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工程造价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通过开展房地产开发项目和部分国有资金投资的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改革试点,到2023年年底,基本形成工程造价市场定价机制;到2025年年底,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市场竞价机制。
《方案》明确了广东开展工程造价改革试点的7 项任务,包括引导试点项目创新计价方式、改进工程计量和计价规则、创新工程计价依据发布机制、强化建设单位造价管控责任、严格施工合同履约管理、探索工程造价纠纷的市场化解决途径和完善协同监管机制。
为全面贯彻工程造价改革,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早在2016年就基于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开始研究解决定额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现有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出定额数据的滞后性、与市场的偏差性、缺乏竞争性三大主要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定额市场化改革的工作导向。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不断拓宽调研途径,广泛探寻解决办法,通过学习借鉴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建设模式、广州仲裁委 “互联网+仲裁”平台的应用,明确采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定额问题的思路;最终与相关软件厂商共同策划、开发“互联网+定额管理”系统,并于2017年底完成系统流程、功能雏形,2018年底开始开发建设“广东省建设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系统”。该项目结合数字化技术建立定额动态系统,逐步解决传统的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步凸显定额的科学性、稳定性、时效性、指导性,使计价定额真正发挥合理定价的作用。
传统的定额管理模式,造成了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对于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大多是由建筑企业或者造价咨询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反馈后,管理部门才可获知,政府管理部门对于市场的发展趋势的引导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广东省建设数字化+定额动态管理系统,探索应用新技术实现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将现有定额在线化、便民化,是一个集查阅定额内容、咨询定额应用、反馈定额存在问题、编制定额、发布定额于一体的综合化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定额数据采集、编辑、审核、发布、解释、维护、修订、完善等业务和服务,企业和群众不用跑腿就能解决问题、办成事,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仍能通过不见面的方式,在线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充分体现了造价领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政策,引领行业营造共建共享共治的数字化、智能化生态。系统使定额数据来源更真实、数据种类更丰富、数据积累更快速,充分体现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让群众办事更便捷,让数据传递更流畅,让工作方法更务实。
系统的参与角色主要可分为定额使用者、管理员、定额编制人员,系统的流程以原有定额编制流程为基础,使用数字化技术升级改造而成。定额使用者通过查阅定额,及时反馈问题至系统;管理员对有价值的反馈意见进行筛选、审核、分析,将反馈意见纳入人材机、定额子目编制需求池后将编制任务分配给相关定额编制人员;定额编制人员依据任务要求和时限编制定额,形成新定额或人材机反馈给管理员,最终由管理员征求社会意见后发布。这样的方法把从业人员都汇聚起来,可以对已经使用的定额的人材机或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将有价值的资料及时上传给造价管理部门,还可以有效地展示个人实践经验。同样,造价管理部门不再为缺乏有水平的编制人员发愁,收集市场信息不再滞后,无需担忧掌握的数据量少不准确,不再无目标跟踪定额应用。
定额使用者功能包括查看定额及明细、评价定额、定额使用咨询及反馈和人材机使用反馈四个方面。使用者注册登录后可按专业及章节进行浏览,也可直接输入关键字搜索,查询结束后可对此次查询的结果进行定额评价和反馈。由于定额使用反馈包括问题咨询查看及处理、使用反馈查看及处理、需求池以及定额评价的使用反馈信息,形成涉及面广、体量大的海量信息,更好地反映了定额信息价值。
系统后台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定额编制人员管理、人材机库管理(包含信息价发布)、定额编制任务管理和定额发布管理四个部分。其中,定额编制人员管理是指对编制人员的资格审核;人材机库管理包含人材机数据的管理、人材机使用反馈及查看、待发布材料设备以及人材机的发布等;定额编制任务是指管理员针对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定额反馈的积累拟定定额编制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配;定额发布管理则是指管理员对已提交的定额进行审核,审核后定稿或征求意见,这样将传统的定额编审机制转为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对管理流程的优化,方便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达到了压缩编审周期的目的。
定额编制人员功能主要包括完成定额编制任务和定额咨询答疑两个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注册后,由造价管理部门按照申请人员相关工作经历、业绩等进行考核,通过后成为定额编制人员;新技术新工艺推出、定额反馈的积累后,由管理员制定编制任务,并组建编制人员修编定额。定额使用者反馈问题后,管理员依据问题将其分配给定额编制人员进行答疑。
数字化等新技术与传统造价行业管理工作的结合成为大势所趋。广东省建设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系统经2018年上半年的试运行,逐步对系统优化改进,最终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名义颁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广东省建设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系统和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纠纷处理系统试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于2018年11月23日起在全省运行实施。
广东省建设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系统通过一年多的试运行,得到从业人员广泛认同,逐渐成为从业人员的常用工具和分享经验的平台,有效改善定额滞后性和偏差性的问题,逐步使定额数据实现动态化、市场化、信息化、智能化。
广东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站利用“互联网+”促成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跨界耦合,实现了平台化、实时化和在线化,由于其具备互动性,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随时随地互动成为可能,应用于定额数据反馈与管理上,大大减少了收集和编制时间,为编制人提供便利。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基础数据、行业数据和行为数据的积累和分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最终实现智能化。利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时序数据、集体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实现从当今的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联网共享平台,由使用者和管理者共同实施定额编制与应用。
广东省建设工程定额动态管理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传统造价管理工作模式,采用互联网众包模式实现全行业参与定额的编制,在平台注册的众多用户不仅成为数据提供者,还成为编制力量的人才来源,解决了以往人手不足、能力不强的困难。实现定额编制模式和定额反馈机制上的双重转变,解决了以往对数据的 “等、靠、要”窘境;数据、经验、人才、知识共享业态的形成,也让从业者参与定额管理工作更便捷,让管理部门与从业者的沟通交流更深入,让管理部门收集资料更广泛,让造价数据互通互联更顺畅。
系统的运行也进一步缩短编制周期,提高定额质量与数据质量。首先,数据的上传下载突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收集项目建造、工期、质量、安全、环保等全要素成本,使数据种类更丰富,集政府、行业协会、业主、设计单位、承包单位、咨询及监理单位等参与,使数据收集更完整,该平台已经成为行业内最活跃的造价大数据平台。其次,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使数据更真实,实现来源可追溯、真实可辨、分析更智能,数据更加贴近市场,解决传统编制方式的滞后性,从而减少了过去1/3 的编制时间,帮助造价人员研判数据结果,并通过实时掌握的市场动态和市场价格信息来预测、预判、预警工程造价,采取价值管理、风险管理和合同管理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来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方案。第三,通过数字化+定额动态管理系统的建立,全省建设行业人员可在系统共享数据,对于定额应用问题可随时提出相关建议,推动全行业人员参与到定额的动态使用、反馈和建设,消除计价定额和造价信息对市场形成价格可能造成的干扰,消除定额数据的不准确而造成大数据应用结果的偏差与失真,极大地提高了定额的质量。
由于市场信息能及时反馈至系统,市场数据将大量地汇聚,造价管理部门得以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整理归集、去伪存真,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能及时掌握市场情况,及时出台预警预判指导性文件,提高服务能力,促进造价管理部门从编定额、释定额、发信息的传统模式向强监测、采数据、增服务转变,推动从原有管理定位转变为市场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决策的咨询者、理论研究的先行者、行业发展的引领者的造价智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