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术中护理和传统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10 13:45伍佳梅
康颐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效果

伍佳梅

【摘要】目的:探析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采取个性化术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区间本科室接治的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研究,统计58例,依据双盲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29),对照组围手术期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接受个性化术中护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创口愈合用时、下床活动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研究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采取个性化术中护理效果确切,有益于促进机体康复,值得运用及推广。

【关键词】脊柱结核;个性化术中护理;下床活动用时;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1.092

脊柱结核为高发性骨关节结核病,通常以腰椎结核最为常见,而后依次为胸椎、胸腰段结核。当下,此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多,椎体病变严重,结核细菌经血液循环导致椎体受染,继而引起椎体塌陷,患者常感胸背部疼痛、发热,久治不愈,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1]。因国内医疗服务体制处于發展中阶段,对脊柱结核患者多采取传统护理,致使患者病情难以痊愈抑或是反复发作,还需找寻更为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以促进疾病康复[2]。本科室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入患者予以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区间本科室接治的脊柱结核手术患者研究,统计58例。纳入标准:经相关检查,如MRI、摄X线片等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同意,并签订手术知情书。排除标准:沟通障碍;肝肾肺器质性病变;手术不耐受者;下肢血栓栓塞、截瘫者。依据双盲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29)和研究组(n=29),对照组男女之比18:11;年龄最大、最小76岁、32岁,均龄(54.03±7.11)岁;病程6个月-7年,均程(3.41±0.12)年;研究组男女之比16:13;年龄最大、最小75岁、34岁,均龄(55.11±7.20)岁;病程6个月-6年,均程(3.08±0.2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对。

1.2 方法

对照组围手术期予传统护理,如术前就疾病防治、治疗等知识告知于患者、家属;术中与医生配合,确保手术正常开展;术毕协助患者行功能训练。

研究组采取个性化术中护理:(1)心理疏导:因患者对疾病缺乏全面认知,再加上心理紧张,易萌生焦虑、烦躁情绪。为此,增强与患者的沟通,予以正面引导,回答其疑惑,讲述术后康复知识,并嘱其卧床休养,严禁脊柱高强度活动;术毕结合手术状况、机体恢复状况阐明术后须知事项,维持围手术期心理健康。(2)营养支持:术前结合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病情及营养状况等进行其身体状况的评估,结合评估结果进行饮食方案的制定,引导患者进食高蛋白、肉类及新鲜蔬菜,术后进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等促消化食物。(3)个性化术中护理:问询患者术前需求,术中依据手术所需,并结合手术情况维持患者俯卧位抑或是平卧位,保证其舒适度。针对营养较差者,全身麻醉一般处于俯卧位,患者皮肤易遭受挤压,术后皮肤完整性有所损伤,应格外注意。备好导尿管,执行医嘱,检查手术所需仪器与药品,与医生配合确保输血通道畅通,观察出血状况。另外,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维持呼吸通畅;加强麻醉安全性,术中禁用激素,且及时处理血清蛋白流失问题,分开放置已使用器械及其他器械,以防交叉感染。与医生一同稳妥安置内固定物,且采取生理盐水冲洗,以降低出血几率。

1.3 观察指标

(1)创口愈合用时与下床活动用时。

(2)疼痛状况。随访3~6个月,采取VAS视觉模拟量表进行两组疼痛状况的评价,分值0~10分,越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24.0的统计软件实施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用x2,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验证,P<0.05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创口愈合与下床活动用时

研究组创口愈合与下床活动用时低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2.2 VAS评分

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VAS(4.32±0.84)分、(3.15±0.80)分较对照组(4.83±0.85)分、(3.73±0.82)分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t=2.295、2.726,P=0.025、0.009)。

3  讨论

脊柱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与消化道结合,多经血液循环感染。当下手术+药物疗法为脊柱结核的主要诊疗手段,术后患者需长时间的卧床休养,强烈的疼痛感使诸多不良情绪萌生,增加并发症风险,甚至影响其生存质量、精神状态。与此同时,患者对临床护理知识缺乏有效认知,传统护理无特异性特征,盲目性较大,还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护理手段[3]。个性化术中护理是基于传统护理上加以改进、创新的护理收单,能够凸显人文关怀理念,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心理及个性特征等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以满足其多方面需求,加快康复进程。本研究中,研究组VAS、下床活动用时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个性化术中护理能够促进机体围手术期身心状态良好,患者主动配合手术,予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做好家属、患者的疾病教育工作,纠正不良认知,同时予用药、运动等方面指导,减轻疼痛,促进功能恢复[4]。

综上,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采取个性化术中护理效果确切,有益于促进机体康复,值得运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烨.个性化综合护理对脊柱结核术后患者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4):162-163.

[2]孙海艳.个性化综合护理对脊柱结核术后患者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7):34-35.

[3]宋丽霞.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8,50(05):353-356.

[4]吴海萍,康京华,贺遵芳.个性化术中护理和传统护理在脊柱结核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8):125-127.

猜你喜欢
效果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当上课忘了带笔……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小画匠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慢跑是有成果的
巧手DIY家用吊灯
事关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