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红
义务教育阶段内的各个学科和各个年级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教育家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结构化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儿童。”也就说明了中小学之间可以教授相同的内容,只是教授的侧重点和方法不同。中小学的知识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桥梁,才能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到了中学能得到进一步地巩固、拓展和提升。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学科,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了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门学科。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分析
新课标将小学科学课的性质定为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学科,强调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為主要方式,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对常见物质以及变化有一个感性、初步的认识。【1】而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2】
二、在课程落实时可从哪四个方面进行衔接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教材中知识点的衔接
初中化学与小学科学在内容上,主要从以下几个知识点相衔接:
1.空气的成分。小学科学通过实验和科学阅读,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氧气和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而初中化学不仅要知道空气中所包含的所有成分,还要掌握制取氧气的方法,对学习的内容加深了。
2.二氧化碳。小学科学教师演示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熄灭蜡烛的实验,科普阅读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而初中化学重点介绍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和用途,实验都由学生自己自主分析、设计并分组实验,补充了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
3.溶解的相关知识。在小学科学中,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哪些物质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哪些物质是不能溶解在水中的。以及了解到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等概念。而到了初中要让学生了解专业的化学概念溶解度,以及溶质、溶剂、溶液等概念,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3】。
(二)、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衔接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科学课和化学课中的教学中,教师都要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小学科学课标中提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简单、有趣,贴近生活实际的科学活动,让学生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来学习新知,获得能力。初中化学也不能因教学内容较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注意启发、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要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时,让学生开展分组实验,学生用蜡烛给糖加热,学生发现糖加热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伴有烟、气味的产生,引导学生认识糖加热是化学变化;同时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这里用了资料补充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因此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而在初中化学中也有一个蜡烛燃烧的实验,这里是在六年级蜡烛燃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个实验活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蜡烛燃烧究竟产生了什么新物质。如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火焰杯,学生会发现烧杯上有小水珠产生,学生就会发现蜡烛燃烧的时候会产生水蒸气;然后向罩在蜡烛上方的小烧杯中加入少许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学生会发现原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取一小段玻璃管,置于火焰中,发现玻璃管中有白烟产生,说明有石蜡蒸汽产生。在这个知识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和初中教材都能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去掌握科学结论,获得实验技能,只是初中解决问题的难度提升了。【4】
(三)、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科学精神的衔接
科学课中除了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初中化学课的课标中也指出:“教师在化学学科教学中以化学实验为依托,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具体的动手操作演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和合作共享,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精神。”我想这是小学科学课与初中化学可以相衔接的地方。科学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去除虚假,追求真理。如在教学中我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小学科学在教学《溶解》单元中有一课《100毫升的水中可以溶解多少克食盐》,学生在做这个实验时,先在烧杯中装上100毫升的水,然后用爱牛材料箱中的小勺(2克),一勺一勺地加食盐,大部分小组都会发现当加到18勺时,食盐会有一点点留在杯底无法溶解了。所以大部分同学都得出了正确的结论:100毫升的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的食盐。这时有一组同学发现,他们的18勺都溶解了,当19勺放进去的时候,也溶解了一半左右。这时这组的学生就提出了疑问,教师不是简单地搪塞学生,硬将正确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发动全班学生一起来讨论,为什么这组同学做出的结果和大家不一样,影响实验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全班同学开展了积极地讨论,找到了一些影响因素,如:取用每一勺的量偏少了,不是正好满勺;取100毫升水时不是正好100毫升,而是多了一些;每次加完盐后,不是充分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了再加下一勺等原因。这组学生在听取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后,再次进行更加细致地实验,最后他们的实验结果终于和其他小组相近了,他们也得出了100毫升的水中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我想这组学生以及全班同学共同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课堂意外”,他们一定收获了很多。他们深深地认识到: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可能需要反复的验证,一切的成功都是要经历曲折。同时他们也深深地体会到科学上要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必须要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做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需要这样的态度和精神。
三、教育部门可以多组织一些关于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进行衔接的专题培训。
(一)、初小教师要加强交流。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由于地理条件和管理方式的不同,往往是各管各的开展一些主题培训或教研活动。今后可以建立初小教师教育共同体,开展一些关于课程衔接的主题活动,让一线老师从具体的课例进行观摩和研讨,从而不断提炼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相衔接的具体方法和策略,真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科思维和理科综合实践能力。
(二)、在初一、初二年级可以开设一些和化学课程有关的综合科学课程。化学课程要到初中三年级才开设的,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这样初一、初二阶段学生就缺乏化学素养的培养,到初三学习化学时,对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会有些陌生。所以如果能在初一、初二阶段开设综合科学课程,那就增强了初小化学实验活动衔接的有效性。美国就在整个初中阶段开设了综合科学课程,且开发出了较成熟的科学教材。⑷我想这个做法也值得在我们中国进行尝试。【5】
要让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有效衔接,需要我们小学科学老师不断给自己充电,深入了解初中化学相关的知识点、学习方法、倡导的学科精神,掌握好小学科学教材与初中相关学科的衔接点,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化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学科素养,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初中老师也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科学中与化学有关的内容,掌握学生的前概念,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