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崔晳元
虽然无从断定杜诗流传至韩半岛的具体时期,但是朝鲜建国后杜诗在韩半岛的地位及影响力之大与其在传统中国社会并无太大差异。朝鲜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曾想刊行一部朝鲜独有的参考诸家注释后撰写的杜诗注书。不仅如此,正祖大王曾主张“诗教既弛之后,求不失三百篇遗意者,惟杜甫近之,而律尤其圣也”,而刊行了《杜律分韵》《杜陆千选》等书籍。通过这两件比较典型的事例可知,在当时朝鲜社会杜诗俨然成为了诗学的标准。杜诗非但在朝鲜,也在共同使用汉字和接受儒教的东亚文化圈内被公认为传统诗学的典范。因此,在学习和掌握传统诗学精髓的道路上,对杜诗的研究及靠近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梳理2000 年以后韩国的杜甫相关研究现状及其成果来分析其特定空间中产生的杜甫探讨的特点,同时也为探索杜诗研究的新方向准备契机。
本文首先对2000 年到2020 年间在韩国出版的杜甫及杜甫相关单行本和学刊论文及学位论文展开了全面调查。经统计,共出版专著28 种,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4篇、学位论文37篇。
通过调查可知:2000年至今韩国出现的杜甫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出自中国传统文化专业的研究者之手,也来自汉文学专业及韩国国文学专业研究者的不断参与。此现象源于杜诗对朝鲜时代文人的极大影响。虽然韩国的杜甫相关研究在其数量上还未取得很大成就,而各种专业研究者们的参与,使人寄望于相关研究的扩展可能性与多样化。对此本文将从专著、学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三个领域去探讨,由此考察2000年至今韩国在杜甫相关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局限性。
上文提到2000 年至2020 年韩国出版的有关杜甫的书籍共有28种:译注书18种,译注书(朝鲜刊本)3种,研究书7种。
由上可知,2000年开始刊行的有关杜甫的文献大部分是译注形式的。其中具代表性的应属由韩国杜诗学会以杜诗全译为目标陆续刊行的《杜甫全集》。《杜甫全集》以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为基础,不仅收录了浦起龙的《读杜心解》和杨伦的《杜诗镜铨》等历代诸家对作品的说明,也收录了诸家对杜甫诗分段及章法的分析说明,给读者提供了了解杜甫的作诗倾向及领会个别作品特点的机会。此外,《杜诗讲解》也是值得注意的杜诗译注书之一。此书的作者们以杨伦《杜诗镜铨》为底本,对诸家之说进行了缜密的研究后,尝试了全新的翻译。本书共3册,收录杜诗60题、76首,对其中提及的六朝诗人的相关作品也收录在附录里,使人们可以更立体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此外,李官圣出版了《杜诗镜铨》。此书以杨伦的《杜诗镜铨》为底本,翻译了杜甫诗及杨伦的注解,共收录了518题的作品翻译及注释。
此外,韩国出版的译注书当中还有按诗体分类的译注书。《完译杜甫律诗》《杜甫古体诗名篇》《杜甫五七言绝句》《杜甫近体诗名篇》正是此类。其中《完译杜甫律诗》按正祖22年(1789年)刊行的《杜律分韵》的韵目为序,对杜诗进行翻译、解题及注释。其实朝鲜的杜甫诗集的出版中分体本或分门本所占比重多于编年式。而《杜律分韵》正是可以了解朝鲜的此种接近杜诗方式的文献。
因此,《完译杜甫律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翻译了777 首诗,更在于通过它可窥见朝鲜社会对待杜诗的社会认识上。此外,李义康通过世宗朝刊行本《杜工部草堂诗话》与密阳刊行的《杜工部草堂诗话》做了彻底的校勘及翻译,而陈甲坤的《杜律详解(上)》将杜甫律诗的平仄及谚解本翻译一并列出。通过此类译本可以考察朝鲜时代对杜诗的理解和认识的端倪,这也是这些译本的意义所在。
有关杜甫的研究书籍只有7 种,比起译注书其数量略少,但二者均有意义颇丰的研究成果。7种单行本还可分为两个领域:第一,从杜诗接受史的角度出发的;第二,有关杜诗作品论的。全英兰的《杜甫,忍苦的诗史》不仅收录了杜甫的生平和作品,也写到了韩国诗话及文坛对杜诗的评价,特别是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考察李睟光《芝峰类说》中的杜诗批评。同时,李永朱《韩国诗话中所见的杜诗》也通过对从高丽时期到朝鲜的众诗话集里提到的杜诗的字法、句法、章法的考察来探究高丽和朝鲜文人对杜诗的理解与认识问题。这一系列的著述是可以衡量韩半岛内杜诗的地位及影响力的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高真雅的《杜甫和杜诗的爱好历史》考察了唐代至清代的各个时期文人对杜诗认识的变化。如果想起“古典”只能按照当时的观点不断地被再生产的说法,那么高真雅的这本书便是通过在不同时代条件下不断被再阐释的杜诗来感受古典的真正价值及意义。
在侧重于杜甫作品论的专著中,李永朱的《杜诗的章法和格律》除去了一直以来束缚着杜诗的“忧国爱民”的思想观念,阐明了杜甫的作诗原理及其卓越性,这点非常值得注意。作者通过对杜甫作品里展现的章法之严密,内容与格律的和谐,以及连作诗方式的运用等相关问题的考察阐明了以往论著中未提及过的杜甫作诗特点及艺术完整性。这为杜诗一直以来为何被公认为诗学典范这个问题给出了根本性解答,因此,可以说此书是杜甫作品论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除此之外,《死不休——杜甫的生平与文学》阐明了杜甫的人生历程及杜甫诗取得的文学成果。同时还介绍了45 种历代杜诗注释本及以杜甫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和戏曲作品等,给人们理解有关杜甫及杜诗的各种传统文化现象提供了丰富资料。
如上所述,2000年到2020年之间在韩国出版的杜甫相关文献以译解本为主,同时韩国文坛陆续出版了以杜诗接受史和影响为重心的研究成果。
从2000年到2020年上半年为止,发表于韩国学界的有关杜甫的学术论文共计104篇。如将这些论文按杜甫研究、杜诗研究、杜集研究、杜甫接受史研究分类,分别是12篇、47篇、6篇、39篇,可看出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杜诗研究论文。这47 篇有关杜甫作品论的论文还可细分为考察特定时期或特定作品中体现的杜诗特点的、探究与特定题材有关的作品特点的、考察章法和格律的。金星坤在《杜甫秦州杂诗研究》《杜甫同谷成都纪行诗研究》《杜甫草堂时期闲适诗研究》里希望通过萃取几种关键词来解读混乱的时代的苦恼;郑镐俊也通过《杜甫入蜀纪行山水诗小考》《秦州时期杜甫作品上所见的生态意识研究》《杜甫成都时期咏物诗考》来考察了杜甫所处的环境因素和作品论之间的影响关系。不仅如此,金俊渊通过《杜甫秦州和同谷时期诗歌所见的空间双重性》指出杜甫在秦州和同谷时期是他作诗倾向出现变化的重要转折点,同时利用西欧“空间”理论来阐释现实经历和理想之间矛盾的杜甫形象。
在有关杜甫的作品论和研究论文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对作品中特定题材的探究。有咏物、饮酒、典故的运用、题画、子女教育、“喜”、“食”等,可谓包罗万象。金宜政通过《杜甫诗的人物典故》和《从parody视觉分析杜甫与李商隐诗的人物典故》来考察了杜甫诗里出现的有关历史人物的典故的使用情况。不仅如此,还进一步考察了在运用历史人物典故的问题上杜甫不同于运用parody方式的李商隐,选择使用传统观念上的典故的情况。此外,姜旼昊摆脱了以往通过“悲哀”考察杜诗的探讨,将歌颂喜悦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姜旼昊通过《杜甫喜诗考察》阐明了杜甫选择率笔和连作的方式表达有别于自己以前作品的感情。朱基平通过对杜甫的示儿诗的分析确认了杜甫子女教育的面貌《杜甫示儿诗研究——以杜甫儿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为中心》;卢又祯《杜甫诗中“食”的功能以及其意义》指出杜甫在体验美食的经历中体现出对于矛盾的社会结构的批判意识及自我本质意识的确立。
在有关杜诗的研究中有一系列关于杜甫诗的作诗原理及章法构成的研究。李永朱通过《秩序与和谐——杜甫的诗歌创作原理》《杜诗的句法与字法研究》《杜诗异题连作诗的章法研究》《杜诗近体与古体融合详相考》等阐明了杜诗所内在的缜密的结构及对创新的追求,形势与内容的协调等面貌。此外,林道玄曾在《杜甫诗的题目以及诗想展开方式》上就诗题与诗想的展开方式进行过考察;姜旼昊在《杜甫类似连作诗考察》中针对未采用连作诗的方式却应看作连作诗的作品树立了“类似连作诗”的定义,并对其作诗原理及特点做了考察。崔南圭的《杜甫五言律诗的类型研究》、姜旼昊的《对于杜甫排律成就的小考》、崔宇锡的《沈宋律诗与杜甫初期律诗比较考察》等是对杜甫被人评价为几近完美地灵活运用近体诗手法的真面目的确认,也是探究其文学意义的研究成果。廉载雄的《杜诗详注中注音与杜甫诗律小考——以“被”“吹”“横”“思”“兴”字为例》虽然不是对杜诗格律的直接探讨,但其验证了仇兆鳌的《杜诗详注》里出现的异体字的注音现象的合理性,也达到了对杜甫诗的格律的深层次的探讨。这点很值得关注。
如前面所谈,朝鲜建国后杜诗对朝鲜文人的影响相当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在韩国有关杜甫的研究成果中有不少论文是以杜诗接受为主题的。2000年至2020年上半年为止,发表的共39 篇论文中有24 篇是关于高丽和朝鲜文人的杜诗接受的研究。安末淑在她的两篇论文《南龙翼次韵诗的世界——关于南龙翼与杜甫诗歌关系的研究》《论南龙翼对杜甫诗歌的吸收》中将朝鲜中期文人南龙翼所留下的诗话集《壶谷漫笔》与杜诗次韵诗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杜诗批评和学习的过程。而柳燕华和郑日男在《从题画诗来看朴齐家与杜甫的相关性研究》里对朴齐家和杜甫的题画诗做了比较分析,考察了朴齐家接受杜甫,学习杜甫的一面。此外,郑载喆的《朝鲜中期道学家对杜诗的接受——以李滉、李瀷为中心》、李尚峰的《颐斎黄胤锡汉诗上杜甫诗句活用》、刘志峰的《李穑与杜甫的咏病诗比较考察》、金奉楠的《茶山丁若镛诗中所见的杜甫诗接受——以次韵诗为中心》、崔鼓京的《朝鲜竹枝词中杜甫夔州歌化用情况研究》等大部分研究成果都在阐明高丽或者朝鲜文人们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体现的有关杜诗接受及其影响关系。
在关注韩半岛的杜诗接受与影响关系的研究成果中,李义康的《朝鲜文人的杜诗〈同谷七歌〉接受以及解释》可以说通过介绍当时朝鲜文坛模仿杜诗的七歌类形成文学传统的情况来阐明了朝鲜杜诗接受的根本理由。申斗焕的《关山戎马在杜甫的诗受容美研究》是探究朝鲜文人石北申光洙(1712-1775)在科举考场上写的《关山戎马》里接受和学习杜诗的痕迹的研究成果。当时《关山戎马》备受欢迎,它不仅成了文人们最喜爱的标准答案,还在平壤红楼传唱。此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它不仅考察了当时文人们学习杜诗的情况,也考察了科举诗发展为民间歌谣的过程。姜顺爱的《正祖写给洪乐任的书信中所反映的御定书编纂、刊行和颁赐以及有关记录研究——以杜甫、陆游、朱子选集为中心》将主持编撰《杜陆千选》和《杜律分韵》等杜诗相关选集工作的正祖大王的御札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对其编撰过程进行详细考证。由国王主导的有关杜诗的文献编撰所具有的意义及成果也在杜诗接受史研究中占很重要的部分。
杜甫的相关研究及有关杜集的研究虽然数量上没有杜甫作品论和接受研究多,但是其研究展现的多样性还是很值得注意的。杜甫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不仅有对杜甫生平的研究,也有如姜旼昊的《唐宋诗之争中杜甫的位置》和《在中国文学上诗人的概念及其历史——以杜甫为中心》这样考察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和意义的研究成果。而禹在镐的《杜甫的书艺观与后代的评价》和赵仁熙的《东亚唐诗意图比较研究——以16-19 世纪王维、杜甫的诗意图为中心》等研究则反映了杜甫研究的扩展性。
虽然朝鲜建国后杜诗被当时文人公认为诗学典范,但是传入韩半岛的有关杜诗及其注解的书籍毕竟是有限的。因此韩国学界对杜集的研究也难免会受限。2000 年以后韩国学界的相关研究也只有6篇,其中3篇论文以朝鲜初期刊本《杜工部草堂诗话》和朝鲜刊行的《纂注分类杜诗》的版本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考察。而崔晳元的《杜甫生平的再构成、杜甫年谱制作的历史以及其意义》通过调查自宋以后正式开始制作的杜甫年谱的历史情况,以此阐明杜甫年谱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如上考察,在韩国学界的有关杜甫的研究成果在量上还不算充分,但是通过对高丽和朝鲜文坛的杜甫接受和影响关系的阐明可以考察到对同归类为汉字文化圈的东亚内部构建起来的世界认识和文化认识的同质性及从中萌生的高丽和朝鲜独到的写作认识的一个侧面。不仅如此,在多元化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还揭示了杜甫研究的拓展性。从这一点上也可见此研究成果很有意义。
2000年至2020年上半年为止,韩国国内共有37 篇有关杜甫及杜诗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发表。其中有8篇博士学位论文,29篇硕士学位论文。8篇博士论文按主题可分为关于杜甫的接受和影响研究、作品论及各诗体特征研究及其他三类。
其中刘志峰的《李穑与杜甫诗文学比较研究》和韩海血的《权韠汉诗研究——以与杜甫诗的相关性为中心》通过对从高丽和朝鲜时期文人们的实际创作的研究找出他们学习杜诗的痕迹。刘志峰意在查清杜甫的影响力还不是很大的高丽时期李穑的创作中蕴含的有关杜诗的蛛丝马迹。为此他把李穑和杜甫的诗分成日常、自然、社会等方面来进行比较,从中探究其影响关系。还有尽管李穑受宋诗影响颇多,但还是从其创作倾向中研究出杜诗的形式和语言、创作态度的传承和学习的意志等。韩海血也是从朝鲜时期文人权韠的作品中探究其学杜的痕迹,选取痕迹比较明显的173首作为考察对象,考察与杜诗一样的单词和诗句,通过压缩和变形的情况来考察杜诗的影响及接受程度。朴馥远在《关于芭蕉的思想形成的研究——以杜甫的影响为中心》中对17世纪的日本诗人芭蕉在其思想形成过程中受到的杜甫影响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在那样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芭蕉还能够保持顺其自然这一世界观,很大的原因在于受到了杜甫的影响,而且这直接关系到他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及具有卓越的艺术性这一结果。
关于杜甫的博士学位论文中,有2 篇着重谈论了特定诗体的文学成果和特征。其中姜旼昊的《杜甫排律研究》对之前没有受到过瞩目的排律创作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同时对杜甫排律的题材进行了分类,还通过对其章法、对仗、平仄、用典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杜甫排律中所体现的严正性、创新性和完整性。金斗根在《杜甫七言律诗形式研究》中以151 首七言律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平仄、对仗、押韵等情况,还探究了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其作品形式变化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杜甫所经历的心理矛盾和诗律变化间的关系的考察可以为证明杜甫追求形式和内容和谐这一文学完整性提供根据。郑镐俊以杜甫在最困难时期创作的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考察了杜甫的写实主义创作倾向原因。
2000 年之后出现的有关杜甫及杜诗的硕士学位论文还是以作品论或论杜诗接受及影响为主。但也有不一样的。这些学位论文试图从艺术和设计领域出发找出与杜诗的关联。比如裴真京的《应用‘雨’形象的饰物设计研究》和장인숙的《通过杜甫诗与创作舞蹈之间结合其美的价值研究以及其实际分析》。裴真京的目的是通过装饰品设计试图再现杜甫的《春夜喜雨》里雨的意境。장인숙则着重论述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二作为素材重新编排的创作舞蹈《回不去的故乡》。这两篇硕士学位论文说明文学的素材可以用在设计和舞蹈领域,再者更能说明杜甫研究的拓展可能性,从这一点上来看可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21 世纪以来韩国社会对人文学科的关注使有关人文学研究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其中有关杜甫和杜诗的研究成果也不例外。前面提到不管是为探索杜诗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完成度的译注与研究,还是对弄清超越国界享有共同的文字与思想体系的朝鲜和日本文人对杜诗的接受及学习,再有探究从设计和舞蹈中结合杜诗的可能性等,这些取得的成果都足以说明韩国杜诗研究的深度和多样性。在这里,值得关注的是杜甫和杜诗不仅在传统时期被召唤,而且近代甚至现今都在各种文化领域也被召唤这一现象。2009 年拍摄的电影《好雨时节》可以说是典型例子。通过近代之后在多种文化领域中召唤杜甫和杜诗的情况来看,拓展相关内容的研究或学科间协作研究的可能性都值得进一步深思。
在韩国出现了很多与杜甫相关的各种研究。这里包括除了从事中国文学的研究人员之外,还有韩国文学和韩国汉文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但很可惜的是诸多专业的研究人员没有聚在一起共享和讨论各自研究成果的机会。杜甫及杜诗在东亚文化圈内被称为典范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尽快建立一个多领域多学科共享和交流的平台应提上日程。再者,在与中国和日本的相关研究人员的积极交流中,我们可以期待在传统逐渐被遗忘的今天,通过召唤杜甫,使其为挖掘东亚社会具有的文化优秀性创造机会。
注释:
①《朝鲜王朝实录·郑祖实录49卷》,正祖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二日甲申(1798)。
②此统计参考了韩国教育学术情报院提供的学术研究信息服务及由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提供的书目(韩国教育学术情报院是负责教育及学术信息的网络化的准政府机关,在网上通过学术研究信息服务(www.riss.kr)提供各种研究成果),但是国外著作的译本及面向大众的普及本除外。
③韩国杜诗学会正式成立于2012 年,正致力于杜甫诗的翻译工作。
④从2001 年《杜甫:至德年间诗译解》开始共出版了7 种译解本,在2020 出版了《杜甫全集1-杜甫初期诗译解1》,这是《杜甫初期诗译解》的改订版。本文对这些书籍的调查均以第一版为准,未包括改订本。以下对本文提到的韩国杜甫研究文献具体情况,请参考“新世纪杜甫文献整理研究”中韩国编。
⑤[韩]林道玄:《朝鲜的杜甫诗学习书的特征》,《韩国文化》2015年第72集,第207页。
⑥此外还有姜旼昊的《杜甫排律研究》,是对其博士论文的修订和补充。对此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⑦博士学位论文按主题分类可分为:关于杜甫的接受和影响的研究,有高真雅《唐宋杜诗学研究》、朴馥远《关于芭蕉的思想形成的研究——以杜甫的影响为中心》、刘志峰《李穑与杜甫诗文学比较研究》、韩海血《权韠汉诗研究——以与杜甫诗的相关性为中心》;作品论及各诗体特征的研究:郑镐俊《杜甫的陷贼、为官时期诗研究》、姜旼昊《杜诗排律研究》、金斗根《杜甫七言律诗形式研究》以及其他类如金兰花《杜诗谚解的修辞法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