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翔,曹真虎
(长兴县中医院 1.口腔科;2.检验科,浙江 长兴 313100)
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是主要由根管系统感染引起的微生物源性炎症,而细菌是其主要的病原微生物。细菌定植在根管系统中可形成多种菌种生物膜并刺激根尖周组织,诱发根尖周炎。目前,根尖周炎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清除根管内细菌,控制感染。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术,包括一次法和两次法。本研究探讨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两次法清除感染根管内细菌的能力及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80例,患牙180颗,包括前牙或前磨牙。所有患者行X光检查根尖部暗影直径≤0.5 cm,均符合《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规范化诊疗》的相关标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开髓、拔髓,使用髓腔修整车针获得进入根尖1/3的直线通道。预备完成后再使用超声工作尖在根管中央工作1 min,冲洗液为生理盐水。上述工作完成后,干燥根管,观察组立即充填根管。对照组先在根管内封Ca(OH)2糊剂(朗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批号: Q/WHLL36),1周后取出再完成根管填充。
1.3 细菌培养 取患者预备前、预备后(对照组为封药后)细菌样本进行培养,以10倍、100倍、1 000倍稀释液稀释后计算集中的细菌群落形成单位(CFU/mL)。采用革兰氏染色进行初步的鉴定分类。血平板做耐氧实验。
1.4 细菌DNA的提取和扩增 采用细菌基因组DNA小量纯化试剂盒提取观察组根备后和对照组封药后的样本DNA,选用16S rDNA通用引物作为扩增引物。扩增完成后取PCR产物10 μL在1.2 g/dL琼脂糖凝胶上电泳检测结果,测序。
1.5 观察指标 术前和术后(永久充填后7天),采用VAS评估患者自发性疼痛和咬合疼痛感受,总分1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采用术后根尖周指数(PAI)对患者术后进行评级,分为Ⅰ—Ⅴ级。显效:PAI评级为Ⅰ级,各功能正常;有效:PAI评级为Ⅱ/Ⅲ级,无不适,咬合时有轻微疼痛感;无效:PAI评级为Ⅳ/Ⅴ级,咬合时明显疼痛,有不适感,影响咀嚼功能,检查根尖区有黏膜红肿等。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统计2组手术时间、费用及继发性根尖周感染率。对比根管预备前后菌落数的变化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根管内细菌情况 2组经测序共发现7种细菌,分别为口腔链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内氏放线菌、粪肠球菌、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2组间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备前,2组根管内细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备后(封药后),2组根管内细菌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预备前和预备后(封药后)2组根管内菌量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cterial count in root canals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preparation (after sealing)
2.2 手术前后VAS评分及疗效 术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2组VA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组治疗总有效率(90.0%、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5,P=0.486)。
表2 手术前后2组VAS评分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2.3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分别为(28.5±5.7)min、(389.0±63.3)元,对照组分别为(55.6±6.8)min、(825.0±53.1)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继发性根尖周感染率(10.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5,P=0.418)。
根管感染治疗常采用一次法和两次法,但优先使用何种方法仍然存在争议[1]。国内外对此研究多集中在术后急症、肿胀发生率、疼痛发生率、影像学等方面[2],本研究对比观察2种方法对于清除根管内细菌的能力,发现此2种方法均可有效地清除根管内细菌,但根管封药消毒并不能显著降低根管内细菌数量[3]。此外,2组经测序共发现7种细菌,多为革兰氏阳性菌,说明该菌更能抵抗根管治疗中的抗菌措施,因此,在抗菌治疗中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减少细菌感染。
传统的两次法根管治疗术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常规方法,该方法疗效稳定,但需要多次进行封药、消炎,容易引起根管炎症反应,诱发再感染[4]。近些年,随着根管治疗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已被广泛应用,对慢性根尖周炎的短期疗效与两次法相似,但所用手术治疗时间短、费用低[5]。本研究中亦得到类似结果。游跃华等[6]研究指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相比两次法可减少细菌感染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本研究结果不同,可能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而出现此差异。
综上所述,根管治疗一次法和两次法清除根管内细菌的能力及治疗效果相当,但一次法无需对患者反复封药消毒,可有效减少治疗时间和费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