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东
【摘要】目的:对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2018年9月到2020年9月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观察。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接受钻孔引流治疗,观察组接受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度高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较好,降低复发的概率,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关键词】硬通道微创穿刺术;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
【中圖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165
硬膜下血肿是指脑内出血。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的血液形成包裹性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损伤较大,容易出现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目前已经没有推荐使用。进行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优势较为明显。基于此,我院在2018年9月到2020年9月对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探究,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可供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到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法将其分为参照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参照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为13例,平均年龄为(58.2±2.4)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58.6±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患者及其家属与我院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存在精神疾病或者不配合资料的。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在穿刺点(根据CT选择血肿最厚处)经皮快速钻透颅骨和硬膜,拔出内芯,见血肿液流出即可封闭顶盖,连接引流管、引流袋,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冲洗液清亮,术后第1天或第2天复查头颅CT,根据颅内情况决定是否间断冲洗,血肿清除后拔管,缝合穿刺孔。
参照组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穿刺点选择同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孔或双孔,十字切开硬脑膜,插入引流管,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液变淡为止,连接引流袋,全层缝合头皮,引流3-5d后进行头颅CT检查,血肿清除后拔管。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效果总分为100分,<90分为差,>90分为优。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不良反应率低于15%为优,高于百分之20%为差。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根据分值划分出三个区间开展生活质量评分,从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问卷的满分为100分,最低分零分,生活质量跟分数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进行统计学处理。本文研究统计两组患者的发症发生率与护理前后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低于参察组(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2.3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3。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酒精中毒、癫痫、心血管疾病、抗凝治疗和凝血障碍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快,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增加,慢性硬膜下血肿也在增加。通常情况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以前曾有过轻微的头部损伤,由于其头部损伤较轻且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因此容易被忽视。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采用硬通道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该手术与钻孔引流的临床效果无差异,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钻孔的发生率,且该手术具有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痛苦小等优点。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度高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较好,降低复发的概率,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1]孙广卫.硬通道微创穿刺术应用于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9):49+51.
[2]宋钢,王朝晖,陈翔.硬通道穿刺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疗装备,2017,30(08):5-6.
[3]张泰铭,宋少谦,于剑,赵宪林,王庭忠.脑出血硬通道与软通道微创穿刺术的Meta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7,22(01):1-6.
[4]朱颂国,罗兴武,粱丽珍,王智勇.硬通道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01):82-84.
[5]余前.硬通道微创穿刺与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7):176-177.
[6]刘中金.硬通道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825+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