增长的匹配机制和工业用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机制。提升园区能效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在石化、高端制造等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中,推进能源智慧化管理,实现对园区内企业用能的动态监控、數字化控制、分析与优化管理。

强化涉海先进制造企业梯队建设。一是引培全球涉海先进制造龙头企业。针对涉海先进制造重点细分领域,聚焦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采用“产业链条全景图+精准招商目标企业”方式,全力引进龙头企业创新资源及优质项目。加大本地涉海制造优势企业培育力度,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品牌优势明显的骨干龙头企业,支持重点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提升综合实力。二是扶持培育涉海“专精特新”企业。以关键核心技术为标准、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强化涉海先进制造业细分领域梳理排摸,建立动态跟踪管理的企业梯队培育清单,按照高成长—创新型—科技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的梯次,推动涉海先进制造业企业升级。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以海洋极端工况密封件、液压器、连接器等关键零部件为重点,加强研究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制造核心技术和原材料,提高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制造比例,加快实现进口替代。打造单项冠军新优势,支持单项冠军企业围绕主营核心产品,构建产业配套联盟,拓展延长产业链。三是鼓励企业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支持企业坚持海陆统筹策略,加快涉海产品研发生产,拓展企业经营范围,同时加快陆域产品迭代升级,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综合能力。

建设涉海先进制造高端科研平台。一是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海洋绿色石化、海洋新材料、涉海高端装备等涉海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梳理相关领域重大研发需求,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支持推进技术(产品)国产替代。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开展海洋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行动计划。聚焦海洋新材料、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制药、新能源转换控制等领域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探索。二是建立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支持涉海企业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发挥涉海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支持涉海企业和产业研究院开展重大科技创新,组建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打造海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队,形成若干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群。支持以涉海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为依托创建涉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善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领先优势的海洋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搭建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鼓励支持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与各类海洋创新研发机构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并支持市内涉海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下沉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技术需求与研发资源的精准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的精准对接。

推进涉海先进制造过程数智升级。一是推进涉海制造过程智能化转型。加快推动涉海先进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进行业智能化改造,率先以海洋绿色石化、汽车、海洋高端装备等智能化改造需求密集的产业为切入口,作为首批次开展智能化改造全覆盖的重点行业;以提升供应链效率、产业链能级为核心,联合上下游关联企业开展一系列针对智能化关键共性技术、智能化组织管理模式的合作攻关。二是探索行业数字化发展新模式。深入对接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战略部署,依托浙江省产业大脑和宁波一体化智能平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面向涉海先进制造重点领域的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涉海先进制造企业依托平台积极发展网络协同制造,促进企业内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相关行业领域之间、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等多个领域、多种场景数据集成整合、互联互通,促进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三是夯实涉海新型软硬基础设施。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向涉海制造领域延伸拓展。规划建设海洋大数据产业中心,推进数字技术和涉海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开展海洋大数据汇集管理、融合处理和挖掘分析等技术攻关,创新海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制定统一标准规范。

责任编辑:姚颖超

猜你喜欢
宁波海洋制造业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