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敏
(安徽省淮河能源煤业公司张集煤矿,安徽 淮南 232000)
安徽淮河能源煤业公司张集煤矿1610A工作面为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开采煤层为1 煤层,煤层总厚0.1~8.2 m,煤层平均厚度6.5 m,倾角平均为10°。1610A工作面标高-449.3~-497 m,砂岩直覆顶板厚度25.8 m;工作面倾斜长度140 m,走向回采长度1 471 m;工作面运输顺槽选用3组ZQL2×5000/21/40 型超前支架进行巷道超前支护。
1610A综采工作面位于张集北区西三采区,工作面运输顺槽为沿空巷道,巷道掘进设计断面:净宽×净高=5 200 mm×3 500 mm。支护方式如下:
1)顶板支护结构:锚杆规格为Φ20 mm×2 500 mm,锚杆材质:MG335。间排距900 mm×900 mm。锚索规格为:Φ21.8 mm×6 300 mm,14#槽钢梁组合锚索按“3-0”对称布置,间排距1 100 mm×1 800 mm。
2) 巷帮支护结构:采用M5 钢带竖直方向铺设,巷帮锚杆规格:Φ20 mm×2500 mm,帮部破碎段由14#槽钢梁和锚索走向布置,14#槽钢梁长2.5 m,每根14#槽钢梁上安装3 根普通锚索,锚索规格为:Φ21.8 mm×4 300 mm。
1)矿压监测内容。有顶板离层监测、锚杆(索)载荷监测、巷道表面位移监测等。
2)顶板动态监测。为统计分析巷道破坏变形规律,分析支护效果并进行改进支护方案,采取顶板动态支护监测。工作面回采期间,煤壁向外100 m 范围内的两巷矿压监测,每间隔5 m 分别布置一对十字测。通过观测数据,巷道变形情况见图1。
图1 1610A 运顺巷道顶帮位移变化量图
3)矿压观测分析。根据巷道围岩动态观测数据分析,顶底板移近量2 200 m;巷道两帮变化量峰值1 700 mm,煤柱侧变化移近量大于实体煤壁侧,且实体侧变形也比较明显。因此控制巷道变形应以沿空侧煤柱支护为主,非沿空侧巷道帮部同时治理,需采取补强支护。
(1)采动影响范围。根据矿压观测曲线可知,采动影响范围为超前煤壁100 m,巷道变形加速范围为超前煤壁10~25 m。
(2)煤柱破坏特征。当煤柱受采动影响受到的应力大于自身的承载极限时,部分锚杆、锚索被剪断。煤柱破坏形式从中央逐渐发生纵向劈裂,帮部支护效果差,煤体中间裂隙增大破碎。
(3)巷道围岩松动圈。经实测,巷道顶板松动圈范围3 m,巷道实体侧松动圈范围2.3 m,沿空煤柱侧松动圈2.5 m,巷道两帮破坏呈不对称性,沿空侧煤体破坏程度严重,需采用锚索、工字钢联合补强支护。
由于压力峰值位置导致巷帮破坏形式不对称性,煤柱侧破坏程度大于实体煤侧,且实体侧变形也比较明显。因此控制巷道变形应以沿空侧煤柱支护为主,非沿空侧巷道帮部也必须同时治理,两侧煤壁采取针对性的支护方案。
1)锚杆(索)支护方案。采用锚索、槽钢联合补强支护。
2)煤体加固方案。选用新型细小骨料,无收缩,渗透性强,微膨胀,高流动性久米纳无机新型水泥,通过压注的方法超前对煤体进行加固,同时可使锚杆及锚索起到全长锚固作用。
3)超前支护方案。针对巷道变形加速范围超前煤壁10~25 m,工作面运输顺槽选用3 组ZQL2×5000/21/40 型超前支架,支护范围20.6~25.9 m。在拉移超前支架时,采取单挑挑棚配合拉移超前支架进行连续支护,减少了超前支架降架时顶板的扰动。
1)顶帮加固
(1)帮部锚索工字钢加固补强支护:沿空侧帮部距离顶板1.5 m 沿走向施工一排长4.5 m 的11#工字钢,配合4.3 m 锚索的桁架加固沿空巷道帮部;在实体侧距离顶板1.5 m 施工2.5 m 长槽钢、锚索加固。锚索规格Φ21.8 mm×4 300 mm的锚索。
(2)顶板锚索工字钢补强支护:因巷道的压力峰值在巷道中部及实体侧肩窝位置,所以距离巷道中线1 m 位置沿走向上、下方各实施2 排走向工字钢锚索,根据顶板离层情况,锚索选取Φ21.8 mm×8 000 mm 的锚索。具体见图2。
图2 1610A 运顺巷道支护改进
2)煤体加固。巷道两帮超前实施注浆加固,循环二次注浆加固。
(1)超前煤壁200 m 范围在巷道两帮帮部注浆加固。采用“三花眼”布置,眼深4~5 m,孔径42 mm。在每个钻孔内埋入一根前方带封堵器的2 m 注浆管,进行注浆。
(2)循环二次注浆加固。第一次从外向里超前注浆200 m 完成后,第二次超前巷道60 m 范围向外二次注浆加固,对因采动影响造成煤壁内部裂隙进行二次充填加固,可根据现场效果情况进行重点破碎区域复注。
(3)注浆参数。
①注浆眼采用ZQS-50 气动手持式风钻及其配套钻杆、Φ42 mm 钻头施工。“三花眼”布置,眼深4~5 m,孔径42 mm。开孔位置原则上按照图3 施工。
图3 注浆加固布置
②采用久米纳矿用无机充填加固材料,其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加固材料技术参数
③注浆压力及注浆量:注浆时要稳压在5 MPa左右,注浆量实际每孔在10 袋左右(250 kg)。
通过监测围岩变形情况,采取补强支护和注浆煤体改良等综合支护技术后,巷道顶板移近量峰值110 mm,较未支护巷道顶板移近量减少了200 mm,底鼓变形放缓;两帮移近量峰值360 mm,较未支护巷道减少了1 300 mm。通过注浆前后对比可以看出,沿空侧煤帮变形量减少较大,巷道两帮最大位移量未超过600 mm,最大底鼓量未超过800 mm,避免了人工刷扩煤帮,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应用效果显著,见图4。
图4 沿空煤壁注浆前后效果对比
1)经矿压观测分析得到:1610A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采动影响范围为超前煤壁100 m,巷道变形加速范围超前煤壁15~30 m;煤柱破坏特征,破坏形式从中央逐渐发生纵向劈裂,帮部支护效果差,煤体中间裂隙增大破碎;巷道松动圈范围,巷道顶板松动圈范围3 m,巷道实体侧松动圈范围2.3 m,沿空煤柱侧松动圈2.5 m,巷道两帮破坏呈不对称性,沿空侧煤体破坏程度严重。
2)巷道围岩灾害控制方案主要采取顶、帮锚杆(索)补强支护、煤体注浆加固、超前支护等技术。
3)采取顶、帮锚杆(索)补强支护和煤柱煤体注浆改良加固等综合支护技术后,巷道顶板移近量峰值110 mm,较未采取措施的支护巷道顶板移近量减少了200 mm,底鼓变形放缓;两帮移近量峰值360 mm,较未采取措施的支护巷道减少了1 300 mm。实际应用取得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