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技术与监测数据的处理

2021-11-10 20:06:59袁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袁旺

摘要:为了缓解我国社会各行业的用水压力,保证人民群众用水安全,有关部门必须主动在环境水质监测工作中使用较为先进的监测设备与配套的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受污染情况,正确运用仪表法等经过实践检验的合理監测方法,控制某一区域内水资源发生的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提升水质监测力度与全面性,高效率地利用不同形式的技术资源,建立分析基础性水质数据与相关环境信息的标准体系,正确评估不同地区水体的质量与使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水质监测工作的实施价值与基本内容,并指出了监测工作中常用的技术与方法,列举了正确处理监测数据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环境水质监测;监测设备;数据加工处理

前言:通过实施覆盖面较广、高效率的环境水质监测工作,可全面改善我国地表可利用水资源的受污染情况,减轻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负担,深入发掘从不同方面、不同领域收集到的相关环境数据与信息,评估不同地区水资源的使用价值与污染情况,在水资源受到污染与人为活动影响时,选择正确的治理方法,预测水体污染的影响范围与扩散速度,提升水资源的质量。工作人员可利用较为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实时监控水体的具体情况,提升自身对水体质量变化情况的认识。

一、环境水质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实施价值分析

环境水质监测工作可被概括为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某一地区内的水资源进行抽样检测与化学测试、数据搜集与分析等活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找出水体中可能存在的异物与污染物,评估水资源中杂质的含量,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分为不同等级,并在监测过程中精确测量水体中某一类型污染物的含量与浓度,其主要的监测对象是汞、铅等金属物质以及各类带有毒性的污染物。工作人员习惯于在环境水质监测工作中使用远程监测模式,在后方操纵计算机设备,自动控制布置在不同监测点的监测设备,使之自动地进行智能化的抽样监测与数据分析,并将监测数据通过互联网上传到服务器中,工作人员可分析数据的利用价值,找出目前水体中存在的污染源与导致污染的客观原因[1]。

二、环境水质监测工作中常用的方法研究

(一)仪器监测法

仪器监测法是目前我国环境水质监测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监测方法之一,具备先进性、系统性、严密性等基本特点,能够满足监测水体内部所含有的化学物与细微颗粒的精确度要求,通过仪器监测法所搜集到的水体数据信息的详实度较高,能够被用于环境治理工程之中,起到指明工程实施方向的特殊作用。为了扩大水质监测活动的实施范围,提升环境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工作人员必须使用自动化监测仪,对监测点附近的水体质量进行监测,监测仪器可自行调配用于测试活动的溶剂,溶剂的主要成分为催化剂、氧化剂以及用于测试的环境水样,基于行业内部的主流测试标准与水质划分方法,实施可控性较高的检测活动,混合溶剂在测试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测试溶剂内部水样中可能含有的污染物与重金属杂质会在特殊的酸性条件下发生较为剧烈的化学反应,被酸性较强的催化剂溶液消解,逐渐形成一种可被肉眼识别的带颜色的沉淀物,工作人员可分析此类沉淀物的颜色种类与代表的意义,使之与各类水体中常见的化合物进行对应,计算测试溶剂中化学反应的持续时间、所产生的沉淀物的重量等基本数据,评析用于测试的水样的含磷量大小。这种测试方法主要用于江河湖泊等水资源较为丰富、监测难度较大的特殊环境中,能够相对地强化监测的精确性,全面提升监测活动的实施效率与完成速度,保障数据的精确度与全面性[2]。

(二)重量对比法

为了提升水体质量监测效率,工作人员必须适当地简化具体的实施流程,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同时,节省社会资源,加快监测活动的实施速度,重点使用重量对比法进行水质分析监测活动,对指定的监测范围内的水体进行抽样监测,并做好配套的水体分离与内部成分分析等工作,并将其与未经化学试剂处理的水体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之间在重量、体积、透明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工作人员可使用天平、电子秤等用于称重的特殊仪器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方法可降低监测活动的成本,调节用于监测的水体之间的差异,分析并把握监测误差,提升具体监测活动所取得的环境数据的可信度[3]。

三、环境水质监测数据的正确加工处理措施研究

(一)时间周期分析法

由于用于监测活动的水样中化合物的降解速度与自然水体较为相近,因此工作人员可采用时间周期分析法,在某一地区进行持续性的多次采样,控制监测活动的间隔时间,全面提升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与概括性,获得包含不同时间周期的专业性环境数据信息,可避免出现因监测活动的时间跨度周期较大而造成监测数据缺乏实效性的问题,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正确标准分析水样中各类化学物质的含量与沉降速度,以此为基础找出可利用的信息数据,进而评估水体污染的具体来源,严格控制水质分析监测活动所消耗的社会资源。

(二)消除无效数据,汇聚有效数据

工作人员必须在处理相关水质数据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分析方法,清理数据中脱离具体情况、不具备合理性的信息,对数据进行二次编辑整理,根据数据的详实度、参考价值、可信度等基本特性做出准确判断,并将关键性地区的水体信息数据汇总为多个数据集,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数据分析与存储机制,为后期的环境治理活动提供多样性的信息资源,对保存时间较长、无法反映目前水体情况的数据进行删除或移除处理,提升水资源监测数据的可利用价值。

结论:为了提升地表水资源的利用价值,缓解工业生产对周边水体的影响,必须做好配套的环境水质监测工作,主动使用化学试剂检测法、仪器监测法等方法搜集与水体水质相关的数据、信息,并站在整体性角度分析数据的价值,汇总能够描绘水体质量变化规律的信息素材,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为做出正确而合理的治理决策提供帮助,进而全面提升监测效率,发挥技术优势,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岳杰峰.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技术与监测数据的处理研究[J].科学家,2017,5(14):12-13.

[2]梁有,朱勇.关于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技术与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11):93.

[3]李云,项亮.探讨环境水质分析监测技术与监测数据的处理[J].化工管理,2015(36):211.