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H3K27M突变弥漫中线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表现及治疗与预后

2021-11-11 06:06王强王汉东潘灏孙康健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星形中位胶质瘤

王强,王汉东,潘灏,孙康健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16)第四版修订版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肿瘤分类将分子基因突变纳入胶质瘤的诊断,依据组蛋白H3K27M(a methionine substitution of lysine at residue 27 of histone H3)的突变引入一类新的胶质瘤亚型:弥漫中线胶质瘤(diffuse midline glioma,DMG),伴有H3K27M突变,为WHO Ⅳ级。H3K27M突变DMG在临床上以儿童发病为主,可见于成人,其中脑干、丘脑和脊髓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总体预后不佳。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了11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H3K27M突变DMG患者。本研究对11例H3K27M突变DM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这一新类型胶质瘤的认识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共收治成人原发胶质瘤患者468例,其中累及中线部位(脊髓、脑干、丘脑、下丘脑、胼胝体)的患者92例,经基因检测证实为H3K27M突变DMG的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2±12)岁;术前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者7例,肢体无力3例,视物模糊3例,口干、多饮、多尿1例,吞咽困难1例。11例H3K27M突变DMG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本组H3K27M突变DMG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

1.2 影像学表现 (1)部位:肿瘤均位于中线部位,丘脑6例(其中4例同时累及中脑),脑干(延髓)3例,下丘脑1例,松果体区1例。(2)MRI信号表现:T1WI呈等信号6例、稍低信号3例、低信号2例,T2WI呈等信号7例、稍高信号1例、高信号3例;5例DWI表现为弥散受限;4例呈瘤内裂隙样囊变,1例呈大囊改变;3例合并出血,3例无囊变、出血;增强扫描1例无强化、4例轻度强化、6例显著强化,均为不均匀强化;所有肿瘤边界不清,但未见瘤周水肿;5例肿瘤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上表达局域性高灌注;4例肿瘤区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均表现为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acetyl aspartic acid,NAA)峰明显降低,胆碱(choline,Cho)峰升高。依据术后72 h内MRI复查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高级别肿瘤依据强化区域,低级别肿瘤按照T2-FLAIR高信号区域确认切除程度;肿瘤切除程度≥70%为次全切除,切除程度<70%为部分切除。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治疗。术后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和(或)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1例丘脑中脑肿瘤获得全切除,1例丘脑中脑肿瘤次全切,其余均为部分切除。本组患者中无行活检的患者。依据WHO 2016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学诊断。术后6例患者行Stupp方案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2例患者单纯采用TMZ化疗,1例患者单纯行放疗,1例患者未接受放疗及化疗。

1.4 随访与预后评价 采用门诊复诊或电话询问对患者进行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从患者首次手术日期至肿瘤进展、死亡或随访结束日期,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从首次手术至死亡或随访结束日期计算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析同时期收治的具有分子病理的20例H3K27M野生型DMG(H3K27M野生型组)和37例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野生型非中线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野生型非中线组)患者的PFS和OS。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或双尾Fisher精确检验对组间分类变量(如遗传变异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间连续变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通过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GraphPad Prism5软件作图,并通过对数秩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H3K27M突变组、野生型组及IDH野生型非中线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H3K27M突变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H3K27M野生型组和IDH野生型非中线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H3K27M突变组与H3K27M野生型组患者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4)。H3K27M突变组患者中无胼胝体肿瘤患者,同时亦没有发生于脊髓的H3K27M突变DMG患者。H3K27M突变DMG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老年人中亦可发生。其发生率占同期DMG的11.9%(11/92例),占同期CNS胶质瘤的2.4%(11/468例)。见表2。

表2 H3K27M突变组、野生型组及IDH野生型非中线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例,%)

续表

2.2 病理学特征 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为低级别胶质瘤(未具体指明)1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Ⅱ级)3例、肥胖型星形细胞瘤(Ⅱ级)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1例、高级别肿瘤(未具体指明)2例、GBM(Ⅳ级)3例(表3)。免疫组化示2例患者H3K27M蛋白染色呈阴性,但分子病理检测为H3F3A基因c.83A>T(即p.K27M)突变;其余9例患者均为H3K27M蛋白染色呈阳性~强阳性表达(图1、2),同时分子病理检测为H3K27M突变阳性。所有患者均为IDH野生型、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romoter, TERTp)野生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promoter,MGMTp)甲基化阴性,其中2例患者存在染色体1p/19q共缺失、3例患者TP53突变、1例患者BRAF V600E突变。

表3 本组H3K27M突变DMG患者的组织病理、分子病理检测结果

2.3 随访结果 见图3。本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失访;所有患者均出现病情进展,截止随访时仅1例患者存活。Kaplan-Meier分析显示,本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0个月(95%CI7.2~12.8个月),中位OS为12个月(95%CI8.5~15.5个月)。同期20例获得随访的H3K27M野生型DMG患者中,70%的患者出现进展,50%的患者死亡;中位PFS为11个月(95%CI4.5~17.5个月),中位OS为15个月。同期37例获得随访的IDH野生型非中线GBM患者中,有91.2%的患者出现进展,67.5%的患者死亡;中位PFS为8个月(95%CI6.4~9.6个月),中位OS为14个月(95%CI10.7~17.3个月)。3组患者间的PFS及O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0.324,P=0.303)。

3 讨 论

H3K27M突变DMG是WHO 2016第4版修订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新定义的肿瘤实体,被定义为“具有中枢性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并且H3F3A(H3.3)或HIST1H3B/C(H3.1)的K27M突变的浸润中线的高级别神经胶质瘤”[1];其最常见的位置是脑干、丘脑和脊髓,2年生存率<10%。

H3K27M突变DMG主要发生于儿童,既往研究报道的多为儿童DIPG,但在成人神经胶质瘤中也有报道。Meyronet等[2]分析了21例成人H3K27M突变DMG患者,中位年龄为32岁,最大者为82岁。本组H3K27M突变DMG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岁,中位年龄为29岁(18~61岁),与先前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由于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者,老年人亦可发生;因此,对于发生于中线部位的弥漫性胶质瘤,诊断时不应受患者年龄的限制,都需要考虑H3K27M突变DMG的可能,以避免漏诊。从肿瘤部位来看,H3K27M突变DMG在脊髓、丘脑、脑干胶质瘤中的发生率分别为46%(10/15例)、50%~66%(10/20例,10/15例)和37.5%~53%(3/8例,15/28例)[3-6]。本研究的患者中H3K27M突变在丘脑、脑干胶质瘤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0%(6/12例)和60%(3/5例);虽然病例数量较少,但发生率同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

A:术前MRI检查示,病变呈T1WI等信号; B:T2WI等信号; C:T2 FLAIR稍高信号; D:ADC稍高信号; E:T1W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 F:ASL明显高灌注; G:MRS,ROI置于肿瘤强化区,Cho峰明显升高,NAA峰明显降低,Cho/NAA为5.54; H:术后6个月MRI检查,T2WI; I:T2 FLAIR,示肿瘤切除区域稳定,下方残留肿瘤基本稳定; J: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细胞弥漫分布、排列较稀疏,细胞短梭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核短梭形,有轻度异型性,符合低级别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特征(×200,HE染色); K:Ki-67免疫组化示约8%阳性; L:H3-K27M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图1 H3K27M突变DMG患者(病例10)的影像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A:术前MRI检查,病变呈T1WI低信号; B:T2WI高信号; C:T2 FLAIR高信号; D:ADC稍高信号; E:T1W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F:ASL局部高灌注; G-H:MRS,ROI置于肿瘤强化区,Cho峰明显升高,NAA峰明显降低,Cho/NAA为6.79; I:术后MRI检查,T1WI增强扫描示肿瘤全切; J: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异型性明显,考虑为GBM(WHO Ⅳ级)(×200,HE染色); K:GFAP免疫组化强阳性表达; L:H3-K27M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图2 左侧丘脑中脑H3K27M突变DMG患者(病例6)的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A:H3K27M突变组与野生型组患者的PFS曲线; B:H3K27M突变组与IDH野生型非中线组患者的PFS曲线; C:H3K27M突变组与H3K27M野生型组患者的OS曲线; D:H3K27M突变组与IDH野生型非中线组患者的OS曲线图3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生存曲线

从影像学表现来看,目前文献报道H3K27M突变DMG没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与这些肿瘤中的组织学特征异质性相似,肿瘤具有多样化的影像学表现,而且与组蛋白H3野生型弥漫性神经胶质瘤也没有明显区别。总结分析本组H3K27M突变DM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较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1)肿瘤在T2WI、DWI以等信号多见,部分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强化;(2)瘤内囊变以小灶状囊变多见,瘤周无或轻度水肿;(3)不均匀高灌注,MRS上Cho升高、NAA降低,Cho/NAA比值多大于2。由此可见,H3K27M突变DMG的影像学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单独依赖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并不准确。

H3K27M突变DMG的组织病理谱宽泛,以星形细胞分化为主,可表现为从WHO Ⅱ级的弥漫星形细胞瘤至WHO Ⅳ级的GBM中的任何一种形态,也可以是多种形态在不同区域同时存在;组织病理学级别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无明显提示价值[7]。本组患者中,肿瘤的组织病理类型涵盖了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3例)、肥胖型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1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1例)和GBM(WHO Ⅳ级,3例),同时有1例患者为低级别胶质瘤、2例患者为高级别肿瘤,而没有诊断出具体类型。这一结果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相符,同时也提示H3K27M突变DMG的诊断一定程度上要依赖H3K27M突变的检测。

需要指出的是,有研究报道非弥漫中线神经胶质瘤同样具有H3K27M突变,包括室管膜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小儿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和神经节胶质瘤[8-11]。有研究报道,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神经节胶质瘤患者的存活期可长达10年[9,12]。因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子信息及实践方法联盟—非WHO官方组织(the Consortium to Inform Molecular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CNS Tumor Taxonomy—Not Official WHO, cIMPACTNOW)建议[13],“弥漫中线神经胶质瘤,H3K27M突变”的诊断应当同时具备:弥漫性(即浸润)、中线部位(如丘脑、脑干、脊髓等)、神经胶质瘤和H3K27M突变的肿瘤,不应应用于H3K27M突变的其他肿瘤,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或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等。本研究即是根据cIMPACTNOW最新推荐的诊断标准进行的病例回顾性分析。

目前可通过免疫组化及测序对H3K27M突变进行检测。有研究报道,使用商品化K27M免疫组化试剂盒进行核染色来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达100%[14-16]。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对H3K27M免疫组化结果需要仔细评判,尤其要注意识别阳性肿瘤细胞的染色,并避免错误的认为巨噬细胞和/或小胶质细胞阳性的细胞质染色。本研究患者中有1例发生于脊髓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免疫组化显示H3K27M弱阳性,但是分子病理检测无H3的突变;根据诊断标准,排除H3K27M突变DMG的诊断。此外,本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免疫组化H3K27M蛋白染色呈阴性,但分子病理检测为H3F3A基因c.83A>T(即p.K27M)突变,结合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术中情况,诊断为H3K27M突变DMG。因此,虽然K27M免疫组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仍建议有条件的单位进行测序检测以明确诊断。

Korshunov等[17]研究显示,成人H3K27M突变可伴随TP53的过表达,而与IDH突变、EGFR扩增和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互斥,而TERT启动子突变罕见。本组患者均未检测到IDH1/2、TERTp、EGFR的突变,所有病例均为MGMTp非甲基化,这也预示H3K27M突变DMG对放疗和TMZ化疗的敏感性不佳,预后不良。本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TP53突变,1例患者出现BRAF V600E突变。

目前针对成人H3K27M突变DMG的治疗尚无指南推荐,仍参照GBM的治疗方式,采用以手术和同步及辅助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由于肿瘤常累及幕下组织,肿瘤电场治疗使用受限,预后依然很差。Meyronet等[2]研究报道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6个月;其他研究报道的成人H3K27M突变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6.9个月[18]、10.4个月[3]和16个月[4]。本研究的H3K27M突变DMG患者的中位OS为12个月,IDH野生型非中线GBM患者的中位OS为14个月,两组患者中位O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相符[19]。由于H3K27M突变DMG患者多缺乏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TMZ化疗的效果有限。目前已经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panobinostat、组蛋白脱甲基酶抑制剂[20]、多巴胺受体D2(DRD2)抑制剂ONC201等新的药物用于H3K27M突变DMG的临床试验[21-22],表现出一定的临床和影像学反应;但其确切的治疗效果仍有待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成人H3K27M突变DMG是一类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线部位的高度恶性肿瘤,成人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缺乏典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H3K27M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的灵敏度较高,但仍须通过H3基因突变检测明确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因H3K27M突变DMG缺乏IDH突变及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对放疗和TMZ化疗不敏感,预后不良;故亟需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星形中位胶质瘤
长链非编码RNA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POU3F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BFAR 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预后的关系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体细胞重编程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
跟踪导练(4)
“8字形”快速突破“星形”角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