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办『冬学』到上大学

2021-11-11 17:06朱斌培
大江南北 2021年3期

□ 朱斌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里,党领导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神州大地沧桑巨变。我想讲一讲我的家乡宜兴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动人故事。

1949年,我9岁,赶上了新中国办学的第一年。那年秋天,宜兴县教育部门利用我们村东一座庙宇,办起了“冠英初级小学”。入学那天,母亲用一块深蓝色的方块布,为我缝制了一只新书包,装上新书,让我去上学。老祖母拉着我的手,笑着说:“这孩子运气好,可以上学读书啦!”

当年冬天,驻村搞“土改”的党员干部,为了帮助农民提高文化水平,又利用冠英小学的现成条件,为农民办起了夜校(称“冬学”),请老师在围墙上写了“冬学、冬学,大家上学,懂了道理,学了文化”大标语,吸引了周围五六个村的农民去学文化。“冬学”开设两个班:一个算术班,一个识字班。一到晚上,村民们打着手电筒或提着围灯,从四面八方赶去上学。有时老师太忙,就将两个班合并,上半堂课教识字,下半堂课教算术。农民们学习的劲头可高啦!不到半年,许多农民兄弟从初识“牛、马、羊,稻、麦、粮”等单字到诵读短文,进步非常快。许多老师采用自编的、用钢板刻印的课本,教大家短文。

上世纪60年代末,相邻几个村先后办起了10多所小学、3所中学,一批批中学毕业生考入大学。至2020年,我所在的前双墩自然村共25户,先后出了16名高中生、2名中专生、8名大学生。这些人有的做了教师,有的当上了企业老总,还有的走上了乡、镇领导岗位。

上世纪70年代,村里办过影剧院,为四里八乡的村民播放电影,县、市戏剧团定期到农村演出,让干部群众享受丰厚的文化娱乐生活。如今,我家乡的多个村又建起了文化乐园和舞蹈广场。村民们纷纷聚集到那里唱歌跳舞,观看文艺节目。

70多年来,家乡乡村文化建设飞速发展。从我小时候看到的为村民办“冬学”(夜校),到如今一批批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要为党的领导和伟大决策歌唱,为新中国的伟大功绩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